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艾嘉电影的女性意识

2014-11-21 17:09蔡婷毓
电影评介 2014年20期
关键词:张艾嘉性爱女性主义

蔡婷毓

长期以来,“女性”便作为男权社会的“他者”形象而存在,女性的自主性和本体性一直是缺席的。温柔、善良、妥协、顺从牢牢地锁住了女性的人生自由,也内化成女性的“自我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主义意识逐渐的从传统枷锁中破茧而出。女性电影的出现和发展便成为最好的例证。而在以女性形象以及女性身份或情感为主要表现的女性电影中“女性意识”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众多女性电影的主要表现。

一、张艾嘉电影的女性形象构建

(一)独立女性形象

独立自主一直是女性电影的主要方面,摆脱压抑和弱者形象是其主要旨归。张艾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大多都赋予独立女性特点,不论是《心动》中一开始就敢于反抗的小柔,还是《少女小渔》中在最后一刻才毅然说“不”的小渔,或者《203040》中个性独具的三个女人……她们身上都雕刻着独立的标签。

对独立和自我认同的渲染是这类女性电影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少女小渔》中的小渔、《心动》中的小柔、《203040》里的40岁失婚女人……都对这类形象有所刻画。

这些女性形象身上不仅背负了社会历史赋予的时代命运,也背负了导演构建女性理想家园的迫切愿望。她们的出场反映导演的主题情感,她们坚韧,果敢,独立自强,把命运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虽然步履艰辛但她们都尝试着走出了男权的困境,搭建了完全属于自我的精神家园。

(二)纠结于多重感情的女性形象

张艾嘉的电影中,感情冲突总是显得格外的明显,爱情、亲情、友情的纠葛让电影的情感张力尤为明显。被多重情感结网而困的女性形象也让张艾嘉的电影中的女性意识充分显露。电影中对这一类女性形象的描绘是对女性情感成长的一次飞跃,从弱者到强者的蜕变不仅仅是形象上的改观,更是内心的丰富。这些纠葛于各种情感的女性她们一开始面对直击心灵的情感叩问显得卑微懦弱,随着故事的发展,女主人公的感情脉络便逐渐明晰,不能说这些女性对爱情的放弃是源于女性本身的懦弱情怀,而是女性对于感情价值的成熟取舍,她们不再是男人的所属,不再成为爱情的奴隶。她们更愿意勇敢的选择自己的生活。

(三)母亲形象

母亲身份是一个复杂的构建。而且母亲身份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含义又是有差别的,不同的阶级和种族对母亲形象的期待是不一样的。[1]

在张艾嘉的作品中母亲往往是性格鲜明的独特女性。《心动》中专制的小柔母亲、《今天不回家中》映射着现代思想的传统母亲以及《一个好爸爸中》的现代母亲。多种类型的母亲形象在张艾嘉的电影文本中,虽然并不是主要的女性形象,但是却往往对主人公女性意识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意识形态与导演的生存经验的双重引导下,母亲形象渐次编织出了更为多元的母女、母子关系,从而逐渐瓦解了以往男权话语中对于传统母亲形象的规范性设定。[2]

二、张艾嘉电影中的女性情感表达

对女性情感的表达可以说是女性电影中必不可少的节奏,透过对镜头下女人情感的剖析,不仅让电影充满表现的张力,对女性人物的刻画和女性意识的彰显也是颇为重要的。张艾嘉电影里的女性人物各具特色,讲述的故事也不尽相同。

首先,“爱情”是张艾嘉电影里必不可少的桥段,但是在张艾嘉电影里爱情并没有丝毫的歇斯底里,很多故事的结局也并没有女主人公收获完美爱情的大团圆结局,然而她却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将捆绑在爱情囚笼下的女人们解救了出来。

《少女小渔》中的小渔在一开始俨然就是爱情的奴隶,为了所谓的爱情她彻彻底底地沦陷了。《203040》自然而巧妙的将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女人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将没有交集的三个故事表现得格外动人。这些在银幕上遭受爱情挫折的女人们最终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找到了感情的出口。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感情的纠葛却看不到愤恨和抱怨,一切负面的情感都会在岁月的洗涤中变得平和安静。

其次,在张艾嘉的电影中“性”这个略带色彩的词汇被她表达的柔和而美好,她用情感梳理的方式自然的流露着女性对于“性”的需求和审视。

在她的作品中总是会出现大段的性爱描写。《少女小渔》里小渔与男友的大段的性爱场面;《今天不回家》里的陈太、《203040》里的想想和施一梅、《一个好爸爸》里的陈美宝……她们与男友的性爱在影片中显得自然随和并没有丝毫的尴尬之处。她显然打破了一直以来女性对于性爱表达显得羞涩而禁闭的状态。这些女主人公们自然的享受着性爱带给她们的愉悦。“作为女性主义我们应当通过要求实践所有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的性行为权利来控制女性的性。理想的性关系发生在完全的自愿、平等的伴侣之间。”张艾嘉电影里的这些性爱场面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女性该有的态度,没有长篇幅的肉欲缠绵,小小缠绵和女主角在性爱中的表现便是女性走出性爱困境的昭示。

女性主义理论家苏珊.格里芬指出,只有和女性主义价值观念相融的情感才是女性主义的情感。而正确的情感价值才能带给人正确的精神体悟。[3]张氏电影中对情感价值的表现,正是如此的,面对情感不管是得意或者失意,最后的结果总是不会令人绝望的。[4]

三、张艾嘉电影中女性身份的价值趋向

张艾嘉电影中女性角色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她们逐渐成熟的思维驱使她们找到了“自己”,是对自由女性主义的倡导。

不论是一开始就有自我主张的女性形象,例如《心动》中的小柔,还是在不断的经历逐渐看见自身价值的《少女小渔》中的小渔,或者是《梦醒时分》里曾一度被物质迷惑失去自我到最后幡然醒悟的马莉……最后,这些女主角们全部找回了自己,实现了自我。

自我实现的观点主要在于:个人对自我之内经验的彻底了解,能够使她产生选择与行动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个人在生活中发挥潜能,创造活动,并有满足感的先决条件。[5]张艾嘉电影里这些最终找回自我的女性也正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突围,冲破他者和自我的禁锢,最终找回了自我的本体感受,完成了对自我的实现。这些女性形象是可爱而丰盈的,她们的存在也正界定了是女性电影的价值趋向。

自由女性主义从一种社会正义的观点出发,首先认识到,在公正的社会里,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得到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男女两性应当拥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只有当社会允许女性和男性一样具有受教育权、就业权、和选举权时,女性才能与男性平等。[6]在张艾嘉的电影文本中尽管并没有彻底的提出自由女性主义。但是透过对角色的设定,张氏的女性角色最后的出路全部都是自由平等之路。在经过与他人与自我的挣扎后,这些女主角们享受着自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1]陆扬.文化研究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00.

[2]周晨.张艾嘉电影的女性意识构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英)B.罗素.宗教月科学[M].徐亦春,林国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23.

[4]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34.

[5]刘维娟.张艾嘉电影的女性书写[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6]王虹.女性电影文本——从男性主体中剥离与重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出版社,2004(8):207.

猜你喜欢
张艾嘉性爱女性主义
长期缺性爱 乳房很受伤
中年性爱莫“执着”
张艾嘉《相爱相亲》改档11·3
张艾嘉《相爱相亲》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张艾嘉的私人笔记:我是我,也不是我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
性爱多美妙 不当有“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