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回医四液学说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理

2014-11-20 02:13陈怡萌党毓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理

陈怡萌 党毓起

【摘要】四液学说是回族医学核心理论,是回族医学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工具,回族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人体四液的配合关系发生紊乱所致,这种认识也可以应用到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当中。笔者通过对回医“四液学说”学习、认识与参悟,以四液质的生理、病理变化结合回医理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

【关键词】回医四液学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理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1-0005-02

回族医学系阿拉伯伊斯兰医学,是中世纪随着中亚、西亚穆斯林大批迁徙传入中国,在与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交融、结合过程中形成,它汲取了古代东西方两大医学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独特的、古老而新生的民族医学。回族医学认为疾病的产生是机体各种生理关系动态失衡紊乱所致,主要由“先天的污染”,即隐潜的致病因素存在,加之“后天的污染”即因外界的刺激与干扰,使致病因素显现,导致人体四液的配合关系发生紊乱所致,治疗中根据“冷、热、干、湿”四秉性学说、“秉性衰败”理论以及四液与脏腑的关系来指导用药,以恢复四液之间的平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发病机理并无统一的致病学说。回族医学对糖尿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并有着丰富的文献记载,本人通过对回医理论的学习和总结,发现“四液学说”可以促进了我们对DPN病因病机有新的认识,也可为进一步全面认识DPN发病机理奠定基础。

1四液的生理与病理

四液即白液质、黄液质、红液质、黑液质,四性又称四素,即冷、热、干、湿,二者协同,调控人体的正常温度,抵御内外环境的各种干扰和刺激,有助于保持机体的正常生化代谢[1]。

白液质,由营养物质产生,遍布全身,在体合腺体、脂肪,性寒、偏湿。能防止红、黄液质过剩,有疏通、稀释体液作用,并防止体液瘀滞。当机体失血过多,尿液、汗液流失过多时能进入血液补充体液,并能排泄废物。异常时表现为阳虚、气滞,易化湿。当四性中“冷素”凝滞时,会导致湿液代谢延缓,身体失于温煦,则机体动力下降,脏腑衰败。

黄液质,淡黄稍浊,性热、偏干,在体合肌肉,形成于肝脏,聚于胆囊,参与消化。能加快体内废物排泄,分解毒素,促进血液中红、白、黑液质不断运动,振奋精神、增强机体功能。异常时气滞、阴虚,易化火,表现出消瘦,烦躁易怒等症状。而四性中的“热素”易动,会加速湿液代谢、迫血耗精、体液滞留,导致经络不通,精微营养物质不能疏散至相应部位,不通则痛。

红液质,浊中稍清,性湿、偏热,在体合肌肉筋骨、皮毛,分布于骨髓、肝脏。能补充消耗的能量,维持人体温度,缓解疲劳,并把人体其他体液传送至相应的部位。与肺中新鲜的空气结合,传送至人体各部位,并把生化运动中产生的废物与浊气通过肾、膀胱、皮肤汗腺排出体外。异常时出现肢冷拘急、肌肉缩引、精神疲惫,最终导致气血两虚。当“湿素”异常泛滥时,则壅阻气道、体液瘀滞,筋脉、肌肤失养,则肌肤麻木,甚者出现黄疸。

黑液质,酸、苦、涩而浊,性干、偏寒,位于脾脏且助消化。能保持器官形体及重量,限制黄、白液过剩,使各液循其道而行,保存营养物质,为骨髓、软组织、筋脉等干寒器官输送营养。异常时出现肌肉粗糙,精神萎靡,且易聚结,黑夜质异常时病程长且难愈,最终导致血瘀、阳虚。若四性中“干素”异常收敛时,耗损湿液,则生化异常、湿液代谢障碍、体液枯涸,则筋脉肌肉失去濡养,甚者肌肉废萎不用。

