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银昌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1-000-01
摘 要 青少年经常参加田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内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此外,参加坚持田径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受挫能力,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促进。
关键词 田径运动 青少年 身心健康 教练员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田径运动简单易学,对场地设施和器械等的要求较低,深受人们的喜爱。田径运动的走、跑、跳跃、投掷等项目也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青少年经常参加田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内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此外,参加坚持田径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受挫能力,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促进。
一、田径运动对青少年生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田径运动被称为“运动之母”,是开展其他各项体育运动的重要基础。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关键时期,经常参加田径运动对生理健康大有益处。据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肥胖检出率持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随着电脑、智能化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的普及对青少年的诱惑,再加上当代青少年的性格特点,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越来越少。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走出室外,走到阳光下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参加田径运动对青少年的身体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田径运动简单易学、对场地设施和器材的要求也很低,适合在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参与锻炼。以慢跑为例来说,它是一项有氧运动,每分钟消耗的热量大约为10-13卡路里,而打网球每分钟只能消耗7-9卡路里的热量。对比来说,慢跑消耗的热量较多,适合被肥胖问题困扰的青少年参与。另外,慢跑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心肺功能,还是锻炼心脏和全身的好方法。相对于慢跑来说,快走更容易坚持一些。快走能够锻炼青少年的腿部肌肉,增强身体四肢与腰腹部的协调能力,坚持锻炼还能够减掉腰腹部的赘肉。青少年经常参加跳跃运动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提高全身血液循环速度。投掷铅球也可以很好的锻炼青少年的手臂力量。
二、田径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田径运动虽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诸多益处,但其运动特点决定了锻炼的枯燥性。当前社会竞争激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青少年总是免不了与其他同龄人被比较。这虽然培养了青少年的竞争意识,但也有可能会使青少年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和心理问题,比如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参加田径运动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机会,让不良情绪得到释放。田径运动的枯燥性决定了能够坚持参加田径运动锻炼的青少年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可以。青少年只要能够长期坚持锻炼下去,就能够磨练自己的意志力,逐渐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勇敢拼搏的精神。青少年在参加田径运动时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放松身心,正在运动中体会到乐趣。另外,在田径项目教学活动的开展时,青少年在参与田径运动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与竞争意识,进而增强青少年的心理韧性,这对于青少年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都具有较大的帮助。参加田径运动可以让青少年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运动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全面发展自身的潜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让青少年认识和了解田径运动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激发青少年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并自觉坚持进行锻炼。
(二)学校要指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课时。深入田径运动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对青少年运动技术的考核,还要注重对青少年的能力和兴趣的评价,从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转变教学模式,注重体育游戏的运用。田径教练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体育游戏融入教学当中,体现出田径教学的娱乐性、知识性和多样性。这样才更符合青少年的性格特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互动,让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训练目的。
(四)提高教练员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因此,要定期对教练进行培训,这样不仅让教练员扩大了知识面,还能够让教练员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专题教研活动、课题研究、专家讲座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促进教练员的知识结构更新,提高教学实践和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天华.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4(2).
[2] 王维,张丽彦.对高等院校田径运动走向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2(6).
[3] 高鸿辉.普通高校田径教学隐蔽课的设计[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2).
[4] 马先英.我国大学生体育素质三元结构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