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穷
在一洗如碧的天空中,两只风筝缠斗在一起,突然一只跌落下来,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这就是西藏拉萨异彩纷呈的风筝季。
女孩:“这个图案是‘邦典(彩色围裙)吗?”
放风筝的大叔:“是的普姆,现在你们都不围‘邦典了,我只好把它送到天上去。”
游客:“怎么没有看到女孩来玩呢?”
卖风筝的大妈:“女孩跳皮筋,男孩的游戏是(放)风筝,一码是一码,串了就没有味道啦。”
我:“可以拍摄这个风筝吗?”
扎风筝的小伙子警惕地瞄一眼:“你不会是想做线辘吧?”
闲汉:“哈喽!生意好吗?”
百无聊赖的小贩:“这天儿风和日丽的。我们是做风的生意,没有风就没有生意咯。”
拉萨人:“捡风筝的小孩都在下风口的河边游荡,还是蛮危险的。”
昌都人:“在我们老家就不是这样啦。谁先在风筝落下时抓到线,风筝就归他所有,不用这么危险地跑着抢。各地的风俗不一样嘛。”
路人甲:“拉萨第一运动是什么呢?”
路人乙:“风筝!”
……
深秋季节,坐在拉萨河畔的堤岸上,满耳朵灌进来的无非就是这些话。
拉萨第一运动?
格调独特的西藏风筝流行于拉萨、日喀则、泽当等地,并传播到邻国尼泊尔、不丹,清代盛行于藏族上层。传说十三世达赖喇嘛偏爱风筝,曾为专供风筝和加工筝线的“上哉”加封印章。当时西藏最有名的风筝艺人就是尼泊尔人“上哉”(拉萨当地人称其为巴依沙木),以及藏族匠师次仁和日喀则的拉达卡其等,其产品有特殊标记且制作技术精湛、特色鲜明,颇有影响。
藏历八月,卫藏地区风力较足,是放风筝的季节。民间认为,风筝放早了,秋季就会过早终结。可见西藏风筝的放飞有许多规定。在时间上,拉萨在雪顿节后放飞,日喀则则必须由东头宗的俗官先行放飞。风筝的形制与使用也有年龄的规定,如六轴、八轴、十轴风筝,必须按年龄大小分开选择。
西藏风筝形态较为单一,多为菱形平面,但讲究彩绘图案,有“加沃”(大胡子)、“古玛或古那”(红头或黑头)、“米洛”(瞪眼)、“其瓦”(龇牙)、“邦典”(围裙)、“葛查”(花腰)等。因色彩艳丽,放飞时天空一片斑斓。
至于说到西藏风筝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因为没有历史记载佐证不可全信,但最少也有数百年的历史,
有过出国深造经历的风筝爱好者旺秋说,放风筝,在加拿大等北美国家被视为一种老少咸宜的体育活动,深受欢迎。
那么放风筝究竟能不能说是拉萨的第一运动呢?旺秋啦也是位兼职足球裁判员,他告诉我:“毫无疑问,足球曾经是拉萨的第一运动,参与者多,观众懂行。由于适合踢球的场地越来越少,人们的业余时间被其他活动挤占,拉萨地区曾经红火一时的足球联赛销声匿迹多年了。拉萨民间体育主要有射箭、‘吉忍(克朗棋)、‘眯芒(藏式围棋)等。最新的消息是藏式骰子游戏进入自治区运动会比赛项目。但因为我个人是搞室外体育的,总觉得这些运动都过于‘文雅,跟‘第一运动挨不上边。风筝呢?我觉得行。”
他和拉萨风筝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普穷在跟笔者闲谈中说出了不少道道,方知拉萨的风筝运动不容小觑,光每年参加这一运动的总数达几万人次,不但在拉萨有固定的活动点,在蔡公堂乡的支、谐这两个风景区每年有很多人自发组织放飞比赛。普穷啦总结说,就历史传统、特色、延续性(完成从贵族运动到平民运动的华丽转身且有日益普及的趋势),全民的参与度、热情度,以及活动的规模、时间而言,风筝比赛可以说是拉萨市民的第一运动。
只听普穷啦继续介绍,过去,拉萨人在各个林卡里放风筝,爱好者中不乏江洛金、噶苏、唐麦、朵贡等贵族大户的公子少爷。“他们最开始是在房顶放风筝,但西藏的屋顶皆为平面、女墙矮小,因此掉下摔死摔伤的也不少,所以慢慢就改在林卡里放。当时拉萨河边就有藏纸作坊,藏纸做风筝的好处是结实挺括,相对而言不拍水湿雨淋。西藏和平解放前还进过一批印度货,颜色纯白纯黄纯蓝,现在想起来应该是锡纸类的东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在空中打斗时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很出了些风头。”
