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于5月24日推出展览“戴汉志:5000个名字”。 此次展览囊括了大量文献资料和艺术作品,以回顾展的形式旨在铭记和检视戴汉志这位曾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史进程的重要角色的生平和工作。“戴汉志:5000个名字”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魏特德维茨当代艺术中心联合推出,此次展览也将分为UCCA(2014年5月24日至8月10日)和魏特德维茨当代艺术中心(2014年9月4日至2015年1月4日)两个现场。
戴汉志出生于荷兰,于1986年赴中国南京、后长居于北京,2002年去世,是一位杰出的学者、策展人和艺术经纪人,为奠定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基石做出了大量贡献。他所创立的新阿姆斯特丹艺术咨询公司为中国艺术家、国际艺术收藏家和策展人建立了沟通平台;与人共同创立的中国艺术文件仓库(CAAW)是国内最早的鼓励实验性艺术项目的空间之一;他在1993年策划的“中国前卫艺术展”更为影响深远,此展览是在欧洲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展。
“戴汉志:5000个名字”基于大量的访谈和文献等研究资料,试图完整呈现他的人生遗产,内容包括他曾支持过的重要艺术家和由他们所构成的上世纪90年代的艺术生态。本展遵循时间顺序将戴汉志一生中的各个标志性阶段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整理大量戴汉志的信函、文件、照片、曾编辑的书目、曾策划的展览和关于他生平的详实资料,在UCCA最大的展厅空间内呈现,同时展出一系列曾与戴汉志密切合作或在其研究范畴内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展览标题指向一个戴汉志生前未能完成的开创性项目:一部未曾出版的词典,收录有逾5000个——几乎所有出生于1880年至1980年之间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家的名字和介绍,这个庞杂的资料库就存在他的个人电脑里,编译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界的展览和出版史。正如策展人玛丽安娜·布劳沃所言,“长期以来,人们已经意识到戴汉志对中国艺术界的重要性,作为策展人和艺术经纪人,他努力在中国和西方的艺术系统之间建立联系,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而在他电脑中发现的这部令人震撼的词典,则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他的遗产,戴汉志生前未能将其设计成册并付梓出版,在本展中,人们可以看到它的数字版本。目前,我们正在筹建一个基金会,旨在维护戴汉志的遗产,初衷之一即在于研究这部词典并列入出版计划。”(编辑:王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