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舟:中国文人画的孤行者

2014-11-19 23:29连英
爱尚生活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吴冠中文人画文人

连英

江舟是一个文人画艺术家,多年来沉醉于中国文人画的创作之中。他师出名门——师从吴冠中、张仃等著名画家;他有点儿特立独行——当不少同行穿梭于市井寻求发迹之时,他却隐匿于山水;他还有点儿狂傲——『我不需要世俗去评判,我只为知音而画,画为心求心。』在当下偏冷门的文人画领域,江舟如孤行者般疾呼呐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江舟,1958年出生于广西,原名谢中平,国家一级美术师,号江舟居士。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吴冠中、张仃等著名画家,还得到过李可染、黄永玉等先生的关怀和指导。曾在日本、香港、广州、台湾等多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并取得了很大成功。

但凡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几乎无人不闻中国传统水墨画,笔墨纸砚、山水虫鱼尽在其中,即使说及“文人画”也大概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肯定与文人有关的中国画。但是又有几人能真正道尽其中的蜿蜒曲折与荡气回肠,还有它那承载了上千年的文人品格。上溯至唐代王维秉承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千多年来,中国的文人画裹挟着历史与文明缓步而来。令人没想到的是它却在当今遇到了岩石与暗礁。汲汲于名利,奔走于世俗,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为“生计”而作。江舟说,文人精神与文人品格是画好文人画最重要的因素,画家首先要跟俗气作斗争,“画为心求心”“笔墨都带情”。他说,“我要呐喊,发自内心的创作才是纯艺术。”

文人风骨文人画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流派之一,顾名思义,在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作者身为文人或士大夫,画中往往带有文人情趣,画外寄托文人的思想和情怀。文人画的另一个称呼是“士人画”,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他在《东坡题跋·跋宋汉杰画》中写到,“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唐代诗歌盛行,诗人王维巧妙地将诗与画结合在一起,创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审美特点。也正是如此,文人画与职业画有了相当大的区别。在苏东坡的推崇之下,王维成为文人画的鼻祖,其画作也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创作范本。在江舟看来,文人画要表达个人的感情,要有人生感悟,要用心去创作,不走心的画就不是文人画。

江舟的画简单却不失神韵,寥寥数笔,不论山川草木还是人鸟鱼虫皆在其中。人物是其画作的灵魂,颇具古代隐士、文人的风范,或迎风而立沉思不语,或静坐树下品茗、静观,亦或醉卧山林放浪形骸。他笔下的人物个个形态颇有夸张,但气韵十足,用朴素而粗犷的线条以形写神,情感、神态、韵味皆流露而出。由于不重色彩而重意境,看他的画,若是凝目良久,似乎会有一种穿越时空梦回古代的幻觉,然而其画龙点睛般的几句配诗无不戳中当下社会中人的心灵。“天地任我行”的豪放、“知白守黑,上善若水”的道义、“风再狂,任尔吹”的洒脱都是江舟个人心境的表达。

清代是中国文人画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顶级的文人画家,比如八大山人、石涛等。然而到了近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涌入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以致文人画出现了断层。江舟为此感叹,多种审美标准、道德标准相互涤荡、冲击,中国传统的审美形式不再被重视。不少画家忙于生存,肯下苦功夫作画的人越来越少。他认为,艺术生发于心灵与灵感,而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

对于当下我国艺术界的状况,江舟认为是时代没有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手段,作为文化人要体验人生。创作文人画,艺道更沧桑,每张画都应该有自己的感悟。一个文人画艺术家必须要有独立思想,不为世俗所动,坚守文化人的道德底线。当年他的老师们正是这样教育自己的——艺术家要耐得住寂寞,要尊重文化,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首先要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发自内心的表达,感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情深意重忆恩师

江舟师从著名画家吴冠中、张仃等,还曾得到过不少其他国家顶级大师的指导,如李可染、黄永玉、文怀沙等等。对于此种经历,他深感荣幸。“我将来能为中国画中的文人画做出贡献的话,功在他们——我的恩师吴冠中、黄国强先生。虽然他们俩都不创作文人画,却是他们引导我进入艺术界,并亲授我为艺者之本。”

当年吴冠中去广西桂林写生的时候,江舟刚刚中学毕业,由于之前一直在学习绘画,县文化馆便推荐其做吴冠中的向导。江舟回忆,跟吴冠中一起写生的那段日子,吴先生几乎天天都讲有关艺术创作以及如何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故事,他印象最深的是盖叫天的故事。盖叫天是中国戏剧界著名的武生大师。他在一次排演中不慎造成右腿骨折,虽然当时及时去医院接受了治疗,但是出院后在平日的练功以及演出中,他总觉得表现不尽理想,不能表现出完整的舞台动作。为了能在舞台上有更出色和完美的表演,他毅然决然做出一个决定——断骨重接。江舟说,这就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能够为了艺术,为了认真地表现艺术而不畏艰辛的执著精神。这个故事影响了其一生。

