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英
苏州评弹——吴侬软语汇聚成涓涓细流,穿过苏州的古街小巷,一曲曲评弹清音叩响一颗颗干涩的心。这就是苏州评弹的魅力,给向来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缀以更独树一帜的鲜明一笔。而我学习的长篇弹词《三笑》,就是苏州评弹中的一部徐派经典力作。《三笑》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弹词书目,在学习过程和艺术熏陶中,我对《三笑》有了更深的理解与热爱。本文将就《三笑》的文学性、趣味性和戏剧性等鲜明特点及代表性人物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讲述一下我的想法。
说起才子,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伯虎,这位明代的文人学士、天才书画家,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也正是他自身带有的传奇色彩,使得自明代以来,关于他的笔记小说、戏剧曲艺,以至于现今的影视剧层出不穷,不管他是风流才子,浪荡不羁,还是孤僻自傲,愤世嫉俗,这些都已不重要,在人们眼中,他就是文学大家,不论是诗词、书法、绘画都有极高的造诣,他仿佛带着文学的烙印,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而《三笑》以唐伯虎为主要形象,本身已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同时长篇弹词《三笑》异军突起,描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唐寅,以堂堂解元之身,为了红粉佳人甘愿卖身为奴,虽然玩世不恭但又不失大气稳重,这样一个看起来矛盾,实则显得更加生动的唐伯虎,反而显得有血有肉,引人入胜。
才子佳人,古往今来一直是被人们所广泛接纳和津津乐道的,这个故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一部长篇弹词《三笑》,皆由佳人秋香“留情三笑”而起。本书中用了大量笔墨描述秋香的三笑,无心三笑,终是最美的遇见,细腻曲折的三笑姻缘,美不胜收。在虎丘山观音殿上,唐寅一个跟斗一跌三段,帽子一段,身体一段,鞋子一段,引得秋香嫣然一笑。正是秋香这“一笑嫣然百媚生”,使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硬是将秋香奉为心中的“活观音”,并一路追随。第二笑,秋香银盆泼水,失手泼了唐寅一身,唐寅非但不动怒,还痴呆做怪腔,引得秋香莞尔一笑。书中用了短短十二个字描述:“将头一低,两颐一起,微微一笑”,细腻而又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这如春风拂面般沁人心脾的微笑,“一笑倾人城,二笑倾人国”。第三笑,“夜如画,月如银”,在如此良辰美景,月下相逢,秋香无意失落香囊,而唐寅拾得香囊并归还,面对再三相遇的唐伯虎,秋香竟是害羞得不知所措,开不了口,而看到语无伦次的唐伯虎,更是忍俊不禁微微一笑,随后返身进相府,只留给唐寅一个俏丽的背影,字里行间仿佛描绘了一个知书达理与善良单纯为一体的秋香,这样的文艺视角,让人觉得清新自然。这段三笑的描述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诗词雅句,如唐寅随口吟出的一首《西江月》词来,“小技琴棋书画,大才书赋文章。子集经史尽包藏,玉轴牙签执掌。闲来修剪盆景,应时洒扫焚香。古董玩物善排场,愿甘投靠门墙”。又如唐伯虎看见秋香情不自禁地称赞:“娇滴滴好似芝兰,瘦怯怯宛如牡丹,光闪闪耳上戴金环,墨漆漆云鬓初挽,秋水浓浓,春山淡淡,琼瑶鼻,小口樱桃绽,仙人一见,哪个不爱”,一段韵白美到极致,又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不得不说三笑的细致描绘,真是将文学性发挥到了极致,让人沉醉其中。
