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峰 赵石磊
1.黑龙江省医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所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是渐进式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致死率也十分高[1]。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该研究就该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11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调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全国第3次肺心病会议于1980年制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的肺动脉压在36 mmHg及以上;心功能分级均在Ⅲ级到Ⅳ级之间,患者血液中的脑尿钠肽水平超过500 ng/L,且患者经心脏超声、心电图以及X线胸片检查等均排除因其他原因造成心力衰竭的情况。
排除标准[3]:排除患者有先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肾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排除患者有严重免疫系统缺陷的情况;排除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情况;排除患者有精神疾病患病史的情况。
该次研究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34例,女21例,患者的年龄在51~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3±3.5)岁;病程在5~2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5±2.9)年。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属于Ⅲ级的有33例,属于Ⅳ级的有22例;处于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患者分别有38例和17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35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在53~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8±3.6)岁;病程在 5~2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9.1±3.1)年。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属于Ⅲ级的有30例,属于Ⅳ级的有25例;处于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患者分别有39例和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抗感染、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以及电解质失衡和酸碱失衡的纠正治疗,并对原发病进行止咳、平喘治疗。
在此基础上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批号为国药准字H20058649,规格是 1 mL:5 mg)治疗。 初始给药量为 10μg/min,并以5μg为一个单位,按照患者的病情变化增加给药量,使用静脉微泵泵入,至临床效应量为止,持续72 h。
观察组患者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 (批号为国药准字S20050033,规格0.5 mg/支)进行治疗。 首次负荷剂量为 1.5μg/kg,后续静脉注射量为 0.0075μg/(kg·min),持续给药 72 h。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
观察指标[4]: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主要观察指标(肺动脉压、心率、血液中脑尿钠肽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排尿量等)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表2 两组患者的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
组别观察组(55)对照组(55)tP肺动脉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38.7±5.439.0±5.81.13>0.0526.7±3.231.9±4.827.82<0.05心率(次/min)治疗前 治疗后脑尿钠肽浓度(ng/L)治疗前 治疗后119±20121±221.35>0.0588±12106±1845.67<0.05869.5±12.4866.8±12.02.56>0.05375.1±11.6553.7±13.137.94<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 治疗后34±835±61.86>0.0563±949±523.51<0.05排尿量(L/d)治疗前 治疗后1.0±0.30.9±0.41.14>0.051.7±0.51.1±0.313.08<0.05
疗效评价标准[5]: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在2级或者2级以上的情况视为显效;心功能的改善1级的情况视为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无显著改善甚至病情恶化加重的情况视为无效。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见,观察组患者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5.5%;对照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24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56.4%;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主要观察指标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治疗结束后,肺动脉压、心率、血液中脑尿钠肽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排尿量等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9例,室性早搏与心室纤颤各3例,心动过速1例;低血压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7%;观察组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且χ2=9.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大,身体各项机能和免疫功能的下降,会表现出肺功能不断衰退的情况,进而导致缺氧现象更加严重,而RAAS系统被过度激活,心衰程度加重。
重组人脑利钠肽是利用DNA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的生物制剂,由于其氨基酸排序、生物活性等均与人体的内源性B型脑钠肽相同,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发挥与B型脑钠肽相同的作用,起到能拮抗RASS系统,扩张血管,降低患者心脏的前后符合,改善心血管重构,提高心肌的抗缺血缺氧的能力和肾小球的滤过率等作用。同时,研究还证实,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发挥作用时不会对患者产生正性心率与正性肌力的作用,避免了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律失常的情况。该研究对照采用常规硝酸甘油治疗的患者,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患者治疗中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1%,而对照组患者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7%,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分别是85.5%和56.4%,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与心功能相关的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与谢贻高研究结果的趋势基本一致,但是谢贻高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都较该研究的结果略高,这可能与联合用药的种类不同有关,而且该研究对照组选用的是硝普钠,该研究选择的是硝酸甘油,治疗的效果难免存在差别。但总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谢贻高.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8):68-70.
[2]丁丁,王安才.重组人脑利钠肤临床应用现状[J].疑难病杂志,2013,12(2):158-159.
[3]易震南,黄仁清,吴军勇.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0,25(1):68-69.
[4]张施工,王家标.rhBNP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65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1):61-62.
[5]忻加海.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547-548.
[6]周秀金,卢竟前.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大理学院学报,2013,12(1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