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建娟
从1990年进入苏州评弹学校,学习苏州弹词这一门独特而又古老的艺术,屈指一算,已将有二十四载了。对于评弹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所以,我对评弹的演出组合:上手和下手,来说说我的看法。
我们说书人都知道,上下手拼档演出,比选择婚姻还要慎重,书台上,方寸之地,一张桌子,两张凳子,一把三弦,一只琵琶,一块醒木,一把扇子,上手和下手,依靠这些道具,又说又唱,说尽了前朝历代的风花雪月,金戈铁马。书台上演出的成功与否,上下手之间的配合是至关重要,起决定性作用的。
说了二十多年的书,我有4个上手,6部长篇。
第一位,孙世坚,我的老师,同时也是我的上手。94年从评校毕业,我师从孙世坚,学习长篇《落金扇》、《游龙传》。
第二位,王建中,我团优秀一级演员,颇负盛名,合作长篇《武则天》。
第三位,孙立,我先生的儿子,也是我的师弟,合作长篇《三元夺妻》和现代长篇《芙蓉锦鸡图》。
第四位,王培君,曹啸君老先生的高足。我团优秀的弹词演员,合作演出长篇《隋炀泪》。
拼了这么多上手,说了这么多年的不同风格的长篇,在不断的换书和换上手的过程中,在所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是我从未碰到过,也根本没有意识到的。
我拼的第一个上手孙世坚也是我的老师,评校毕业,我就跟师在码头上,晚上抄书背书,白天和先生一起上台演出,因为书不熟,所以先生尽量照顾我,减轻我的负担,只分了小部分的角色给我,慢慢的把长篇完整地背和演出下来。那时的我,只不过依样画葫芦,先生怎么教我就怎么学,能够顺利地完成先生所教的东西,就觉得非常自豪和满足了,而无暇顾及人物和角色创造,所以我作为我老师的下手,表演风格雷似先生,非常一致。
2000年后,我与团里的王建中老师拼档合作长篇《武则天》,一下子,我觉得难以适应了。王老师擅长唱徐调,人尽皆知。徐调俗称“糯米调”非常委婉,音域较宽,王老师的嗓音条件非常好,有时定的基本音甚至要超过女生,所以无论是说还是唱,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因为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对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对于人物的角色创造,我一下子也难以掌握,从她初进宫时十四岁的天真娇憨到六七十岁时的心机深沉,虽然王老师多方指点,但一时难以领悟,于是,我们两个人塑造的同一个人物就有了两种性格,一样的故事,说出了两种感觉,书台上,就这样怪异的存在着。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目的日趋熟练,我终于明白了,作为下手,不可能去改变上手,如果我坚持了我自己,就会破坏了上手的艺术,我应当摆正自己的位子。我是下手。下手是什么?在一部长篇里,下手是一位女主演,而上手他不单单是男主演,他也是一部戏里的导演,制片人,甚至是编剧。上手在书里面所要承担的所有一切,所有的方方面面远比下手重要,上手在长篇的表演中是占主导地位的,好似放风筝般,线永远应当掌握在上手的手中。书目表演的成功失败,上手要负有绝对的责任,但生意票房的好坏,则要上下手一起来共同承担。
每一个上手,在演出中,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和风格,不管上手是谁,在书台上,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一种方式,这是无人可以改变、可以左右的。他只跟着自己养成的习惯走,他在表演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没有一个上手会轻易脱离和改变自己的风格。
所以,我懂得了,做好下手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跟着上手的感觉走,随着上手的风格改变自己,一个角色,上手是怎样塑造的,那么我就顺着性格走下去,没有自我。
另一种是用我的不变,来应付上手的变化,不要因为换了上手,换了风格而改变自己。
有了这些体会和经验,在这几年当中,我轮流和王建中、孙立、王培君三位上手合作演出长篇。我尽量顺着上手的思路,努力向他们塑造的角色靠拢,尽管有时觉得失去了自我,摈弃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书台上的怪异感却再也不存在了。同时,我的每一位上手,也给了我一个极大的空间,任我开阔天空的发挥,但是,这些年经验的积累,以及为了角色的统一性,我再也不会和上手说出两种角色、两样的感情了。
当然,作为一个下手,我也不是唯唯诺诺,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年龄的差异,生活习性的不同,所以对角色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故而在塑造角色的同时,在尊重上手的同时,我会把我的想法讲出来,力争对角色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是一个下手应该负的责任,也是让演出更精细更完美的责任。在书台上的合作演出中,上下手不是两个个体,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每换一部书,一个上手,或多或少我能从中体会到一些作品上的东西,也能从每位上手身上学到一点东西,但是人无完人,我也会去找他们的缺点,我用缺点对照自己,反思自己,我的身上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
书一直在轮换着演出,人当然也在换,但是我和每一个上手相处得都非常融洽。台上我们是同事,为了演出的成功,我们共同努力,台下,有台下的相处之道,我们有各自的生活。如果一个下手将上手和下手、台下和台上的关系弄混了,生活必将会变得一团糟。所以我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一个下手得出的结论。也是我和这么几位上手相处下来最得意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