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华
龙云是民国滇系的第三代掌门人,是滇系四巨头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蔡锷、唐继尧、卢汉)。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但始终满怀着爱国的情怀。当年,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他愤怒地跳上擂台拳打法国拳师;红军长征路过云南境内,他背着蒋介石对红军鼎力相助;抗战时期,他积极参与抗战,在滇西大反攻中立下汗马功劳;解拽战争时期,龙云与我地下党组织联系紧密,向往光明之路。由于与共产党的关系,并屡屡与蒋介石作对,龙云最终被剥夺了兵权,离开昆明,遭软禁在重庆。在我地下党人的暗中帮助下,他只身逃往香港,后来又辗转回到北京,成了毛泽东的座上宾;晚年时,龙云因为直言而蒙冤多年。可以说,龙云的一生轰轰烈烈,跌宕起伏,充满了精彩传奇。
义愤冲天,擂台拳打法国拳师
龙云是云南昭通人,彝族^耿直秉性炼就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倔犟性格。龙云自幼读过几天私塾,除了在田间劳动和放牛、放羊外,十分酷爱武术。青少年时代,他曾得到武术名师指教,学得一身好功夫。近代以来。传说与外国^打擂而知名天下的,首推天津武术界的宗师霍元甲。而龙云在云南昆明打败法国拳师的事,却一直鲜为人知。
1914年秋的一天,龙云刚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就听说有个法国大力士前来昆明,傲慢地找到云南都督唐继尧,提出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摆擂台。并称:如果三天之内没人将他打败,他就在昆明开馆传授武功;如果有人将他打败,他从此不再踏足昆明。唐继尧于是在滇军和讲武堂内张贴悬赏告示:谁能打败法国拳师,滇军官兵连升三级另有重赏。狂妄自大的法国拳师在擂台上围起圈子,用大红布标写着:“打遍天下无敌手”、“十个打擂十个滚下台”等口号,气焰十分嚣张。摆擂的第一天,昆明老百姓争相前往讲武堂围观。令人遗憾的是,上台的云南武师和武术爱好者们,一个个都被打得鼻青脸肿。摆擂的第二天,居然没人敢上擂台比试。到了摆擂的最后一天,直到下午仍没人敢上台。正当法国拳师得意忘形即将宣布打擂得胜时,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小伙突然飞身跳上擂台。只见这个年轻人身高仅有1.6米左右。头刚好到法国拳师的腋下,身材精度,与膀大腰圆的法国拳师比起来十分娇小。但是,年轻小伙子的脸色油亮黝黑,一双大眼睛目光如炬,十分有神。他脱下身上的军装,身上只剩黑色马褂和草绿色长裤,脚底穿的是一双普通草鞋。法国拳师当众嘲笑说:“瞧你那副长相,按照你们中国的俗话:‘长不像冬瓜,短不像茄子,还敢来找我较量,简直是想找死。”说话间,法国拳师伸出粗大的拳头直奔小伙子的心窝而来。小伙子灵活地侧身闪过拳头,同时伸出自己的拳头直插过去,但无论如何也绕不过法国拳师的手臂。两人一来二往交手几个回合,小伙子始终无法发动有效的进攻。于是他改变战术,挥动铁拳朝法国拳师手臂猛锤过去。这—招似有千斤之力,法国拳师顿感铁锤敲打,手臂疼痛发麻,硬说小伙子身上有铁器,比赛暂停。为了证实自己清白,伙子在裁判和观众面前脱下衣裤,只穿背心短裤,裁判当众搜身,确认无任何暗器,比赛才重新开始。两人在台上走马灯似地转来转去,寻找彼此的破绽。突然,只见小伙子飞起一脚,使了一技扫堂腿,腿风从法国拳师头上掠过。法国拳师大吃一惊,正欲躲闪,紧接着连环腿又踢了过来。法国拳师站立不稳,小伙子瞅准时机,运足力气。用八卦掌“猫洗脸”招式,虚晃一下来了个“和尚撞钟”,朝法国拳师的头部猛拍过去。法国拳师被打翻在地,疼痛难忍,趴在地上动弹不得。台下立即爆发出雷鸣般掌声,十来个云南汉子跑上擂台把小伙子抱起,抛向空中,欢呼胜利。第二天一早,法国拳师灰溜溜地离开了昆明。打擂使小伙子一战成名,被晋升为警卫军大队长,成了云南都督唐继尧“御林军”的指挥官。而这个在擂台上打败法国拳师的小伙子就是后来名扬中外的“云南王”龙云。
