王春蕾
摘要:
古典舞水袖是中国传统舞蹈的一种独具魅力的舞蹈样式,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具有着鲜明的审美特点和艺术特色。与古典舞水袖同样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中国文化标识的艺术形式当中,书法艺术是我们最先看到的璀璨明珠,在横、竖、撇、勾的墨韵当中,我们看到了灵秀飘逸的水袖风姿。比较两者的艺术特色,探索其中的艺术共鸣和规律,能够为我国古典舞水袖舞蹈的编创和教学的思考打开一条崭新的道路。
关键词:古典舞水袖;书法艺术;编创借鉴;教学意义
2001年,台北国家戏剧院,林怀民开创的云门舞集推出舞蹈作品《行草》上映,素白舞台上玄衣的年轻舞者自在流转,水袖飞舞,迴旋为点、捺、挑、撇,以内在呼吸外烁为劲,运锋乘势。演员不仅以身体、水袖临摹笔墨间之走势与线条,更将两千年中国书法传统,汲取呼吸转折,展现出开合变化之神髓。
宗白华在其《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文中曾说:“中国字若写得好,用笔得法,就成功一个有生命有空间立体味的艺术品。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段舞蹈,一曲音乐。”著名学者易中天也曾道,“中国书法和绘画中的狂草和写意,简直就是纸上的舞蹈。”这样的论述与林怀民所作出的尝试如出一辙,书法既要讲究每个字的造型,又讲究字与字、行与行的气、意相连,整篇的协调统一。水袖作为人体动作的延伸,其本身柔软的材质能够形成回旋的动态,舞者挥舞丝袖,两条水袖忽急忽缓,变化万千,犹如在空中淋滴拨墨,让人涌起“行云流水”之感。极其精妙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书法艺术中独特的空间意识——圆流周转,气韵生动。
清代刘熙载曾这样论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一管柔毫、一张宣纸,就可以把人的精神性情清晰而又千差万别地体现在笔下的点线之中。
书法艺术和书写者的人格性情就是这样紧镶密嵌地成为浑圆的一体——艺术成为人的具体意义和生动展示,人格性情成为艺术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以最简单的工具,直接的把握物我之真,万象之美。水袖和书法艺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诗情和韵味的虚幻的力的意象,水袖和中国书法的融合,除了丰富了古典舞水袖的动作体系之外,更重要的是使水袖有了新的情感抒发的载体。笔墨和水袖都是人的情感品格的完整对应,是人的审美和理想的外化,是人的情感倾向的暗示,这种准确和充分的情感表达十分珍贵。
当以高度凝练的水袖开始表达思想情感之时,袖舞飞扬,时而飘逸委婉,时而古拙刚劲,时而柔韧连绵,时而缠绕交错之时,自然也引发了我们对书法气韵之美的某些联想。水袖之所以富于极大的魅力,其本质上则是契合了书法气韵的独特审美,一幅书法作品中上下牵引,左右映带,仁徐还疾,勿注复收,犹如惊电激雷,倏勿万里,又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这是优秀草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水袖作为肢体的延长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要想使自己的水袖动作生动,就要将自己的意念和情感充分的融汇于动作之中。具体说来,就是气韵与动律之间的默契配合。不同的袖形的气韵,会呈现出不同的身体姿态,即不同的水袖造型。水袖本身只是一个舞蹈道具,只有配合着意念,水袖才能在空间得以自由舒展,达到连绵不断、起伏荡漾的流动感。呼吸长短,动静缓急,节奏的处理与动势,演员的身体不停运转,甚至瞬间的静止,都是形成气韵生动的关键,犹如书法中的虽笔断但气意相续的视觉审美。
古典舞水袖和书法在艺术本质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同样的运动规律,同样的节奏,同样的审美情趣。比如,书法艺术中的“逆锋落笔”,蔡邕曾在《九势》里论述,“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藏头护尾”,也就是起笔和收笔都“取逆势”。一个“逆”字里有大道理:小到微乎其微的一点一画的落笔,大到各艺术门类及其所反映的多种多样的生活现象,都莫不有“逆”字在。在我们熟悉的戏曲舞台上,很多时候都能看到这样的表演,如两人相见,绝不是一下子冲过去互相热烈拥抱,而是先后退一步,身子再往后仰一下,同时双手“逆翻”,向后张开,这样把势蓄足,然后猛冲过去,相互抱住。这种欲前先后的相反动作强烈地表现了一种逆势的身段美,在古典舞水袖的编创当中也常常领略其中意蕴。
还有书法艺术当中的“曲线美”也是与水袖艺术有共同艺术特色的特点,“矫若游龙,疾若惊蛇。千态万状,不可端倪”是我们欣赏草书艺术的描述,这种生气勃勃的线条也是水袖造型所营造的意象,它随手运转,任意所为,得于心而应于手,来不可止,去不可遏。人们所产生的审美心理的原因则来自视觉的追逐和想象的自由。因此古典舞水袖的编创和教学不仿借鉴书法的技艺,如舞蹈表现时要讲究整套动作的行云流水,刚柔相济;讲究作品整体的一致统一、动作节奏的衔接流畅;以及在舞姿造型上借鉴书法创作时所追求的纯朴、自然、而不要去刻意追求和矫柔造作。中国古典舞水袖当今的追求与发展需要超越历史传统,成为一种全新的语言机制,一种能够营造中国古典文化意象、能够表达中国人感情、能够向现代审美趣味延伸的语言机制,这对于中国传统袖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典舞水袖的艺术表现应有当代的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情趣,同时将现代人的对于古典舞的审美,巧妙的和书法艺术相融合,保护好我们传统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源远流长的水袖艺术流传千古,让我们的书法国粹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邵未秋.中国古典舞袖舞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袁禾.中国舞蹈意象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4]宗白华.中国美学史论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