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成华
人性的自我觉醒与救赎
——谈大型古装淮剧《马前泼水》
■崔成华
《烂柯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个经典剧目,一百多年来,它被全国若干个戏曲剧种移植上演,深受观众的欢迎。
《烂柯山》的故事,合乎老百姓的审美心理,它讲述了古代烂柯山下,有一个落魄文人朱买臣,家徒四壁仍专心读书,妻子崔氏怨恨不已,在风雪弥漫的除夕,赶朱买臣上山砍樵,以图换些过年的米粮,哪知握笔之手,难以挥刀,朱买臣空手而回,被崔氏拒之门外,并被逼写下休书,一对贫困夫妻就此分手;朱买臣人穷志坚,踏上了赴京应试的旅途,而崔氏因生活所迫,带着小宝儿嫁给张屠夫;三年后,朱买臣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而崔氏却遭屠夫抛弃,沦落街头;长街之上,十字路口,一对曾经的夫妻别后重逢,崔氏跪倒在朱买臣的马前,乞求破镜重圆,而朱买臣记恨着当年崔氏的无情,在马前泼水,直诉泼水难收;崔氏羞愧悔恨,投江自尽,朱买臣望着滔滔的江水,也流下了断肠之泪……
这就是被老百姓传诵若干年的“马前泼水”,故事贴近生活,人物来自民间,剧中的悲欢离合在人世间一幕幕上演。江苏省淮剧团根据“烂柯山”的故事,重新改编上演了大型古装淮剧《马前泼水》,我有幸在剧中饰演男主角朱买臣。
随着对剧本的阅读和感悟,我意识到在”马前泼水“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人性的自我觉醒和救赎。除夕之夜,崔氏因穷怨夫,虽合理不合情,缺少人性的温度;朱买臣穷不失志,坚守寒窗,将生活的贫困置之度外,虽合情不合理,缺少人性的宽度。崔氏逼夫写下休书,撵夫出门,是人性的沉沦;朱买臣向死求生,赴京赶考,是人性的昂扬。然而,三年后的重逢,十字街头的邂逅,将朱买臣和崔氏都放进了人性的熔炉里拷问——崔氏嫁给张屠夫,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但失去了男人对她的真爱,此时崔氏才明白“爱情比衣食更重要”,真爱她的人是朱买臣,崔氏的愧悔便是人性的自我觉醒,她抛弃女人的尊严,跪倒在朱买臣的马前,哀求、道歉、捧水、收水……这一组组辛酸的画面,便是崔氏这一生活在底层普通妇女人性的自我救赎!然而,官袍加身的朱买臣却失去了书生本色,选择了“以怨报怨”的了结模式,马前泼水让崔氏覆水难收,断了人生的念想,只好将一缕怨魂投进了滔滔江水,朱买臣在崔氏死后,来到江边默立,任苦涩的泪水落进了悠悠江水,这何尝不是朱买臣人性的自我救赎,只不过这样救赎来的太迟太迟了……
饰演朱买臣,每演出一场,我便有了一次对人性的重新思考与思索,我一次次在想:人,为什么要在人性沾污之后,才产生自我觉醒与救赎?人,为什么有时在人性自我觉醒之后,又难以自我救赎?这便是我主演大型淮剧《马前泼水》艺术收获外的人生感悟!
愿烂柯山下,悲剧不在;愿马前泼水,不再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