“追而不打”,暗中帮助长征红军过境云南
1934年10月,江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蒋介石想趁中央军追歼红军的机会,渗透进云、贵两省。他派薛岳的部队以尾追红军的名义突入贵阳,“贵州王”王家烈随即被剥夺军权。身处云南的龙云,看清了蒋介石的居心,为了不重蹈王家烈的覆辙,龙云—方面对蒋介石给予的资金和优厚待遇表示感激,另一方面却暗中与红军联络,相助红军长征部队过境云南。红军长征的主力部队中央红军和红二方面军都先后路过云南。当时的云南省政府委员孙渡曾献策龙云说:“蒋介石这次追堵红军,实有一箭双雕之野心,不仅想消灭共军,而且还想乘便消灭地方武装,我们只好遵照老蒋的命令出兵。如果共军已进入云南,为避免刀兵相见,我们干脆来一个追而不堵,将共军尽快赶走出境为最好。”孙渡的建议正合龙云的心意,于是他一方面奉命出兵对红军追击,—方面留下缺口放红军出去。而我红军部队也利用蒋介石与龙云之间的明争暗斗,在过境云南时将计就计。龙云的老朋友——红军指挥官罗炳辉在经过云南时,托人密信龙云,信上说:这次红军长征,目的是北上抗日,并不想攻城夺寨,占据城池,骚扰地方百姓。现在路过云南,也无意来到昆明攻城,希望龙云放心,不要对红军围堵打击。还想让滇军拖住蒋军的后腿,不要让他们尾追红军。据龙云后来所撰回忆录记载:当时,蒋介石给龙云下令,要他查捕共产党员和失散受伤的红军。但龙云对此并未采取认真的行动。龙云看到罗炳辉的信后,对送信的人说:“你回去报告你们的罗炳辉司令官,信我不回了,免得路上查出来反倒麻烦,所托之事我一定照办。龙云立即写了一封密信,派人骑马送给在金沙江渡口围剿红军的孙渡,嘱咐他不准与红军交锋,“尾追送客”就行了。
说起孙渡与红军交战,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1935年2月,红军来到赤水河边,孙渡率部队朝天空射击示威。红军不知虚实不敢贸然通过。朱德派人送信给孙渡,请他申明大义放红军一马。孙渡暗中告诉来人:“请转告朱德将军,擅自撤防,我颈上人头难保。老蒋坐镇贵阳守军约一个团可佯攻,我离贵阳最近,会相机而动。”随后,红军果然出现在贵阳城外佯攻。孙渡接到蒋介石的急电,火速全撤防奔贵阳保驾。红军终于安全渡过赤水河。孙凌又奉命从贵阳返回尾追红军。他的部队每天与红军保持30公里的距离,就这样一直把红军“送到”云南丽江金沙江畔的石鼓镇。红军经过云南境内,没有遇到滇军的任何阻截,胜利渡过金沙江。1936年3月,红二六军团过云南,肖克派人给孙渡送信。后来,红军在宣威与龚顺壁旅部发生激战,孙渡立即命旅长龚顺壁停止攻击、观察动向,红二六军团趁停火空隙,迅速通过宣威。
除了对红军放行外,龙云还故意向红军泄露了送给薛岳的云南军用地图和云南白药等军用物资的运输路线,这等于间接地将这批物资拱手送给了红军。据龙云的亲信部将张冲的儿子乌谷回忆:50年代初,龙云曾对张冲说,1935年红军在曲靖截获国民党军用地图、云南白药及火腿等物资,是因为我龙云通过关系,事先告诉了红军这个消息的。这些云南白药等贵重药材和地图是红军当时所急需的。毛泽东充分利用了那张国民党的军事地形图,制定了抢渡金沙江的详细计划;而那批云南白药,在当时红军缺医少药的困难环境中无异于雪中送炭。毛泽东命令将截获的云南白药送卫生部,大部分配给各军团,少部留在红军总部,这些云南白药为治疗红军伤病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在云南威信攻城战中负重伤,军团政委杨尚昆在沾益城外的白水小镇遭敌机轰炸身负重伤,都是靠这些云南白药救了命。
