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二线后的郭峰同志

2014-11-22 20:23王恩宝高嵩峰关润华
党史纵横 2014年8期
关键词:辽宁工作

王恩宝 高嵩峰 关润华

注重“务虚”。积极为省委工作建言献策

退居二线以后,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受执政与改革开放双重考验背景下,干部队伍出现的各种问题,引起了郭峰的高度关注和深深思考。“选贤任能济时艰,新事件件待钻研;纵揽全局应远瞩,传帮带培重在肩。”他的这首诗颇能反映出其时的心境。

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在《关于新老交替合作问题提纲》中,郭峰作了深入分析:“十年浩劫迫害了老一代,坑害了新一代,使得党政领导班子在新老交替上,出现了不正常的情况。即在一个短时期内老干部大批地退到二、三线,而接任的新班子成员虽然年龄、文化、专业素质较好,但其中有相当数量干部政治素质不高,又缺少必要的领导才能锻炼。这就提出一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尽快提高年轻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锻炼、提升领导能力,妥善处理党内、人民内部矛盾,改进思想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新老交替与合作优势,更正确、更有效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好的问题。”他认为这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郭峰深刻地认识到老同志不仅要举贤荐能,配好班子,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担负起传帮带的使命,帮助新同志尽快担负起领导职责,施展才能,开拓新局面,作出新贡献。他特别强调老同志要注意把正反两方面经验和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告诉新同志;对新班子新同志的不足和工作失误,要从爱护的角度出发,及时提醒,帮其克服等等。同时,他也提醒新班子:“对老同志的意见要听,特别是在决定重大问题时,要和老同志沟通思想,听取意见。但对老同志的意见也不能所有的都听,都听就无法作决定,也不要作为固定的尺度。”

针对有的市新班子组成以后,由于年轻同志较多,有人对新班子存有疑虑,有些不放心,新班子也有不小压力等情况,郭峰及时地同他们谈心,和他们一起分析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鼓劲助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郭峰还特别提出对待这些问题的办法:一是由于经验知识不够,工作中可能出现失误,受到非议责难,有人可能对你们不服气、不满意,甚至“将军”出难题。对这些要沉住气,谨慎对待,要有经得起千锤百炼的精神,遇到挫折要有韧性,坚韧不拔,勇做自我批评,知错就改。要扎扎实实工作,不能急于烧“三把火”。要深入实际,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坚持走群众路线。二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过集体讨论作决定,防止少数人说了算。同时要坚持领导班子成员过双重组织生活的制度,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小组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员监督。注意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尤其要听逆耳之言,对自己要一分为二,三省吾身,及时总结分析,加以改进。三是当官了,地位变了,送礼、找办事、捧你的多了。这些问题看似小节,但没有硬功夫不行。希望你们坚定党性原则,严格遵守纪律和法律,不搞特权,不谋私利,居安思危,加强自身建设。对以上三条,有人视为“三条妙计”。时至今日,有些人回忆起来仍感到受益匪浅,倍感亲切。

1989年4月3日,《人民日报》记者尹品端写了一篇访问郭峰关心党的建设,关注新班子、新干部的工作和成长的文章。在访谈中郭峰说,对新班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退下来的老同志有责任搞好传、帮、带。传:传道授业,介绍正反两方面经验;帮:帮助排忧解难,献计献策;带:带出一个好的作风来。”他勉励新班子的成员要过好权力、金钱、捧场、家庭、子女等“关卡”。他说:新干部由于地位的变化,“出谋划策”的多了,送礼的人多了。他说,要想处理好这些关系,光靠个人修养不够,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

1991年3月5日,郭峰就“八五”期间辽宁省的经济工作给省委写了《对“八五”期间各种思考》的建议。他说:“要振兴辽宁就必须继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掌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找出其主要矛盾,坚定不移地、锲而不舍地、一直顽强地抓到底。”他建议省委在贯彻落实“八五”期间对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时还要重视以下三个问题:1.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要着力抓紧调整产业结构与加速老基地企业技术改造问题(包括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欲期把这一事业搞好,就必须认真总结有关这方面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与处理长期困扰我们的抓大项目后配套与搞好大中企业技术改造和发展乡镇企业三者关系。可能还涉及如何正确处理好辽宁既是全国的辽宁,又是辽宁人民的辽宁,既要保全局重点,又要发展辽宁地方经济两者关系问题。涉及如何提高省委领导的胆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与转变领导作风问题。2.在调整生产关系方面,要狠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当前,辽宁经济体制上特点是:有中央部门直属直供企业,两个计划单列市,各市和省直,所谓四足鼎立。目前,各方对其利益关系褒贬不一。这四者之间关系本是矛盾统一体,应当统一于全面振兴辽宁经济上来。应采取兴利除弊的态度,对其中相互利益之间矛盾和政策思想上差异,要认真对待,积极探索正确解决办法。从当前来说,集中精力抓经济组织结构调整,发展企业集团是主要途径。而发展企业集团又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省委强有力的政治思想领导。3.为振兴辽宁经济还必须狠下功夫解决所谓辽宁的三高问题(其实加上补贴高、税率高实为五高)。集中表现在如何克服财政困难与搞活资金融通上。特别要重视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不要失掉机遇,要有所突破。省政府要作为大事来抓,省委也要给予重视和支持,为此在聚财、理财和资金使用上,需要省市各财经部门领导和广大业务干部解放思想,增强改革意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逐月逐季地检查执行情况,抓上几年。

