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华
(江苏省江都中学 地理组,江苏 扬州 225200)
浅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陈明华
(江苏省江都中学 地理组,江苏 扬州 225200)
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体系中,课堂教育已经逐渐抛弃墨守成规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强力推动下,中小学课堂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纪元。如今,中学地理课程教育呈现出新现象,也就是在课堂教育中融入人文性元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则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本文重点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价值和实施途径,旨在推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进程。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这句古话道出了语言拥有的强大作用与力量。高中地理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内涵的学科,一个好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地理知识的艺术魅力,做到这一点,与教师课堂的语言表达艺术水平密切相关。
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语言为中心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表达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笔者将阐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主要价值,并以实际的教学案例为基础,探讨分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旨在丰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要掌控整堂课的教学进程、效果,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语言的艺术魅力。由于不同的学生各方面素质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全面掌控课堂相对比较困难,同时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高中地理课程相对于初中而言,在教学内容上更偏向理科且难度明显增加,对于学生来说,其在部分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将生硬、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而且可以给予引导,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地理,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1]。
(一)精彩设计地理课堂导入语言。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新颖、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一节完美课堂的开始,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教师身上,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课堂语言艺术一般需要激情、风趣、精练、幽默感,同时要有一定的启发性、鼓动性及灵活性。笔者在长期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精彩的课堂导入设计:
1.利用地理模型或者事物导入。课本上的地理知识都是将世界上的物体缩小化、图片化、文字化的,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可以利用实物或者模型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如笔者在补充讲授“地球和地球仪”时,在课前便利用地球仪导入课堂,首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地球仪,激发学生内心对地球知识的兴趣,从而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利用故事或者传说导入。高中地理知识中蕴涵很多地理故事或者神奇的传说,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作为课堂引入方式。首先给学生讲一个与本堂课有关的地理故事或者传说,在激发学生探索欲后展开课堂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教学主题。如在教授“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时,教师可给学生讲一个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沧海桑田”,这个故事不仅能形象地表达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探知欲。
3.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音像导入,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如在教学区域地理“人口与地理环境”时,在课堂中引入桑巴舞的片段,不但能够让学生更了解“巴西”的文化,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利用当地特产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在地理课中利用当地特产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人口与地理环境”一课时,可向学生介绍蒙古的特产,如学生所熟悉的蒙牛、伊利,并适当提高让学生犯难,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5.以旅行路线方式导入。如在教学“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时,便可以设计一个巧妙的旅游路线图(若条件允许可配上图片、音乐等),在这个线路图中,将本节课中涉及的代表地区的风景、气候、环境等因素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挖掘教材中的语言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1.借用语文知识描述地形、地貌词汇。其实,语文课本上有很多诗句、文章等都与地理、地貌等知识相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借用语文中的一些优美或者典型的文章、诗句作为引导或者形象描述,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地理中的地形、地貌等知识[2]。
如在教授垂直地带性时,横断山区非常具代表性,我们可以借用开国元帅陈毅所写的《赠缅甸友人》中的诗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该诗形象地描绘了我国横断山区怒江的雄伟,同时歌颂了中国与缅甸的友好关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
如在教授“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长江的地形地貌时,可借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而在提到庐山瀑布时,便可借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通过这些诗句,可以让学生对我国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借用歌曲晕染课堂语言艺术氛围。其实我国民歌有很多都是与地理有关系的,如在讲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时,教师可在课前下载杭天琪的《黄土高坡》音乐或者视频资料,在教学中讲到黄土高坡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貌等知识点时给学生播放,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从歌曲中基础一些地理知识,如黄土高坡地区的季风气候特征等。
