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顺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河南 开封 475003)
YANG Jin-shun
(China Pingdingshan Coal Shenma Group Kaifeng Dongda Chemical Co.,Ltd.,Kaifeng 475003,China)
由于透平式氯气压缩机(以下简称氯气透平机)具有效率高,流量-压力曲线平坦,输送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对生产负荷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已在中国氯碱行业广泛应用。对于大型的透平式氯压机,多采用德国KK&K 公司及中航黎明集团锦化机公司的产品,而众多小型的氯气压缩机,则由杭州阳光集团求是透平机公司和杭州振兴公司提供,其中,求是透平机公司产品目前在线运行的有近三百台/套,其单台氯碱适应能力覆盖范围已达3万~15万t/a,且新产品正在不断地研发和投用。在众多在线运行的氯气透平机中,大多反映运行状况良好,但也有个别企业、个别台位、个别时段、个别型号的氯气透平机故障较多,即使是某些运行状况较好的氯气透平机,也存在运行不十分理想,不够经济,工况点过于靠近喘振临界点或过于偏离设计工况,检修周期偏短等情况。而在分析这些设备运行状况时,用户大多认为运行工况没有问题,甚至认为是在优于设计条件下运行的,在商讨出现的问题时,常常出现难以理解,难以沟通,难以协调的情况,延误了问题的解决。
为了便于解释问题的原因,把大多运行参数正常,个别参数过于偏离设计工况点,甚至超出正常运行许可范围的工况,称之为“相对过载”。
透平式氯压机与容积式压缩机一样,也存在压缩比问题,其数值等于透平机出口绝对压力与进口绝对压力之比。容积式压缩机运行压缩比过高,往往存在电机负载过高及设备强度安全问题,而透平式压缩机根据其特性曲线,往往电机负载不高,甚至偏低,其设计留有余地较大,往往也不存在强度安全问题,其危害性往往表现为运行工况太过于临近或达到喘振点,出现喘振前兆甚至是喘振。
关于喘振,文献资料大多认为是随着透平机流量的减小(个别文献认为是随着出口压力升高而导致流量减小),介质会在叶轮表面出现分离现象,从而出现周期性的声响及振动。设备使用说明书往往也标注出预计喘振流量。上述解释虽正确但不直观,在指导操作上意义不大,因为大多数装置在机组出口处都未安装流量计。如果把喘振解释为由于机组压缩比过高,使介质在叶轮表面出现“打滑”现象,与后系统的设备及管道形成共振系统,从而使得介质通过叶轮流道周期性地输出及回流,发出周期性声响与振动,这样的解释则因透平机进、排气口均装有压力计而对运行指导意义较大。
喘振对透平机组危害极大,它可使转动部件乃至整机在短时间内严重损坏,修复费用很高,且往往影响整个氯碱系统的运行,因而备受重视。
喘振前兆是因机组压缩比偏高,但未达喘振点,其危害往往表现为轴振增加,声音有所变化,轴承温度升高,瓦块磨损加快,检修周期偏短等情况。经过分析对两级压缩机组来说,后级情况甚于前级,此问题往往会因其特征及危害不够明显而被忽视。但也有例外,山东某企业在半年多时间里,(当然也不排除有其他原因影响),设备运行周期往往仅为3~5天,3台透平机轮番维修,严重影响生产运行。最后,还是通过调低压缩比才使设备转入正常运行。
引起压缩比偏高有以下原因。
(1)出口压力过高。由于强调后续工序需要,比如考虑氯气液化的节能而使透平机排气压力过高。
(2)进气压力过低。有的企业后续工序需求压力不高,生产负荷偏低,为了节能,转而调低进口压力,从而使压缩比偏高。多台氯气透平机并联运行,而进气阀门实际开度不一,导致个别机组的进气压力过低。
(3)氯气纯度偏低。氯气中的杂质组份多为空气和少量氢气,其密度要比氯气低许多。氯碱系统在开车初期,氯气纯度往往偏低,透平机检修后如置换不充分,进入机组的氯气纯度也会偏低。系统正常运行时的氯气纯度偏低,往往是因泵前负压系统密封不良而漏入空气造成的。氯气纯度较低时,由于介质密度降低,透平机提升排气压力的能力就会降低,如仍按正常压缩比运行,则会超出设备此工况下的实际能力。
(4)进气温度偏高。温度偏高会引起进气密度降低。大多企业因氯气干燥需要,氯气温度控制较严,故透平机进气温度偏差不是很大。
(5)压力测量位置不正确。有的企业将进气压力变送器装在进气阀之前,排气压力变送器装在排气阀之后,或远离透平机出口,从而使测量数据与透平机运行工况严重不符。
(6)多套氯处理并联共用1套后续系统。设计压力低的氯气透平机迁就设计压力高的氯气透平机。
进气密度对氯气透平机的影响,仅理解为对压缩比的影响是不够准确的。透平机是离心式输送机械,其对介质压力的升高量(即透平机排气与进气压力之差,暂称作‘升压')与进气介质密度成正比,而压缩比为进出口绝对压力之比。在排气压力不太高的情况下,进气密度对‘升压'的影响要大于对压缩比的影响。
机组轴功率偏高按理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过载,但因透平机流量-压力曲线平坦及电机安全需要,机组配用功率一般富裕较大。即使机组轴功率超过设计值,也因运行电流与电机额定电流相比仍有余地而被忽视。所以,仍把它视作相对过载。
轴功率偏高的危害首先是对电机电器安全运行不利,其次是浪费电能,再次是问题不易发现,使各运转部件长期超负荷运行,加速其磨损而失效。
轴功率偏高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多台氯气透平机并联运行,由于进气阀门实际开度不一,导致出现个别机组偏载。