省委领导对郭峰的思考很重视,认为意见是正确的,并及时做了批示。

1995年辽宁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5年工作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郭峰感到实现目标必须做许多艰苦的努力,工作要细,抓法要对头。1995年10月11日,他写出《对省委工作的三点建议》。他特别强调要认识辽宁省的位置,即在新的历史时期,辽宁在全国经济格局中,以至在东北亚环渤海经济圈中的位置。这都涉及到辽宁的处境,经济的发展,工业布局的调整及地位作用的变化,对此要有明晰的认识。他认为十几年全国经济的发展,已使辽宁的地位和优势在降低和削弱。中央从关注国有大工业的角度关注辽宁问题,这是很好的机遇。要找准位置,不甘居人下,要力争上游,要再造新优势,建设新辽宁。《建议》中提出要找准自己的方向。我省经济翻两番,就是要抓结构优化技术改革,这就是方向。《建议》还提出要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今后5年要重点抓好结构优化、外向牵动及科教兴省战略。

在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问题上,干部中曾一度看法不一,思想上有些混乱。郭峰等老同志提醒省委: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是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时很可能出点乱子,如果怕乱就往回收,那对外开放就无法进行;辽宁最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就是求稳怕乱,很多事情都是一出点问题就走回头路,结果步子老是迈不开,一定要注意理顺各方面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方针,不能走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老路子。

“老有所为”,关注党建问题

郭峰退居二线和离休后,坚持“老有所为”,担任全国党建研究会和辽宁省党建研究会顾问,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名誉会长,辽宁省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顾问以及辽宁省党史学会、辽宁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顾问。他戏称他离休生活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研究党建理论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关心下一代和关心老年人。

郭峰在退下来近20年的时间里,以极高的政治热情,敏锐的洞察力,全新的视角,注意观察国际国内形势和党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对党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潜心研究,缜密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的研究成果很多发表在全国党建研究会的刊物上。

郭峰在党建研究活动中,多次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党要重视党建理论的研究,毫不动摇地抓党的建设工作,提高共产党员党性的必要性。郭峰研究党建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与现实对上号。他研究的问题,始终能从国际国内的形势,党的执政地位和所担负的任务,结合党内存在的问题,以清晰的内部逻辑依据,有理有据地阐释加强党建的重要性。1992年1月5日,他在全国党建研究会的一次会上讲话说:“我们今天所以突出强调共产党员要讲党性,这是由目前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和我们党内的实际状况决定的。”他用东欧、苏联剧变的严酷事实,说明在两种制度两种思想体系斗争十分尖锐的形势下,增强党员党性的重要。他说:在国内不仅我们党领导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任务艰巨,而且在我们党内也确实存在着自我演变的土壤和条件。他认为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党内出现的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护短”、“弄景”搞形式主义的不正之风,从“有些地方流行的顺口溜也可看出其严重性:‘一级骗一级,一直骗到总书记;一级压一级,一直压到种地的,这种不实事求是,不敢实事求是的不正之风,是党性不纯的严重表现”。他还列举了在组织人事工作中泛滥起来的“关系网”、“铁哥们”,拉帮结伙,有些部门、单位已形成一种“帮派势力”。有的经过经济往来,逐渐发展成利益集团,危及党的干部队伍和一些党、政、财、文领导班子的纯洁性。他认为不能满足于这种现象只是部分的,是支流,不仅做静态的分析,还要做动态的观察,看到其侵蚀和发展。如果听任这种腐败现象发展,我们的党就会走向自我毁灭。