3.借用“名词”诠释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教材中介绍了很多美丽的地方,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可以将内容艺术化,利用社会上给这些地方所起的“别名”、诗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本堂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利于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3]。
如在教授《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时,教师讲解气候的特征时可举例 “冰雕之城”——哈尔滨、“春城”——云南昆明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当地的气候特征产生兴趣;在讲授春季末夏季初的梅雨气候特征时,教师可借用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中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诗对梅雨气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教授地理气候特征时运用“别名”、诗句,可将不同的气候特征生动化,同时能促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地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探索能力。
4.借用典故、俗语、谚语等丰富地理课堂语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劳作中概括、总结了很多俗语、谚语,这些我们都可以用作课堂教学语言,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4]。
如讲“地理农业生产和地理环境”时,教师可以提前收集关于可以揭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的俗语、谚语,如有“过了立夏,插也罢不插也罢(华南地区,插秧)”;又有江南农谚中的“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等,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农民在耕作中总结出来反应地理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要求农民耕作要因时制宜。
(三)充分发挥语言幽默、科学艺术特色。
1.充分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如讲《城市与地理环境》一课时,当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美国城市发展时,有一位后排学生正在打瞌睡,教师幽默地说:“我们有位同学已经梦游到美国纽约去了,我们请他给大家谈谈他所看到的风景吧!”此时全部同学一片笑声,在这一片轻松、诙谐的氛围中,不仅再次点明了课堂教学的主题,同时教会了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外。除了老师随机应变的幽默语言外,教师还可选择一些风趣小故事、急智之言、格言等作为幽默材料,在平常生活中留意收集、积累,在地理课堂上偶尔能够用上几句,必然会营造出一个幽默、诙谐的课堂氛围,从而为地理课堂增加光彩。
2.注重地理课堂语言的科学性。案例:当我们在讲“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课时,讲到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该地区处于典型的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交叉控制区域;当处于夏季时,该地区主要以副热带高气压为主,由于受到下沉气流的影响,气候主要以炎热、干燥为主;当处于冬季时,该地区主要井海上吹来西风带,因为这个时期气流相对比较湿热、温和且有多锋面气旋活动,所以气候特征主要是多雨、温和。就这样通过简单的几句语言,则可以讲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表达得非常简单、明了,并通过“季节—原因—特点”这种具有逻辑学的表述,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
(四)运用肢体丰富课堂语言艺术。
地理课堂语言艺术不仅仅有言语,更包含肢体语言艺术,这是教学实践中重要的语言艺术形式。肢体语言可以说是教师的第二张嘴,在地理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教师可以配适用肢体语言配合,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并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奋状态,有利于振奋精神,使学生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中。
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处需运用“手势法”(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笔者在教“大气水平运动——风”一课时,要求学生将手心向上,四指与大拇指垂直,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用四指表示,实际风向用拇指表示(高空最终风向)。又如在教学“气旋与反气旋”时,一只手稍握拳状,四指与拇指垂直,气流的旋转方向用四指围绕拇指表示,中心气流上升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下沉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在讲“中国的河流湖泊”时,将右手举起,用五只手指从小指开始分别表示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及北运河,五大支流的交汇处用手掌表示,海河以胳膊表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海河的水系组成生动直观的了解。教师文字板书、口头传授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肢体语言的使用可起到弥补作用,融知识性、直观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将抽象、陌生、死板的地理知识变得更直观化、立体化、形象化和动感化,从而渲染课堂气氛,为课堂增添很多乐趣,使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
其实,地理学是一门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细心捕捉每一个知识点上的语言艺术,并通过自身的演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注意到地理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及价值,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却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艺术,主要原因在于地理教师没能够充分挖掘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艺术形式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教师平时应注重收集相关素材,深入挖掘地理教材中的语言素材,精心设计地理课堂语言,充分发挥语言中的幽默、科学、艺术等特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当运用肢体语言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寓教于乐”的发展目标。
[1]罗淑娟.浅论教师语言艺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妙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7):24-25.
[2]曹俊卿.高中地理课教学语言艺术探究[J].魅力中国,2013(2):42-43.
[3]张红霞.高中地理课的教学语言技术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0):24.
[4]王柳.探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6):48.
[5]王青山.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研究[D].西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