龙云在与红军的交往中感触很深。行伍出身的他深知严明军纪不易,在当时与《申报》记者、中共地下党员陈赓雅的交谈中,他直言不讳地说:“红军两次过云南秋毫无犯。勒着肚皮横冲直闯十几省,莫说在中国,就在世界上,哪有这样强的军队啊!”打那时起,龙云对红军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从心里佩服这支纪律严明、坚韧顽强的军队。
民族危亡。滇军抗战滇民筑路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龙云对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十分认同,爱国主义思想日增。为商讨抗战事宜,蒋介石召集各省军政长官到南京开“国防会议”。龙云接到电召后,当即乘专_棚赴京。在机场休息室里,陕西省主席蒋鼎文问龙云:“中共有几位负责人要到南京参加会议,在此等候飞机,可否搭你的专机一起去,你方便不方便?”龙云问蒋鼎文:“是哪几位?”蒋鼎文回答:“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龙云欣然答应道:“周是第一次见面,朱德和叶剑英都是我的老同学,我们一齐去好了。”四个人在餐厅会面,果然一见如故。朱德、叶剑英随龙云先后到了汤山。晚餐后,他们在外散步,谈到抗日问题,三人的意见一致。朱德问龙云:“云南可以出二三十万人吗?”龙云说:“这要看军事发展情况而定。”龙云又问朱德:“这次抗日,国民政府给了你们八路军什么武器?”朱德回答:“我们只要轻武器,重武器可去敌人手中缴获。”龙云接着又问:“以后我与八路军如何联系?”朱德回答:“用无线电发报联系。”龙云随即给朱德一个密码本。朱德的秘书看了密码本后说:“这密码是国民党控制的,容易泄密。”朱德于是叫秘书和龙云的秘书一同商量另编密码本。龙云说:“不必研究了,我的秘书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完全由你的八路秘书编好,再给我一份就行了。”等龙云从汤山回南京后,我方的密码本就编好送来了。后来,龙云在昆明与延安方面的电台联系,用的就是这本密码。
这次南京之行给龙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第二天离开南京回昆明时,蒋介石亲自到机场送行,可是机场前一天已被敌机炸坏,飞机也被炸伤,不能起飞,只好改坐轮船到汉口回昆明。碰巧那几天敌机又在轰炸武汉、九江一带,九江纱厂被炸起火,地面防空没有高射炮,也无高射机枪,纱厂起火一两个小时没有救火队施救。龙云看到南京防空尚且薄弱,何况是地方?心中不免对蒋介石的消极抗战有所不满。回到昆明后,龙云马上召集军政各界,他说:“日本是真的干起来了,中央却毫无准备,看来局势是很危急的,我们自己要迅速充分准备。大家不要怕,在北方有八路军,南方各省很多朋友也都有决心抗日。”龙云还布置了具体备战措施:办理积谷、禁烟禁种、购买武器、训练部队,随时准备歼灭日本鬼子。在抗日战争中,龙云做的两件事情是被公认的壮举:一是组织了20万滇军奔赴抗日前线;二是修筑滇缅公路,打通抗日的国际援华大通道。这条名震中外的滇缅公路,被史学家们称为“抗日输血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37年9月9日,龙云一身戎装,在巫家坝召开誓师大会。随即,滇军首批第60军的4万余官兵步行1000公里到达湖南长沙集结,奔赴抗日前线台儿庄。此时的台儿庄战事异常紧张。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节节败退;位于台儿庄左翼的汤恩伯部听说滇军要来,立即撤出了阵地;在台儿庄附近的于学忠部也准备向南撤退。日军趁国民党军布防出现漏洞之际,组织了3万多兵力像潮水一样涌进缺口。孙连仲部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机。