吴冠中为艺之道的精神成为江舟成长与创作的营养,而黄国强的教导是他艺术创作生涯中最大的鞭策。正是在黄国强先生的课上,他总结出了自己的“孙子·老子论”。

“在大学时,黄先生给我们上课,当发现我分心时,他说到:‘小聪明而大笨蛋!当时的我马上回神,专心听讲了。当讲到艺术创作时,他大声说,‘在画画时要时刻想着老子天下第一!他的这两句话,影响了我一生。我悟出先生的教义并总结出了‘孙子论和老子论。所谓‘孙子论,就是为艺者要以认真好学的态度,谦虚谨慎,要深知学海无涯,在知识与学问面前,永远是小辈;所谓‘老子论,即在艺术创作时,只想个性发挥、表现自我艺术风格,做到前无古人——老子天下第一。黄先生的这两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也在照做——学习上像孙子,在知识及生活中不断学习,不做小聪明;在创作上只走自己的路,老子就这样画了!今天深感人生能遇到高人指路真幸运。但我这路若走不好自己才是大笨蛋。”

年轻的时候,面对世俗的诱惑,江舟也徘徊过、动摇过。他不止一次地感慨,中国文人画的创作道路是一条寂寞与艰苦的漫长之路。说起为何他多年来能够坚持走下去的原因,他说,“有眼睛在背后看着,就像我的老师们在天空中看着我,仿佛在说,‘既然把你培养出来了,你就要好好做下去。” 他始终不忘恩师的教诲,既然选择了真正的艺术,就必须把它做好。

修行数载只求心

江舟七八岁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特殊时期,目睹的混乱场面让他既害怕又感到困惑。有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儿子,也许哪一天我们的家就没有了。你要切记学文化,学一门手艺。今后,知识是长在你身上的肉,谁都拿不走。”这成为其学画的起因。然而当初为学一技压身的初衷,却成为其一生理想的追求。

江舟把画画当作写日记,画集就是他的日记本,书写人生感悟。在他眼中,文人画是一种画家内心的独白,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文人画比的不是笔墨工夫,而是画家文化艺术修养,其心中的感悟,人生的历练以及学术的沉淀都在画中一一可见。

学艺之路不易,修行之路更难。广西、深圳、西安、四川、北京……都有江舟的足迹,对于寄情于山水,创作于初心的他而言,草木山水皆有情。他认为,画好文人画需要独思与静养,需要长期潜心文化修行,以淡定的心态处世,同时要用真情之眼去发现身边万物。他感悟茶道,“浸泡也是修炼,它是在寂寞中修出的纯净。”他感慨无限风光,“空气好,宣纸上自然也含着雾水,画中能带着润味儿。”他品评山东灵岩寺内用袈裟泉水泡的灵岩禅茶,静对禅壁、禅树、禅石,感受一千多年前玄奘在此静心译经之定态,发出“心静可成事,放下才拥有”的喟叹。

江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知音难遇,见到是福”。他认为,心灵享受才是作画的最高境界,但是要走到这一步,必须要有一个艰辛的过程。对于有些迎合了市场便名利双收的人他并不羡慕,在他看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最重要。 “自己安慰自己,是对世道最大的宽恕。守住一块净土,心里坦荡荡。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心态平衡了才能做文化,才能更好地处世,才能真正淡定而又从容地创作出好的作品。”

云游四海皆是家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知是当下多少人敢想而不敢圆的梦,江舟却能如闲云野鹤般坐看云卷云舒。年过半百的他,足迹踏遍几近整个中国。他曾被巴山蜀道所吸引,也寄情于桂林山水的灵秀,还沉浸于山东浓厚的儒家文化,亦不舍首都香山的美景。走访全国十几个省,几十个城市,无数的名胜古迹美不胜收。江舟把此看做体验人生,更是其修身养性和创作佳品的灵感来源。但是,走遍了如此多的名山大川,他总结出来的心得却是“何处有朋友,那此处就更美。如若此处无情,风光再美我只一眼而过。”

“随性而成,痛快!”江舟漂游不定,全国各地哪里风景好就去哪里,奇怪的是,但凡他驻足过的地方总能遇见知音。正因如此,他说自己完全没有了地域文化的狭隘心态。“江舟是中国的,我觉得中国文化就是我的家。离开了中国,根就没了,家就没了。我喜欢中国文化。这一辈子,我也有一个梦——弘扬纯中国的国学文化。我要告诉后人,教导他们向大师们学习,因为是他们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良心,什么是艺术家。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宣传,去创作,能多几个理解的人我就安慰了,也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然而,这条路注定了会有颇多坎坷与艰难。说起收徒,江舟坦言当他的徒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我要问他是否能被我的故事感动,就像当年我被吴先生感动一样;其次,我很看重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对待事情是否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文人画的创作需要有生活的坎坷经历,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感悟人生,才能发自内心地创作出感动别人的作品。”

接下来,江舟打算在全国各地办画展,宣传中国文人画的文化精神,把它播撒到全国各地。“艺术,要发自内心的创作才是纯艺术,这是我要呐喊的。艺术产生于心灵,要用真心去表现,这是绘画者的工作,我把它作为使命,以后的日子,我要尽我的力量去弘扬它。”

猜你喜欢
吴冠中文人画文人
吴冠中的点线面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文人与酒
吴冠中 山一程,水一程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
吴冠中最负盛名者最遭物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