说、噱、弹、唱是一名评弹演员所必须掌握的最为基本的四门功课。用“长脚笑话”“噱书”来赞美一部长篇只有《三笑》,这种评价是了不起的。徐云志的《三笑》,其中对人物形象的描述,就相当有趣味。如描写相府两位少爷大踱、二刁,形容大踱长相犹如关牌当中那只幺三,就像隔年的灶界老爷(灶神),而二刁长相酷似幺丁,就像青肚皮的猢狲,人物形象实在可爱发噱。又如大娘娘身边的一个十二岁的小丫头,生得十分有趣,个子非凡的矮,又异常的胖,又矮又胖活像一个“荸荠”,所以取名叫“小荸荠”,使人忍俊不禁;又如祝枝山机智幽默,一开相就噱。对祝枝山的开相:“扎巴眯萋眼,连鬓阿胡子墨墨黑,嘴唇血红,牙齿雪白,笑的时候很俏,好像黑漆墙门里躲着一个美女。”起祝枝山角色时用斗鸡眼,眼睛瞪得像汤团一样大,其实什么也看不清,眼睛眯起来剩一条缝,哪怕掉落一根针也捡得到。这种喜剧效果的取得,是下了功夫的。还有各种人物各种各样的噱,唱山歌的船家米田共、齆鼻头的当房先生,自作多情闹笑话的石榴姐姐,调皮搞笑的傻丫头大腊梅,比比皆是……
《三笑》的趣味性在演员起角色技巧上的表现也是丰富多采的。《三笑》闲人脚色多,为了分清角色,徐云志用齆鼻头、哑喉咙,雌鸡喉咙,疙子刁嘴等来区分角色。如起哑喉咙阿四头这个角色,表现阿四头病后身体虚弱、中气不足,一只手以扇子当拐杖撑着,另一只手捶打胸口,说起话来声音嘶哑,捶打胸口,五筋狠仔六筋的样子,确实惟妙惟肖,喜剧效果特别好。又如丫头“小荸荠”是个典型的刁嘴,说话不清楚,“拎水”叫“拎细”,“叔叔”叫“嘟嘟”等,实在讨人欢心。徐云志还采用特定的语言和声调来区分角色、刻画性格,也取到了喜剧效果。如相府里一个僮儿“小无锡”,一口无锡话,为讨老婆在华相爷面前炫技吟诗:“多谢相爷赏家婆,今夜洞房笑呵呵,开年养个细老小,不像相爷定像我”,顿时引得哄堂大笑;如龙兴典当里两个柜台朝奉,用的是徽州话,也闹出一系列笑话;还有起大踱二刁朗读诗文时摇头晃脑拉腔拉调,读书就像唱书,声调就像道士先生通疏头;又如祝枝山开口讲话总是先拍下脑门,嘴里“嗯里嗯里”哼出不同调子,等等。同时,《三笑》中的“唱”也是一种深化了的语言,如船家“米田共”所唱的山歌调、丫头们梳妆时唱的各种曲牌小调,也增添了很多喜剧情趣。
故事的开始源于“三笑”,而“三笑”却是个美丽的误会,也正是这个误会,拉开了整本书的序幕。《三笑》中运用巧合法甚多,如龙亭书中,唐伯虎卖身进华相府,改名华安,到东西楼给两位娘娘叩头领赏,万万没想到西楼的二娘娘正是自己的嫡亲表妹,而后来正因为有了这个表妹穿针引线,一次次的帮忙,才使得唐伯虎和秋香终成眷属;唐寅戏画“刁乞图容”,把华相爷和两位少爷的音容相貌都画在上面,巧被春香抢入房厅,太夫人为惩罚唐寅,命其罚画观音,而正因为太夫人的惩罚,唐寅炫技描画观音,使得秋香开始相信华安即是唐伯虎,芳心暗涌;唐伯虎与秋香梅亭相会,唐寅问秋香讨要终身,误闯入太夫人房厅,本以为难逃责罚,却半道出来个走错路的丫头“小荸荠”正好为其顶包,逃过一劫;杭州书中,周文斌为和祝枝山打赌,男扮女妆,上街看花灯,凑巧遇上王老虎抢亲,将周文斌抢回兵部府,后周又被送上王月仙小姐堂楼,最后成其美好姻缘。这一连串巧合,无疑给这本书增添了无限的戏剧性,丝丝入扣,使人流连忘返。
苏州评弹《三笑》,不论是说表,唱腔,都与众不同,独具一格,富有特色。说表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犹如娓娓谈家常,风格鲜明。所创的徐调唱腔舒缓悠扬,委婉起伏,别具韵味。三笑之所以能拥有如此持久的艺术魅力,我觉得主要是对书中人物细腻传神,生动可信的塑造,叙事情节和精妙细节的描述、铺排,以及对一些可爱的小人物的增添、丰富,同时在字里行间又透露着无尽的文学性,趣味性和戏剧性,雅俗共赏,展现其独具特色的艺术亮点。我热爱《三笑》,热爱《三笑》中的每一个人物角色,更热爱徐派艺术。作为《三笑》的传承人,我一定会好好地继承这一门徐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