刚刚到达台儿庄的滇军部队,甚至还没米得及把机枪从马背上卸下来,就与日军遭遇。英勇的滇军战士不畏强敌,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战场上,滇军勇士没有一个人因怕死而逃跑。滇军营长尹国华率领全营500人与敌人厮杀,仅一人生还;滇军184师的虎将王秉障,用刺刀挑死十几个日军,最后胸前中弹,血流不止。他硬撑着走到师长张冲面前说:“请师长检验,子弹是不是从前面进去的?”原来,张冲师长曾在抗日誓师大会上说过:“我们彝族老祖宗治军有个规矩:前面有刀剑伤者,奖;背后有刀剑伤者,刀砍其背。我们184师决不贪生怕死,做脊背挨子弹的逃兵,谁给老祖宗丢脸,军法不饶!”
台儿庄一捷,滇军威震华夏。滇军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云南出征的4万余滇军官兵在台儿庄一战中就死伤过半。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龙云一共向抗日前线输送了20多万滇军,经历大小战役50余次,伤亡10余万人。组织云南省军民投入滇西大抗战,这是龙云作为一个军人,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南京“国防会议”上,龙云就主动向蒋介石请战修筑滇缅公路。龙云分析当时的战争局势说:“上海方面的战事恐难持久。如果上海一旦沦陷,南京即受威胁无险可守。上海既失,无国际港口,国际交通顿感困难了。”蒋介石说:“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那时候只有从香港和利用滇越铁路到达内地。”龙云说:“日本既大举进攻上海,他的南进政策必付诸实行,南方战区可能扩大。到那时,香港和滇越铁路就都有问题了。我的意见:国际交通应当预做准备,即刻着手同时修筑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这样可以直通印度洋。公路由地方负担,中央补助;铁路则由中央负责,云南地方政府可以协助修筑。”
滇缅公路经过地区山势险峻,沿途要翻越横断山、高黎贯山等海拔5000多米的大山,跨过澜沧江和怒江两条大江。当时的资金、人力、技术、设备统统不具备。龙云用“三根鸡毛,一副手铐”下了筑路的死命令。国难当头,云南百姓克服困难,开始长途跋涉赶往筑路工地。据统计,云南每天出勤修路的工人约10万人,最多每天达20万人。工人们轮班昼夜赶修,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抢通了927公里的滇缅公路。在修筑滇缅路工程中,工人们没有筑路机械设备,全靠两只手挖山开路。在整个修路过程中,伤亡的工人在万人以上。为了补充劳力,妇女也上了艰苦的筑路工地。公路通车后,蒋介石即电告驻美大使,让他通知美国政府我们已经修好了公路。美国总统罗斯福不相信中国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修筑如此规模的公路,于是命驻华大使詹森取道滇缅公路回国,顺路视察。詹森回到美国后,向罗斯福报告了自己的亲眼所见:这条公路选线适当,工程艰巨浩大,没有机械施工而全凭人力修成,可同巴拿马运河的工程媲美。
战争形势的变化完全如龙云所料。在日军的大举进攻下,中国的对外海路交通几乎断绝,滇越铁路也在日本人的猖狂进攻下瘫痪,滇缅公路当时基本上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惟一的陆上国际交通线。正是这条“抗战输血管”打破了日本用武力切断中国与海外的联系、从而困死中国的企图。因此,日军处心积虑要切断中国这条国际大动脉。1942年初,日本从泰国入侵缅甸南部,滇缅公路除抢运物资外,又担负了运送中国远征军的任务。10万人缅远征军全部通过滇缅公路运送至战场,“车队蜿蜒进行,长达数里,烟尘相接,蔚为壮观”。1938年5月,英国轮船“斯坦霍尔”号装载着前苏联援助中国抗战的6000吨武器弹药离奥德萨港前往中国。弹药物资在仰光港卸货后,从缅甸运入中国,再转运昆明。从此后,滇缅公路主要担负美国等国家援华军用物资的运输任务。据统计,仅1941年,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军用物资及其他物资就达50多万吨。