2脏腑体液定位

脏腑之精,既为四大液质生成的基础,又是四大液质体液运行的动力;四大液质既是脏腑之精的物质基础,又是生命营养物质的载体,所以四液、五脏无论在生理、病理上都是相互联系、资生、影响的。四大液质体液成于先天,而后天主要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运化脏腑精气而补充。气化生水,水中浑浊积而成土,续化黑液质,水溶土出,结聚成脾,故脾定位于黑液质,支配器官为脑,被支配器官为神经。同时黑液质中“刚”者成石化金,而白液质生成,结聚于肺,故肺定位于白液质,支配器官为肾,被支配器官为膀胱;黑液质之中的“柔”者,生木而红液质生成,结聚为肝,故肝定位于红液质,支配器官为心包,被支配器官为骨髓;此后木生火出,黄液质继而化成,结聚为胆,故胆定位于黄液质,支配器官为胃,被支配器官为大小肠[2]。可见四液与脏腑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四液紊乱势必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甚至导致脏腑功能的失常,是疾病显现的病理基础,亦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发展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3四液学说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明显。回医学认为糖尿病发病机理是“脂胰相煎、泛滥四溢”[3],这里是指“四液”功能失常,不能循其道而行而泛滥四溢,发展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病程日久四液质功能严重紊乱、失衡而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可因先天存在潜隐病因,或因后天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外界因素不断干扰、刺激而显现。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属秉性热者且伴黄液质失衡,为DPN发生的基础,黄液质功能失常易化火伤阴,体内废物代谢异常,毒素积累,筋脉瘀滞不通,而致气滞阴虚,四肢筋脉、肌肉失于濡养。加之红液质功能失常不能将其他正常体液输送至相应部位,使得机体失去濡养,气血生化不足,而致气血两虚、形体消瘦、肌肤粗糙,且不能补充人体所需能量和维持人体温度;废物不能排出体外,浊毒瘀滞,日久气滞血瘀,则经脉闭阻不能正常输布四液,肌肉失去濡养;生化不足气血两虚,濡养四肢筋脉、肌肉的精微物质更加缺乏,久之四肢周围神经亦缺血、缺氧逐渐发生病理改变,以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为临床表现。更因红液质性湿,湿素异常泛滥,则壅阻气道,体液瘀滞,导致肌肤麻木,甚者出现黄疸。黄、红液失常日久,当白液质不再能制约黄、红液质时,耗液伤阴,阴虚加重,阴虚日久损及阳,则腰膝酸软、四肢发凉、肌肉萎缩、皮肤干瘪。黑液质控制其他三液循其道而行,当黑液质不能再制约三液时,黑液质功能亦发生紊乱,使体液易聚结,不能使其他三液各行其道,司其职;脾脏定位于黑液质,助消化,异常时则脾的功能紊乱,运化失常,不能布散津液,加之红液质失常机体温度下降“冷素”易凝聚,致使气滞、血瘀、阳虚加剧,则表现出肢冷拘急、肌肉缩引、肌肤麻木、疼痛、精神疲惫、肌肉粗糙、精神萎靡,脉沉细无力等症状。

可见糖尿病病程日久四液质失衡、脏腑功能紊乱最终导致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出现四肢麻木、发凉、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近年来,回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应用于临床,如运用回医药理论和回回药方中的“匀气散”加减熏洗治疗DPN,并取得良好的疗效[4]。再如回医药水浴手足法治疗DPN,通过促进血液循环,营养病变神经来增加神经传导速度,有效率为639%[5]。

3总 结

综上所述,四液为血肉精气之本,糖尿病患者病程日久,四液比例失调、盛衰变异,禀赋衰败进而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四液与四性发生异常或致病因素刺激持久,四性冲动增强,寒热或干湿调节失衡,又得不到自身良好的代偿,就会破坏机体的适应性反应,发生病理变化而患病。这均与人体“冷、热、干、湿”四秉性的衰败和四大体液的“浓、粘、凝、聚”等生化反应密切相关。

回族医学具有完整的病因病机理论,并且在《回回药方》、《瑞竹堂经验方》中已有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验方,应用回医四液学说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回族医药学作为中华名族医药的一部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整理、学习与继承,丰富中华医药学宝库,并与现代医学结合,以发挥民族医药的优势。而如何将“四液学说”等回医药理论结合祖国医学,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指导实践,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牛阳.《<回回药方>研究》[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0:73-86.

[2] 单于德.《回族医学奥义》[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101-104.

[3] 哈吉穆萨·黄宝栋,黄卉.回医论糖尿病[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5(9):70-73.

[4] 宋靓,党毓起.匀气散加味合针刺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2):127-129.

[5] 胡旭珍,高慧萍.回药水浴手足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6):649-650.

(收稿日期:201409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理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雾霾机理之问
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红外线照射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
球形ADN的吸湿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