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多党合作“同心”思想的基础

2014-11-22 13:55崔晓庚孙洪波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认同多党合作同心

崔晓庚++孙洪波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4)03—031—04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民主党派作为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对执政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多党派合作制度的基础,是多党合作“同心思想”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多党合作;“同心”思想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总体反映,是这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有机统一,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近年来,我党提出在党外人士中“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中央统战部领导也专门做出重要批示,提出:各民主党派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同心”思想为指导,把活动作为增进思想共识的重要任务来谋划。[1]

一、多党合作制度建立在民主党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础上

从民主党派所走过的历史道路来看,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2],是民主党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得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民主党派从同情共产党到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反帝爱国、追求民主到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参政议政,这个过程的一个要素就是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

中国各民主党派从诞生起,就主张走一条与共产党和国民党主张完全不相同的“中间路线”道路。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时局出发,提出建立联合政府模式的主张,这时的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追求的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民主价值取向心悦认同。这种认同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历史源头,是建立团结合作关系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共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真诚愿意同各民主党派共同治理国家,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的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的《共同纲领》,成为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建设阶段,不断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而奋斗,这也是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政治主张和价值取向的认同,是中国多党派合作制度能够产生和得以延续的意识形态基础,正是有这样共同的基础,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道经历了国家发展不同的重要阶段,经受各种考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 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3]

二、民主党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同心思想”的本质要求

民主党派作为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对执政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多党合作的基础,是“同心思想”的本质要求。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是民主党派在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历程中所形成的对有关国家发展理念、政治制度的设计、秩序安排等规则的共同认可。在这个结构的相互关系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多党派共同合作;共产党是执政党,多党派参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最核心的观点和看法。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它的核心价值观理所应当地在国家政治生活相关观念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社会意识形态下,这种政治主张居于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理论,其形成以中国现实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为基础,即中国共产党担负的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使命,充分吸纳我国当前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在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孕育产生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其指导思想必然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确立。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念。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其职能就是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参政议政,同时实行民主监督,说到底这个过程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同时也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参政党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和它们各自所联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们的正确价值观念的升华,也毫无疑问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积极因素。

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理论和实践也进一步完善,中共中央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强调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进一步明确了无党派人士在多党派合作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这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产生这些认识的政治基础,是民主党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当今,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民主党派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方向上一致,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体实践上同心合力,在行动上同心同行,履职尽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这种“同心”思想,体现了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度信任,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觉,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认同。endprint

三、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民主党派自身的建设也必然地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实践,一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另一方面民主党派的实践活动,应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发展提供养料和贡献着力量。

我国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面向整个社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价值观念体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位于参政党地位的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和建设,也要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

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与中国共产党一道经历了各种风雨的洗礼和考验,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许多优良传统,这些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民主党派乃至国家政治发展的宝贵财富,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行性基础。

我国的民主党派,从成立时就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当今民主党派已经拥有80多万人,成员的职业、社会身份、成长环境各不相同。随着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民主党派的社会成分更不是单一的。民主党派中的老一辈在历史进程中选择了接受中共领导,对多党合作有诚心的认同。而当前生于新中国,成长于改革开放条件下,经受市场经济洗礼的新一代,已经成为民主党派成员主体。年轻一代民主党派人士能否把民主党派老一辈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格传承和发扬下去,推动政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是民主党派建设的现实问题。为避免民主党派大规模政治交接换代过程中造成思想观念的断裂,进而导致组织的涣散,民主党派应树立统一的指导思想,树立核心价值观,新一代成员应凝聚思想共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当前我国价值观念多元化和社会意识多样化的积极回应。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民主党派思想建设提供了新的支撑,为提高民主党派的凝聚力增添了新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既可以体现民主党派思想政治素质,又可以巩固和谐政党关系,还可以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民主党派成员在思想引领上的针对性,有利于党派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吸收理论精华,有利于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民主党派成员立足自身定位、履行职责要求,功能定位使命提供一种文化上的软约束。

不同群体,由于社会角色、职责使命、成员特点等方面不同,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也有着不同要求。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民主党派要引领正确的社会思潮,用事先对其社会思潮的本质、内容、演变、作用进行调研、分析、查实,区别性质,分别对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我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居主导地位和引领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因为民主党派各有各自所联系的社会群体,民主党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实际上就是以长期的多党合作来达成全社会的对执政党的政治共识,这恰恰是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重要基础条件。

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理念上的高度相同,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基石,是党派“同心”的政治基础。正是因为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实质性共识的高度相同,才有我国多党长期合作的局面。

参考文献

[1][2]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2/14

/content_5740647.htm.2007-02-14

[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http://news.cntv.cn/china/20110131/104797.shtml.

2011-01-31

基金项目:2012年度辽宁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课题“‘同心思想——多党合作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项目编号:GXTZ-A013)、2013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项目“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项目编号:L13AKS010)、2013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项目编号:L13DKS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刘顺宝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同多党合作同心
同心战"疫" 携手前行
同心逐梦
勠力同心 坚韧前行
勠力同心 坚韧前行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