逃亡香港,与国民党政权彻底决裂
在与蒋介石的十几年交往中,龙云起初对蒋介石是全力拥护的。但是,随着蒋介石独裁专断的作风日益增长,龙云和蒋介石二人之间的嫌隙与裂痕愈发增大。1941年初,皖南事变的消息传到昆明,龙云十分气愤地说:“老蒋既打外战又打内战,这怎么能打败日本人呢?自己设圈套消灭自己的军队(指新四军),这是哪家的‘中央政府?”在云南,以龙云为首的省政府坚决拒绝与国民党中央派来的特务合作,据特务头子沈醉后来回忆:他当军统云南站站长时,始终没有找到云南地下党的线索。他的两个前任同样也没有找到一个云南地下党。龙云执政云南后期,除云南文山地区有一个不大的党支部遭到破坏之外,云南全省地下党组织都没有遭受过破坏。加上西南联大的进步师生给这片土地带来新的思潮,昆明成了抗战时期全中国的民主堡垒。在这种有利情况下,民盟中央开始争取龙云参加民盟组织。云南民盟支部负责人楚图南多次与龙云交谈,最终成功地说服他加入民盟,成为中国民主同盟的一位秘密成员。为了方便工作,龙云从不不参加民盟的公开活动,却暗中在经济上给民盟以很大支持,在人事安排上也给盟员以—定的方便。这是龙云由一名地方实力派向真诚爱国者转化的重要一环。
在蒋介石眼中,当时被地方势力所割据的西南大后方中,四川、贵州、西康都不足瞑,惟独“云南王”龙云虎踞的云南所有军事、行政、财政、人事都与国民党中央保持着独立或半独立的关系。加上民主运动在昆明的发展,令蒋介石心中甚感不安。他曾秘密授意杜聿明:要在军事上解决龙云。蒋介石认为:龙云不可原谅的“罪行”有三:其一,阻挠政令;其二,危害抗战;其三,包庇左翼分子,使昆明成为共产党的温床。为除掉龙云,蒋介石策划驻滇美军与龙云部队产生矛盾,但两次尝试未成后,他开始另谋良机。1945年8月17日,蒋介石命令以卢汉为总司令的国民党第一方面军全部入越,在河内设立占领军司令部接受日本投降。蒋介石此举的目的就是要调开龙云的左膀右臂及主要武装,对龙云下手。10月3日凌晨5时左右,杜聿明遵照老蒋命令,派兵包围了昆明五华山省府驻地,想以武力抓捕龙云。幸好龙公馆有一处地下暗道,龙云从暗道中逃出。由于匆忙离家,他身上仅穿着一件普通衣衫,一个名叫刘兴才的随行副官,携一支20响驳壳手枪紧跟其后。他们约定:如果前面有阻挡盘查时,龙云抬手揭帽子,刘兴才就从后面隐蔽处发枪,转移盘查者的目标,以便乘饥脱身。这次龙云遇险,被称为“十月事件”。事后,龙云曾多次对部下讲述这次事件的经过,并忍不住骂老蒋:“我并没有和蒋介石争江山、夺社稷,大不了只是政治主张不同。蒋介石搞中央集权,我主张地方均权;蒋介石要独裁,我主张民主。抗战期间,昆明就号称‘民主堡垒。哪里料到抗战一胜利,这个龟儿竟用卑鄙无耻、小偷式的流氓手段对付我。古今中外哪有用军事突袭的方式改组一个地方政府的,真正是贻笑外人了,可恨可笑。本来嘛,连我都容不下,蒋介石还容得下共产党吗?”“十月事件”后,龙云对蒋介石彻底失望。后来,在宋子文出面调停下,蒋介石保证龙云的生命安全,但条件是要他离开云南,赴重庆出任中央军事参议院院长一职。无奈之下,龙云与宋子文同机飞往重庆。其实,这实际上是蒋介石软禁龙云的手段。
当时正值国共两党谈判期间,龙云很注意中共的主张及两党谈判的情况。因为眼伤,他每天都要找人从头到尾把《新华日报》读给他听。每次从《新华日报》上得知对蒋有什么批评,他总是非常兴奋,连声叫好。见着要好的熟人就问:“看了《新华日报》没有?你们必须多看新华社的消息,新华社的报道可信,不像中央社是个造谣社。”谈到时局问题,龙云经常说:“此路走不通,去找毛泽东!”