作为拉萨风筝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普穷啦是很会利用这个金子招牌的。
河滩风筝市场上头尾两个最好口岸的摊位就是他和女儿的。老伴在女儿对面另一个黄金地段卖饮料和酒水。他说,我的摊位从8月1日一直摆到10月8日,其他商贩走了我还在。为什么?如果撤早了,有人找不见我就不好了,因为我有责任,我是自治区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我在拉萨河边摆摊已经四五年了,以前在藏医院门口、在铁崩岗那边卖。“在市场化程度很低的时候风筝器具都是爱好者自行解决,那是我们自找苦吃的一项娱乐。有些地方把风筝送上天就算大功告成。我们这里这才是序幕而已,风从东边吹来,如果需要我可以用自己多年锤炼的技巧顺着对手的线路,让风筝往南往北飞。好戏还在后头呢!所以我呢,还要把一些技术上的事情也给买风筝的朋友说说,有时候还要迈动老胳膊老腿亲自示范一下,哈哈。”
普穷啦还记得,过去,最好的风筝包括帕巴拉活佛用的上等风筝也不过五角钱,一般风筝一毛到两毛钱。帕巴拉活佛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这项运动,活佛年轻时候玩风筝的技术好到站在屋顶的折叠椅上不挪动脚步就能做到收放自如,而且只认“加沃”和“米洛”这两种充满阳刚之气的特殊图案。
2011年,自治区搞首届风筝文化节和比赛,普穷被有关部门安排给帕巴拉活佛制作了一整套风筝器具并送到活佛家里。后来在开幕式上,有关部门还把他叫到主席台上就坐,电视台的摄像机对着活佛和他这个普通传承艺人拍,这让普穷啦倍感荣幸。
性格爽朗的普穷啦边摆弄着针头线脑边自信满满地说:现在的风筝器具我做了很多改良,“线辘、滚轴、握把,包括外部装饰,都有了基于实用和审美需求的改进,不会让人失望的。”
西藏风筝会“打架”?
据说拉萨风筝的放飞技巧体现在空中的争斗玩耍。放线与收线的微妙变化,可以使风筝在空中迅速地升降、旋转、左右打滚。最大的特点是“打架斗殴”,最后断线飘走者为败。而各种打斗技巧最后都集中在“绞线”上,线的质量至关重要,故在制作时有一道工序即上“那”。
普穷啦说,过去,著名的“上哉”艺人上“那”的时候在院坝的空场上立两根高高的木棍,走来走去把风筝线一根根缠绕、绷紧、晾干。八廓街里还有几家做风筝的藏族艺人,一到风筝季,藏式房屋的柱子间一道又一道地缠满等待晒干的风筝线,密密麻麻,蔚为壮观。
说到上“那”的具体操作,拉萨风筝爱好者米原在微博上“科普”:“首先是线,必须结实,而且必是棉线或毛线,‘那才能粘上去(尼龙线粘不住东西)。来自印度的桃子牌、铁链牌、大象牌和步枪牌都是老牌。此外,玻璃线的做法也很讲究,玻璃必须有选择,不能是酒瓶子、灯泡一类,暖瓶胆最好,磨成粉末状,轻轻一吹便可扬灰方为合格品。而后得准备一口小锅,加入‘冰(含牛胶)、旺啦(手掌参,粘性极强)、面粉(用以捎带玻璃粉),以及磨成末的玻璃粉,在小火中慢慢熬,待全部相互融合后起锅,切不可太稠,否则线容易折断,也不可太稀,不锋利。涂抹时,两人为伴,一人负责往轱辘上收线,而另一人则在远处负责上玻璃粉,线团置于地面,右手拽上一根,左手手心放一勺玻璃粉,从虎口处让线慢慢与玻璃粉粘合再收拢,一套下来,着实累人。待线干燥,无比锋利,在手上轻轻一划,便可皮开肉绽。”
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斗”字。
人们因此喜欢说“打架”是西藏风筝的特点。
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西藏人的独创。看过阿富汗电影《追风筝的人》还记得,阿米尔和哈桑的斗风筝比赛异常壮观。
