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群研究现状述评

2014-11-21 02:26:46杨瑜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杨瑜

自教育部颁布的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专业群建设的要求以后,专业群建设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专业群有“相近论”和“合力论”两种概念,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群的构建原则和方式、专业群体系的建设模式、某一类专业群的建设等方面,研究方法单一有待多样化,研究内容和成果不足有待多元化,需要更多的高职院校参与到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专业群建设中去。

高职院校专业群现状展望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央在1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合作开发一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因此,专业群建设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重点,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发挥专业的集群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群以及支撑体系,有利于培育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此后越来越多高职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专业群建设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前在中国知网出版平台上检索到的关于专业群建设研究的论文不到20篇,而从2006年至2007间就发表了25篇,以后逐年递增,这表明国家政策对研究的导向性决定作用。

一、专业群的概念

学术界关于专业群的概念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相近论”,认为专业群是由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基础相同、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集合,它强调组群专业的相近性,强调基础共用。第二种观点是“合力论”,它从专业组群的目的与意义出发来界定,认为专业群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跨二级类的专业,通过核心专业的带动和专业间的依赖、共享、促进,形成合力,以提高专业群整体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目的而组建的专业集合。这种观点强调群内专业之合力,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突破了专业相近性观点的束缚,拓宽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思路与视野。

二、专业群的研究现状

在专业群的构建原则和方式方面,袁洪志(2007)提出要围绕产业链、职业岗位群以及学科基础来构建专业群,将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建成专业群集合。宋文光等(2008)认为,专业群建设要以产业群和职业岗位群的变动为导向,以核心专业为骨干,以核心课程群、核心技能群、师资队伍群为基础,以专业方向适应社会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来设置专业群。孙毅颖(2011)基于基本技能培训与实训资源共享角度,主张将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相关、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若干个专业组成专业集群。沈建根等(2011)认为,以区域产业相近职业岗位群组建专业群符合专业群“职业联系”的内在要求,并明确指出增加生产、建设类专业群内的专业方向是群内专业设置的客观要求。

在专业群体系的建设模式方面,袁洪志(2007)提出以一个或若干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马树超、郭扬等(2009)认为,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针对各专业群的特点,创造和实践了工学交替、“理论指导+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学、练、做一体化”、项目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沈建根等(2011)提出建立以课程组织为基础的专业群组织机构。他认为,从相近专业资源集聚到培养模式改革,最终体现在群内专业间相互关联的课程组织,与职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不同课程门类是构成专业群课程师资团队的基础。

在某一类专业群的建设方面,以机电类、制造类、信息类、管理类、旅游类等专业群的相关研究偏多,主要代表人物有祁红志(2011)、王虹(2011)、黎红(2012)、瞿立新(2012)、程书强(2013)等。

国外关于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不多,主要有带有明显的应用性和区域性的德国理智实用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模式。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创建主要是为适应地方工农商业和社会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机械工程、经济应用和社会服务,不同领域下面又各自分设二三十个专业,每个专业的设置都以社会需要、国家认可的职业为依据,保证为各行各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针对性强。另外还有英国专业群认证模式,它包括不同认证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一组专业认证群。不同层次的认证学分要求不同,不同专业方向的认证的课程组合灵活多样。这与英国国家资格证书与普通教育的学历文凭在地位上对等、渠道上互通是密不可分的。

三、专业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尽管近年来高职领域学者们对专业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思想,但从专业群共性的理论研究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1.专业群研究的方法单一,要多样化

从上述关于专业群研究现状的分析看,国内关于专业群建设的研究成果理论多于实践,思辨多于实证,因此需要高职领域的学者们在理论指导下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为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层面提供借鉴和参照。

2.专业群研究内容和成果不足或不全面,要多元化展开

现今很多学者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内容存在单一性的认识倾向。如有的专业群建设仅仅以“大平台、小模块”课程体系构建为目标,还有较多的是以课程基础、师资团队、实训条件等资源共享为建设目标。但是如何才能“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呢?这就需要高職院校视具体情况的不同,按多元目标取向及专业的交叉复合为发展方向来组建不同形式的专业群。有的围绕学科基础来构建;有的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来构建;有的围绕职业岗位群来构建;有的围绕产业链构建链条式专业群;有的依托自身的教学资源进行营销学中“SWOT”分析构建专业群。

3.专业群的研究人员过于集中,需要更多的高职院校积极参与

目前,专业群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不到百所高职院校中,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群研究方面尚属空白。专业群建设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校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可靠保证。因此,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到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专业群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04).

[2]罗勇武,刘毓,肖冰,易峥英,何芸.高职院校专业群研究现状述评[J].职教论坛,2008,(11).

[3]董显辉.我国近十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11,(1).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