郭峰研究党的建设,无论是作报告、演讲或写文章从不做官样文章。他善于听取各层面的意见,并常常以己之见与听众沟通。即便是全不到桌面上的“牢骚话”、带刺的“顺口溜”,别人听了不屑一顾,而他却认真地玩味和思考,能从其折射中发现党的建设中的问题。因而他的文章、讲话内容鲜活犀利,切中要害,与群众所想能对上步点,深得读者和听众的好评。他常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能忽视底层的、民众的意见。如果我们能经常听到不同的意见,对热门话题的各种议论,我们的党建工作就会更有活力、更有针对性。他认为新时期共产党员要经受住三大考验,即经受住执政地位、改革开放和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而今天的主要考验是在官场上、市场上,是权力观、利益观。“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每个共产党员如能经受住这种考验,就能经受住任何考验,在任何情况下都将是强者。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发表后,有些人在理解上一度出现分歧。有的只着重于从经济方面去理解,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有些理论工作者和相当高层领导人员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认为邓小平所讲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这三句话可以不用。郭峰认为这种看法是不能成立的。1994年4月7日,他在《辽宁日报》上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一文(这是郭峰为《论“三个时间差”——与两代人谈社会主义》一书写的序言),准确地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这篇文章说:“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中讲了五句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五句话本来是完整统一不能分割的,可是现在有的同志只是突出地强调‘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后面三句话被略去了。此种说法的出发点即或是好的,也是偏颇的。完全消灭剥削固然是将来的事,但若不消灭剥削,不消除两极分化,能达到共同富裕吗?没有共同富裕还算什么社会主义。”他还说:“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前四句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都是实现根本目标的条件。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条件;后两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生产关系方面的条件。只有把条件和目标联系起来,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起来,才能界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最根本的性质。这种离开目标只谈条件的观点,这种离开生产关系只谈生产力或者离开生产力只谈生产关系,都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片面的。也不可能完整准确地说明社会主义本质,相反却可能使社会主义本质模糊起来,甚至可能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陷入混乱。”

郭峰很重视发挥党建研究会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他退出领导岗位之后,谢绝了很多社会团体、咨询机构的聘请和参加的会议,却以极高的热情和精力参加党建研究会的活动,积极投入党建研究工作,探寻党建理论研究的新内容。全国和省党建研究会召开的各种会议,他都亲自参加并讲话,特别是对省党建研究会各项活动给予具体指导。各市党建研究会召开会议,他也有请必到,与新老党建工作者一起交流、探讨。在他的关心和指导下,辽宁全省党建研究活动比较活跃。他认为,党建研究会是由部分党务工作者、党建理论工作者和部分热爱党建研究的积极分子(包括部分离退休同志)组成的群众性学术组织,它是各级党委在党建研究工作上的咨询组织,是助手、参谋。因为各级党务部门工作异常繁重,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很难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与理论思考,而党建研究会则比较超脱,可以对党建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和理论思考。党建研究会与一般学术组织不同,它挂靠在党务部门,是个半官方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同时,也是老中青三结合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有离退休老同志,有中年的实际党务工作者,有比较年轻的热爱党建研究的同志参加,这种在组织结构上三结合的优势,可以保证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强调,发挥党建研究会作用,还必须精心组织,要选好研究项目,开好党建研讨会。研讨会要本着理论研讨无禁区,宣传工作有纪律的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充分发挥研究成果的导向作用,但在报刊上发表时则一定要与中央保持一致。

郭峰自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2002年党的十六大均被选为代表参加会议,党的十六大时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他每次参加党的代表大会之前都召开一些座谈会、调查研究会,搜集有关党的建设的情况,并在会上提出建议,和与会代表一起交流党的建设问题。

郭峰在退居二线和离休以后,以很大精力致力于党的建设工作。他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言论以及形成的党的建设的文章,在辽宁乃至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郭峰在全国党建系统享有很高的威望。

对历史负责,组织党史资料征集编写整理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抓紧进行征集编写党史、革命史资料工作。郭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地投入到党史资料丛书的编写和史料的收集工作。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主持、指导编写了《解放战争中的辽吉根据地》、《陶铸在辽吉》、《冀西游击队史料》、《转战三年》、《洮南根据地》等书,还参与了陈云主持的《辽北决战》的编写工作。他与陈沂撰写的《决战胜利的基础—一记辽沈战役前后的人民支前工作》,与赵石合写的《坚持辽吉,支援决战》,均收录在《辽沈决战》一书中。郭峰为组织征集、编写、整理党史资料,耗费了大量心血。他始终强调征集编写的史料一定要完整、翔实、可靠,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要突出个人和不适当地突出本地区在全局中的位置。因此,他不厌其详地亲自修改书稿,多次主持老同志座谈会及审稿会,认真听取历史见证人和编写人员的意见。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不同看法,从不轻易做结论,强调“论从史出”。要经过反复认真的研究讨论,有确凿的史料佐证方可下笔。郭峰治学态度极为严谨,考证史料的真伪,校勘文字的正误,从不敷衍。他组织编写的近百万字革命史料,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也为党史和革命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借编书的机会,郭峰访问自己战斗工作过的地方。会见战友,访问故旧,探寻旧迹,令他的思绪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无畏地面对日寇的酷刑,北平的地下烽火,西安城头星光,太行山区的硝烟,转战辽吉三年,辽西封疆重任,贬黜十年的坎坷境遇……风雨沧桑70余年,不平凡的历史,多彩壮丽的人生,今天细细咀嚼起来也是美好的。1985年,他写了一首《八十述怀》的诗,总结自己风雨如磐的战斗历程:“每忆八十历历程,如磐风雨奋然行。牢房战地英雄气,水远山高坎坷情。筋骨几番经烈火,肝肠数度铸忠诚。每思壮士牺牲志,伺计生前身后名。”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和宽大胸怀。