至于打斗细节嘛,还得听“当事人”米原的:“斗风筝也有诸多讲究,从风筝的颜色,可分出众多名称,如‘米洛(瞪眼仔)、‘加沃(大胡子)和‘虎牙等,根据风筝的拴线方式,可选择风筝飞行的方式,有‘要死不活型(新手适用)、‘适中型和‘活泼型(老手适用),争斗时,选位置很重要,最好能骑在对方线上,如果能再缠上一圈。一旦双方的线缠上,不到万不得已不可收线,双方在此过程中比的是线的锋利度、风筝拖拽线的速度和玩儿家的技术。若输了,别难过,吃个肉饼,喝口甜茶,休息会儿或者加入抢风筝大军,去抢那些已经断了的风筝;若是赢了,嘿嘿,大可对着对方玩儿家高喊‘当昂约哒(你的断咯!),放心,人家也会对你很友好地大笑表示‘愿斗服输。”
这个抢风筝,同样又有很多技巧。米原记得自己小时候零花钱少,五角钱一个的单色风筝还是经常买不起,怎么办,抢!在西藏,断了的风筝就是无主物,即便主人在身旁,也不会大吼“那是我家的”,因此在风筝的季节,基本就是三拨人,一拨只管放,断了再买;一拨只管抢,抢到手后卖钱;而最后一拨就是即放又抢的类型,而我常常属于第三类人,好玩儿又实惠。抢风筝,很多人就冲风筝去了,而风筝在风中飘忽不定,一左一右,抢者大有不看路后落水者、撞墙者等,即便抢到了,也是很多人一拥而上,结果是风筝早已被扯烂。
米原说,因此,个人经验认为,抢风筝时要找线的位置,就是周杰伦哼唱的那根“断了的‘线”,斗输的风筝基本都拖拽有很长的线,由于线上涂有玻璃渣,重量大,因此若风不是很大,基本都拖于地面,只要你眼明手快,一旦抓住,可大喊“古巴让琼昂”(抓到线了啊,归我了!)自然大伙就只能看你把风筝收走了。如果你想加点属性,让成功率增加,没问题有道具,那便是越长越好的棍子,我这么说可不是为了欺负小孩儿,真抢风筝,而是为了更加便于解开缠绕高空或人群中的风筝线头。
其实,要说西藏风筝的特色,风筝图案才是亮点。由于西藏人浓厚的宗教情怀,放风筝被当做一种升腾福运的祈愿行为,早期的风筝图案多以海螺、雍仲、莲花、腿骨号等宗教和法器图案为主,但越往后受世俗文化影响的印记越来越大,且断线的风筝容易掉在厕所和污水中,宗教图案反而消失不见了。
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属相图案”值得一说,若是属羊的朋友会请风筝技师在自己的风筝上写上藏文“羊”字放飞,认为会带来好运和更多的乐趣。
但是要提醒风筝爱好者注意的是由于斗风筝极其具有趣味,一旦投入,很少有人再去观察周围的环境,来往的车辆,后面的危险物等等。米原说他小时候经常听说谁谁谁放风筝从楼上摔下来了,被高压线电到了,所以放风筝,可以选择视野宽广的平地,如拉萨仙足岛河滩边,视野好,对手多,风又大。
看吧,在一洗如碧的天空中,两只风筝缠斗在一起,突然一只跌落下来,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这就是西藏拉萨异彩纷呈的风筝季。
年逾六旬的次顿老人是赛风筝爱好者,也是赛风筝的高手。他说,小时候一进入藏历八月份,最期盼的就是爸爸带自己去斗风筝,那时候,斗风筝没有固定的场所,爱好斗风筝的人就爬上自家的屋顶升起风筝。次顿说拉萨放风筝最大的乐趣就是相互争斗,看谁能够把对方的风筝线割断,而不像内地的风筝赛,以欣赏样式、造型花样为趣。
次顿还说,拉萨放风筝除了“斗”,还有一种玩法。就是把风筝放飞到很高、很远的时候,或者是当天空中只剩下你那只击溃了所有对手,“万众景仰”、独孤求败的风筝的时候,用香烧断,让风筝随风飞走,放风筝的人认为这样可以为自己带来好运,能够心想事成,也算是“犒劳”这只“英雄风筝”的一种方式。期待中观看的对手们会发出一阵阵喝彩声,好像在说输给这个强敌算是口服心服了。
我在微信圈发了几张拉萨河边斗风筝的照片。微信圈朋友“次顿是个矛盾人”怕加班看不到风筝斗。微信圈朋友“瓦西里尼玛次人”回复:“以前咱农业社会,因为各种禁忌,在望果节前不许放风筝,认为会扰乱风神的脚步,影响收成,风筝季时间有限。但现在城里人没有那么多讲究,跨越夏秋三个月的时间都有人放风筝,拉萨河边聚集着热爱户外的人们。所以呀,你没有借口说错过了拉萨的风筝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