(2)几套氯碱及氯处理系统并联运行共同为同一后续系统服务,而每套氯气透平机系统设计条件不一,设计排气压力高的系统照顾设计压力低的系统,使其在排气压力低于设计值下运行。
(3)设计的排气压力较生产运行压力富裕过大。由于氯气透平机流量—压力曲线较平坦,排气压力稍降,流量就会明显增加,轴功率随之上升,如表1所示。
表1 某透平机性能数据
(4)强调电解电流升降的变化需要,即强调生产负荷的灵活性,要求透平机组的大回流有较大的流量,以利于生产负荷的调节。其实,大回流流量大些虽有利于生产调节,但氯气加压后再减压回流是一种能源浪费,过大回流运行是不经济的。应根据自身生产负荷变化规律,摸索出适宜的大回流自动阀门开度。
由于企业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在生产装置设计选型时,在价格一定情况下,总希望买能力大的设备;在试车及生产组织时,为了生产负荷调节的方便;在设备运行中,为了提高对生产的保障程度;在设备设计时,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等,使氯气透平机的实际能力层层加码,以至于远大于生产需要。在实际使用中,看似有利于安全运行,其实,反而增加了运行时的轴功率,不利于设备的安全运行。建议在上述各环节中,企业或生产工艺设计者,要如实提供工况条件,在制造企业设计时,会适当考虑余量。在设备运行时,要保证在设计工况点附近运行。这样,既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又能减少能源浪费。
每级压缩运行参数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级间冷却不良。压缩机在设计时,为了降低排气温度、控制每级合理的压缩比及提高压缩效率而节能,气体在每级压缩后要冷却至近乎常温再进入下一级压缩。对于大多数用户,更重视压缩机进口与出口的运行数据,而忽视级间运行数据。如果级间冷却不良,势必造成前级排气压力升高后级则因进气温度升高而增加流量见图1。引起机组轴功率升高。
图1 排气压力升高及进气流量增加情况
(2)前级压缩比偏高。其原因一是其后冷却不良使得该级排气压力升高;二是大量事实证明,对于二级压缩的机组,前级的压缩比受机组总压缩比影响较小,其值是相对稳定的,当机组总压缩比偏低时,反而使前级压缩比在总压缩比中占的比例偏高;三是进气压力升高,而排气压力受后系统控制不能升高,使前级压缩比在总压缩比中占的比例偏高,见图2。
图2 前级进气温度与后级排气压力变化情况
(3)末级压缩比偏低。由于前级及中间级压缩比的相对稳定性,当机组排气压力偏低时,后级压缩比在总压缩比中占的比例显得偏低。
关于是否存在前级压缩比偏低,后级压缩比偏高的情况,因压缩比偏高的危害已经得到认同,容易引起重视,不再介绍。当机组排气压力偏高时,末级压缩比会偏高,但对前面各级压缩比影响相对较小。
机组压缩比偏高容易引起喘振,尽量避免,但却容易产生另一种极端情况——机组压缩比偏低。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压缩比偏低往往是由于排气压力偏低所致,如前所述,它可能引起机组轴功率升高甚至过载。
(2)各级压缩比分配不合理。表现为前级压缩比相对偏高,末级压缩比相对偏低。
(3)各级压缩轴功率分配不合理。从分析看,容易产生前级分担轴功率过多,末级分担轴功率较少的情况。对于二级压缩的透平机而言,出现这种情况后,前级叶轮可能因超负荷而发生抖动。故前级的问题要甚于后级,有的用户的前级高速轴承及轴封频繁损坏,经分析,可能与此有关。如调取其历史数据,可见,早期一切正常,一段时间后,轴振与轴承温度同步上升,具有同步性、渐进性,直至损坏,具有明显磨损破坏特征,见图3。
(4)机组流量过大,大回流流量过大,导致能源浪费。
图3 轴承温度与轴振现象变化情况
(5)运转部件磨损加剧,检修周期变短。
(6)问题较隐蔽,不易发现故分析排除困难。
根据以上分析,出现相对过载时,运行调节非常简单。
(1)压缩比过高时,适当开大进气阀门并适当降低排气压力即可。但当喘振发生或有明显前兆时,可先适量打开小回流阀消除之,然后,再适量开大进口阀,关闭小回流阀。
(2)压缩比过低时,可适当关小进气阀门,使进气压力降低,从而提高压缩比。在受生产负荷限制,不便将进口阀关得过小时,可配合适当关小排气阀门,提高透平机排气压力,同样可以升高压缩比。此时,不必担心电机电流,因提高排气压力时,轴功率是趋向变小的。
(3)级间冷却不良时,可开大级间冷却器供水阀门,或者降低供水温度。
(4)加强生产调度,合理分配机组运行负荷,统筹协调各工序关系。
关于机组流量的调节,使用说明书给定三种方式:进口阀调节;出口阀调节;回流阀调节。有的文献推荐的透平机流量调节还有旁路放空调节和转速调节,前者显然不适宜于氯气系统,而后者主要用于蒸汽轮机驱动的情况。但其推荐的优先选用进气阀调节,仍值得采用,因其更安全,更方便,更经济,更合理。
对于透平式氯压机的过载问题,既要从广义的角度分析问题,又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仅要关注机组的整体运行参数,还要关注机组内部各级运行参数的关系。
从上述分析看,高于设计工况运行的属于过载,而低于设计工况运行的,比如排气压力过低,则会转化为另一种过载——流量过大,进而是轴功率过载。且会因加剧各级压缩参数分配的不合理,导致某些局部易发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