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丽丽
(济宁学院 教育系,山东 曲阜 273155)
论家庭教育中如何对孩子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戴丽丽
(济宁学院 教育系,山东 曲阜 273155)
家庭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误区,以为增加孩子的知识数量等同于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行的培养。文章认为,家庭教育中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激发和控制孩子的动机;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磨炼和强化孩子的意志;完善和优化孩子的性格等。
家庭教育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智力开发
我国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今天,单是林立的家长学校、满架的家教丛书、屡屡见诸报端的“教子有方”、“家教指南”就足以说明当今的社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是何等重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决定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关系到民族素质奠基工程的基础和质量。21世纪,子女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多、层出不穷。对此,一些家长应接不暇、束手无策,在子女教育上难以用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以致走进误区。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幸福、快乐,这本无可厚非,但许多父母不顾孩子的潜能和兴趣,不惜工本大搞智力投资。给孩子请家庭教师,让孩子上培训班、辅导班、兴趣班,还要做大量家庭作业,错误地认为孩子知识的增长就等于智力开发,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行的培养。儿童天真烂漫,极易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心特强,若能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其智力就会有很大的飞跃。有的家长忽视儿童的年龄特点,提前实现从游戏为主到学习为主的过渡,这样,势必束缚儿童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抑制他们智力的发展。
家长为何如此费尽心机地、过度地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呢?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教育界儿童早期教育理论的宣传,新技术革命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激烈的社会竞争因素,迫使父母产生教子步伐的紧迫感、使命感。二是孩子因“独”在无形中放大了自身的价值,提高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他们是子嗣庚续的唯一继承者,由此加重了父母的忧虑感,强化了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三是父母大多饱尝失学之苦,他们把自己读书成才的强烈愿望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实现理想。理智的父母应该明白:社会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产生如此众多的“家”“星”之类的名人,人世间多的是普通人,自己的孩子也许跟许许多多家庭的孩子一样是个平凡人。
因此,家庭教育并不在于多教孩子认一些字,学一些技能,而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孩子健康的性格,发展孩子高尚的情操,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孩子在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人格上的缺陷可贻害一辈子,人们已经认识到:品格胜于知识。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多注重孩子的智力水平,严重忽视了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中心所在、关键所在,非智力因素不仅是家庭教育所关注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能力和智力之外,对智力活动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称。许多事例表明:因为家长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磨炼和引导,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不能克服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使孩子的智力潜能难以得到发挥。家长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激发和控制孩子的动机
动机是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在人的智力发展中作用十分重要。具有切实、良好动机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积极的,愿意并自觉参加智力活动,他们会顽强拼搏、勤奋学习,取得良好的成绩。动机是促进人们成功的一种巨大动力。青少年时期,各种各样的动机非常强烈,但这个时期的成就动机还会带有不少浪漫色彩,常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予以具体指导,使孩子的成就动机建立在切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四川省有一位高才生,曾以600多分的高分考进清华大学。但是入学后,发现英语成绩不如其他人,骄傲、自负、出人头地的强烈意识使他不能忍受这一现实,于是申请休学,想再考另外一所名牌大学。一年以后因未能如愿而自杀,酿成了个人和家庭的悲剧,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家长一定要调适孩子过强的成就动机,只有动机正确且强度适中,学习效果才好,动机错误或积极性偏低,家长要予以纠正或激发。
2.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人只有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了需要,才可能对这种事物感兴趣,兴趣可以使人热爱生活,陶冶情操,对活动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培养和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是家庭教育的难点。首先,家长对孩子要有明确而切合实际的期望,对于孩子取得的好成绩,要从总体上评价,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使孩子感到自身仍有潜力,今后还会学得更好;对不理想的考试成绩,家长尤其要进行正确归因,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根源,使孩子真切感到家长的信任,增强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家长要注意研究青少年兴趣变化并相机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要经历一个由直接到间接,由笼统到分化,由具体到抽象,由不稳定到相对稳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因年龄变化而变化,因个性差异而不同。家长要随时发现孩子的变化趋势,适时采取新措施培养孩子的兴趣。
3.磨炼和强化孩子的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一个人提高时间利用率,保证生活的一贯性,提高学习自觉性。青少年时期是意志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是培养意志力的良好时机。如果在这个阶段忽视儿童的意志培养,所造成的损失恐怕以后再花成倍的力气也难以弥补,因此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意志力培养。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竞争意识是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任务,缺乏独立性就会缺乏竞争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一定要抓住孩子独立性的萌动期,积极扶植爱护这株独立性的幼芽,不断引导孩子体验劳动的愉快和成功的欢乐,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坚持性,许多教育工作者呼吁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这主要是针对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家庭环境所带来的“温室效应”而言的。挫折和失败,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境遇,要学会做人首先要经得起挫折和磨难。家长在教育中不能过于溺爱和放任孩子,除了正面教育之外,还必须给孩子提供一些“苦”的情绪体验,使孩子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这将会对他终生有益。
4.完善和优化孩子的性格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不仅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方面,而且表现在意志、情绪、理智等方面。性格是影响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是造就孩子优良性格的适宜土壤。父母要努力做到开朗、乐观,家庭成员之间应团结、和睦、宽容、民主、平等,家庭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养方式上应做到动之以情,又有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气氛。子女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对孩子不能过于照顾或强化干涉;父母遇到挫折,不要在孩子身上宣泄,家长与孩子要经常平等对话、谈心,甚至开展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完善的性格和个性来自于完美的家庭教育和环境。
当然,我们并不完全否定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家长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智力开发是必要的、有意义的,我们反对的是那种以知识代替智力,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的家教方式。家庭教育应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孩子若没有追求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格,最终将很难成才。一个人具备优良品格,其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否则,即使有聪慧的天资,也会被不良个性和习惯所淹没。中国有句古语:德为才之师,才为德之智,就是这个道理。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现在社会的基本思想,单纯的知识教育是无法实现这个理想的。新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具有博大的心胸、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性格,只有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持续、充分的发展。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GG 041);济宁学院青年科研基金(2013QNS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