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姣
(宁夏固原市群众艺术馆,宁夏 固原 756000)
群众文化的重要性泛议
张春姣
(宁夏固原市群众艺术馆,宁夏 固原 756000)
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的今天,形势和任务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群众文化工作新的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工作的地位、作用,全面发展群众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群众文化;重要性;泛议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达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广大群众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和不断拓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在发生变化,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和欣赏,在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产品的同时,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要求日益强烈,参与文化活动的范围不断拓宽,参与文化活动的品位也在逐步提高。他们渴望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舞台和机会,以抒发情怀,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而且,这种参与、选择还因年龄、职业、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的不同而表现出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
面对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文化参与的需要,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在抓好专业文化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搞好群众文化。因为群众文化活动是以广大群众自我娱乐、自我参与、自我开发为主要形式进行的,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方式灵活,具有很大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联系着千家万户,伸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覆盖面广,社会性强,而且投入少,见效快,影响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要,尤其是日益高涨的自我选择、主动参与的需要,群众文化无疑是一条重要渠道。
我们还要看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口多,能够经常欣赏到专业文艺演出的人数相当有限,解决县以下尤其是“老、少、边、山、穷”地区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来活跃和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文化事业的发展应重基层、多样化、不断提高质量。所以,不大力发展群众文化,群众文化在整个文化事业中没有相当的比例和规模,是难以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真正繁荣文化事业的。
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重要战线。发展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今后15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中,就包括了“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这一社会文化生活质量的目标。
群众文化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吸引力、渗透力的传播形式和载体,对于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有着独特的优势。群众文化活动具有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和强烈的自娱性,能够吸引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热情参与;群众文化网络规模大,网点多,直接扎根于城乡基层,面向广大群众,如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站、图书室、文化室、文化中心、俱乐部以及各种兴趣小组、文艺社团等,是广大群众最亲密的文化伙伴。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广大群众自我娱乐、满足文化需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认识社会、升华情感、自我充实、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位参与者,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以自身的艺术创造和人生启悟,自觉不自觉地感染别人。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对于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抵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具有越来越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上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三大系列之一,此起彼伏的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家庭文化节、上海之春艺术节、十月歌会、各区(县)的群众艺术节以及近几年出现的广场艺术等,以其群众性、创造性,有效地促进了市民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
文化基础设施是保证新农村文化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平台,必须加强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此,首先要完善室、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的建设,努力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不定期地开展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建设活动,切实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其次,农村要加强娱乐场所和娱乐设施建设。文化娱乐场所和设施可以为农民休闲提供良好的平台,村民通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可以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1]史立军.浅析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J].戏剧之家,2010(02)..
[2]郑灏.繁荣公共文化建设幸福钟祥[J].党政干部论坛,2013(09).
[3]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河南大学学报, 2010(04).
G241
A
1005-5312(2014)32-01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