定位“老党员”、“老公民”,树清廉风气、做自律表率1992年党的十四大后,中顾委撤销,郭峰于1994年经批准离休。离休之后,郭峰自称自己是一个“老党员”、“老公民”,处处以此来要求自己。他谦虚谨嗔,从不以老领导、老首长自居,他不喜欢颐指气使;对人宽厚,遇事包容。他常常对老同志说: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以为是,不要陶醉于别人的溢美之词。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郭峰说到了也做到了。1999年他写了一首《寄友》诗:“年临耄耋自知明,望重德高宜反听。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远离实践忧经改,近处人间虑党风。世事沧桑自有矩,伺须老骥忧天倾。”他退下来不久,即请求组织上撤掉家里的武警战士。他说,我已经退下来了,就是普通离休人员了,不能脱离群众,没有必要再用警卫了。组织上向他解释说,你是中顾委委员可以保留武警战士。最终由于他执意坚持,只好撤掉了他家中的警卫人员。

1987年中央为了加强中央的纪检监察工作,有意要郭峰重返一线到中央监察部门工作,并正式征求他的意见。但郭峰考虑到现在年轻干部不断成长,自己已是古稀之年,况且身体状况也不佳,已不适合再到一线工作。他立即给宋平、尉健行、赵紫阳写信陈述自己的想法,信中说:“组织上有意要我重返一线工作一事,使我深感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本应积极地接受组织上的安排。但从工作出发,从我身体状况考虑,我实难胜任这一中央新的部门工作。”“请组织上另选其他同志。今后,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我还要做些调查研究,为党的事业尽自己能尽的一点力量。”最后,中央同意了他的意见。

郭峰廉洁自律,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退下来以后,不参加经济活动,多次拒绝收受礼金和有关部门送的会议纪念品,并写信入情入理地说明不肯收受的理由。他所得的稿费,凡对方多给的部分他也如数退回;老干部部门送的健身器也按价付款。郭峰特别厌恶那些到领导家里跑官的,多次要身边工作人员严加注意。省里有为退下来的老领导过生日祝寿的传统。郭峰不主张搞祝寿活动,认为既影响现职领导的工作又浪费开支,每年都搞一次确实不必要。因此,在他85岁生日之前,他为了躲避给他过生日,未对外通报,不带秘书,不让子女陪同,悄悄地来到大连,过了一次淡雅安谧的生日。沈阳女作家马秋芬还写了一篇记述他这次“逃生”的散文《心清气朗,不作天涯想》,发表在2001年第2号《芒种》上。郭峰在2004年患病住院期间,给拟来探视的亲友写了一封信,主动谢绝亲朋好友和领导干部探望,并明确提出“六不”要求:不送不收慰问金;不送不收保健品;不送不收有关涉及保健的用品、用具;不送不收大盆鲜花;不送不收熟食;不送不收贵重、进口水果。他的“六不”精神,不仅仅是一位患病的老党员、老同志拒收钱物礼品的自我规定,更重要的是一位共产党员坚持廉洁自律,保持高风亮节,始终坚持以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对个人的生活严格要求,终生保持勤俭清廉的高尚情操和实际体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郭峰的“六不”精神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全党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中学习郭峰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的精神,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提倡这一好风气。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发出《树清廉风气,做自律表率》的通报,号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向他学习。中共辽宁省委也决定,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一次“学习宣传郭峰的‘六不精神,树清廉风气,做自律表率”活动。

2004年12月,全省老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郭峰此时已重病在身,虽不能莅临会议,却仍提出五点希望,寄语全省老同志。他希望老同志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不要光想着自己养老,也要想着全社会养老;要保持晚节,不要忽视了思想改造;要为国家减轻负担,不要铺张浪费。

2003年以后,郭峰身体状况日益衰弱,多年前旧病又复发。郭峰与疾病进行了顽强斗争,在病中仍坚持学习、工作,写下《病房岁月》,以记述自己与疾病抗争和“病重未敢忘忧国”的点点滴滴。2005年4月7日,郭峰与世长辞,享年90岁。

猜你喜欢
辽宁工作
辽宁赋
读辽宁 爱辽宁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辽宁出版集团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