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妍
苏州评弹被称为江南的曲艺之花,曲调优美柔婉,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其曲调唱腔流派很多,其中俞调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俞调的创始人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的弹词名家俞秀山,他在江南民间说唱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真假嗓并用的唱法,拓宽了曲调的音域,丰富了唱腔旋律,加上他个人的独特风格而成为了俞调。最早的俞调比较朴素、爽利,并保留着说唱艺术的较大的宣叙成分。艺人们运用俞调,既唱《红楼梦》、《西厢记》一类柔情的开篇,也唱《三国》一类刚健的内容。
后来在长期演唱中,艺人们逐渐丰富发展了它的旋律,并增加了抒情的成分。由于真假嗓并用,从最高音到最低音。跨度有时达两个八度以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音域幅度宽了,唱腔就有了充分回旋上下的余地。更加上俞调曲调和唱法上,包含了高亢和低沉,长腔与短调,委婉与平直,刚劲与柔和,圆润与顿挫等诸多因素的结合。唱来有时干云直上,有时一泻千里,有时盘郁迂回,有时跳跃跌宕,有时激越嘹亮,有时婀娜缠绵。它的表现力很强,而旋律又悦耳动听。过去有人将它比作京剧中的“反二黄慢板”,可是它又和戏曲的调式、板式不同,它有着说唱曲调的较强的可塑性和特殊的亲切感。
演唱俞调在呼吸、咬字、发声、运腔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功底。俞调拖腔多,字音的头、腹、尾要力求清晰,使得字正腔圆。俞调高低腔、真假嗓并用,要求演唱者高得上、低得下、中气足、呼吸畅,长腔不颤抖,低腔不吃音。真假嗓的转换更要混成自然不露痕迹。过去,评弹界的老艺人都以俞调打基本功,现在评弹学校的学生还是以俞调来打基本功。凡是唱俞调功底深的,弹唱水平也就比较高。许多唱腔流派如徐调、祁调、侯调、小阳调等都是从俞调衍化而来。再如评弹界现如今流行较广的两大男女声流派蒋调和丽调,虽然不用小嗓,但运腔用气等也都是以俞调为基础。所以,也可以说俞调是评弹曲调流派中婉约和抒情派唱腔的鼻祖。
以前,评弹演出以男艺人为主,因此都以男声唱俞调。评弹一代宗师蒋调的创始人蒋月泉先生年轻时就以唱俞调闻名。另外如被称为弹词音乐家的弹词名家周云瑞,还有杨调的创始人名家杨振雄等都是唱俞调的好手。他们一般都师承擅长俞调的老艺人朱介生先生。朱介生先生壮年时嗓音清润圆亮,在唱俞调中颇有创造发展。杨振雄先生的俞调被称为杨俞调,就是在朱介生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他唱的俞调增加了“4”“7”等半音并运用了特殊的滑音,唱腔组织缜密紧凑,感情真挚深沉。杨先生说《西厢》必唱俞调,因为俞调典丽端庄符合书情人物。而且杨先生对张生、莺莺的唱腔做了一定的区分,张生唱腔吸收小生音色偏重阳刚,莺莺唱腔柔顺委婉更具女性特色。这种对不同人物不同思想感情在唱腔唱法上所作的不同处理,是对评弹一曲多唱的特点的发挥,也是对俞调唱腔的发展。
说到唱俞调的女演员,不得不提到朱慧珍老师,她私淑朱介生老先生,是唱俞调的佼佼者,也是我最崇拜最喜爱的女演员之一。她天赋一条金嗓子,而且又勤奋苦学努力钻研,唱来音质清亮,运腔工正圆润,韵味十足,深得朱介生老先生的真传。现在评弹学校学生打基础的俞调开篇基本都是按照朱慧珍老师的演唱来学习的。朱慧珍老师演唱的《宫怨》与杨振雄老师演唱的杨俞调《宫怨》各具特色。杨俞调着重于抒发杨贵妃的郁抑哀怨,而朱慧珍老师则偏重与倾吐其愁闷烦恼。还有她演唱的《思凡》在怨尤中带几分愤恨,在行腔上委婉中带有爽利的成分,恰当的刻画了青年女尼的反抗精神。故而她演唱的《宫怨》《思凡》都成了俞调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俞调在演员的演绎中根据书情内容的不同需要还分为慢俞调和快俞调两类。《宫怨》《思凡》基本都是慢俞调,而快调结构严谨,节奏爽利,刚柔并济,较易体现激情。有人比喻:快俞调是旋上去的,越旋越紧。这是对快俞调很形象化的介绍。在《白蛇》“端阳”及《庵堂认母》等选回中都有快俞调的唱段,由朱慧珍老师谱唱的这些唱段极其符合白娘子和三师太的性格和当时悲愤纠结痛苦的心情。演唱充满激情,字字句句犹如从肺腑中吐出,唱来环环相扣,层层推向高潮,很能发挥快俞调的特点。
另外还有周云瑞老师,他出身于京剧世家,除了擅唱正宗的俞调以外,为了加强俞调的表现力,改变人们以为俞调只能表现缠绵悱恻的感情的认识,曾经吸收了京剧娃娃生的唱腔,以刚劲挺拔、棱角分明的唱腔谱唱了开篇《岳云》。经过他的改革,使俞调圆中有方,柔中带刚,变清丽婉约为明朗激越,刻画了少年英雄岳云抗击金兵的英武气概和坚毅斗志,这是对俞调的一种突破和丰富。
随着时间的流逝,俞调这一评弹界古老的流派曲调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不见,反而老而弥坚,愈发的光彩。究其原因,因为俞调有着色彩缤纷的音乐旋律和多种多样的唱法,有着富于江南水乡风味的优美唱腔,更深受广大的评弹听众的喜爱。所以,我们从事评弹艺术的演员一定要学好俞调,唱好俞调,发展俞调,创新俞调,使新时代的俞调发出它独有的灿烂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