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2014年1月27日,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发展历史上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一天: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22层的门诊综合楼建成投用,这标志着该院日门诊由原设计的1000人次提升到3000人次以上;床位从原来的1100余张增加到现在的1700余张,长期以来的门诊拥挤,走廊常年加床,百姓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有力推动了全市医疗环境的有效改善。
新门诊综合楼建成投用后,医院固定资产已达7亿元,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设有47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26个行政职能科室,职工18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62人,中级职称2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各种先进仪器和设备1000余台(套),是市属公立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汉中市中心医院做大做强的目标正在变成现实,面对未来,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孙安平又提出了新的战略构想:建设成陕南一流的现代化医院!孙安平认为,医院的现代化包括人才培养、引进的多元化,为患者服务更加人性化和医疗硬件设备配套设施等各项管理的精细化。
人才培养引进多元化
近一年来,根据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医院选送34名医师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进修学习;组织院内专题学术讲座36次;邀请省级专家来院组织全市学术活动28次;有118人外出参加学科学术会议及短期培训。护理部上半年组织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参观50余人次;安排《品管圈概述》、《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系统性管理》、《PICC导管维护》等全院性护理管理和业务学习;组织各片区护理查房、业务学习60次,有效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省、市级科技评奖工作中,医院完成的科研课题,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其中有2项科研课题申报陕西省青年科技基金。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医院制定了《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医院急需的专科人才,为科室建设发展创造条件。目前医院已引进麻醉学硕士学位、主任医师张汉湘,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申力,并聘国内知名专家、博士单飞为心胸外科特聘专家,省病理学会主任委员、西安交大一附院病理科主任、教授张冠军为病理科特聘专家,每月来院工作,加强了重点专科建设,带动了相关学科发展。今年以来,放疗中心、血液透析中心、临检中心、重症医学科、层流手术室、供应室等一大批技术和设备陕南领先新科室投入使用,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服务人性化
医院以新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为契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服务态度,整治生冷硬,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员开展“阳光服务体系”导入,以药剂、财务等服务窗口为阳光服务重点,制定下发了“各系列工作人员仪容仪表着装明细要求”,对接诊环节服务、环境卫生维护、车辆停放进行了规范要求。阳光服务小组对门诊服务窗口、医院新聘护士、保安、保洁等人员定期组织培训,对各临床科室、门诊医技以及医院外包单位定期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限期整改,把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作为检验群众路线活动成效的落脚点,以活动促工作,使医院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上半年,门诊综合楼竣工验收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3月份陆续完成了科室搬迁投入使用。现在的门诊综合楼设施一流、宽敞明亮,每层收费窗口的设立、电子叫号系统的建立、诊室的增加,基本上缓解了门诊拥堵及排长队现象。目前,该院正在对门诊科技楼、旧外科楼和外科手术楼进行简装和功能性改造,9月底竣工后,住院病人床位紧张的局面将会全面缓解,广大患者就医条件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管理精细化
医院加大对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控制力度。一是结合评审评价工作,细化质量考核标准,使质量检查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持续改进。定期召开全院质评分析会议,通报全院质量状况。二是进一步加大了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力度,加强考核评估,定期通报。三是认真做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通过药师临床蹲点指导,行政查房督导检查,专项点评,药剂科每月组织药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检查,有效地提高了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邀请了交大一附院护理部郑雪梅主任对全体护理管理人员进行《品管圈概述》专题培训,护理部在各护理单元,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工作状况分别组织了各种有特色的品管圈活动,大家按照品管圈要求,解决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为了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医院对各临床科室平均住院日、药品、耗材比例、人均医疗费用等严格控制,今年上半年收治门诊、住院患者35.12万人次、2.64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5.3%、8.2%,药占比控制在30.8%。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遏制了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切实为患者减轻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