蒋介石和龙云在云南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3月迁回南京,龙云也被押到南京软禁。软禁地是中央路156号的一处洋房。国民党特务在洋房大门对面搭了几间临时房屋,表面上是卖茶点、冷饮,还有修理汽车的店铺,实际上是监视点。每当龙云外出,特务们即乘车跟踪。周恩来在离开南京的前一晚曾夜访龙云,第二天蒋介石就知道了这件事。内战不利的蒋介石曾希望借助龙云的军事策划能力与共产党抗衡,龙云直率地说,“我只会搞国防计划,不会搞内战计划”。没过几天,蒋介石又把龙云找去,赤裸裸地问:“咱们能不能共同打共产党?”龙云干脆地说:请委员长问“三心”,如“三心”皆曰可战,就可以打;如“三心”中有一心不合,不可战,那就打不得了。蒋介石忙问“三心”之意。龙云直率地说,“一问军心,二问民心,三问良心!”蒋介石听后差点气得吐血。
在险恶的环境中,龙云总是想寻找机会逃离南京。直到1948年12月,被软禁3年的龙云在中共地下党的大力帮助下,请飞虎队陈纳德将军帮忙,终于乘机辗转逃到香港。提起这次逃港经历,龙云心有余悸地说:“那段时间,特务们盯得很紧。为了麻痹这些特务,我装成没事的样子大办年货,杀猪、宰羊、腌肉,购买大量煤炭,以备春节之用。特务看到这种情形,认为年前不会出事,监视也就比较松懈了。我改乘一辆吉普车,直达约定的地点。不几分钟,一个外国人乘车来接我到军用机场,机场门卫挥旗三次阻拦,看见汽车是美国陈纳德将军的,车内又有外国人,随即免予检查放行。就这样,龙云终于摆脱了特务的监视,来到了香港。对龙云的出逃,蒋介石大发雷霆,直骂特务无用。随即他采取了跟当年袁世凯应对出逃的蔡锷如出一辙的方法:他一面让中央社公开发布消息:准龙云在港休假三个月;一面暗中派毛人凤到香港毒杀龙云。但是在共产党的保护下,暗杀计划最终落空。
龙云到港后,很快将精力放到策动云南起义上。1949年8月14日。龙云在香港接见记者,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公开宣布“云南起义”。香港各报立即以大字标题刊登了“龙云策动云南正式起义”的消息。12月9日晚10时,云南省府4万多滇军官兵突然倒戈,逮捕了国民党西南行政长官张群、李弥、余程万等数位高级官员,并通电宣告起义。我解放军部队在滇军起义不久即开进昆明城,云南宣告和平解放,史称“一二·九和平起义”。滇军起义的消息如晴天霹雳,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在西南地区建立反共基地的幻想。起义次日,下榻在成都陆军学校的蒋介石在经历了一整夜无眠的煎熬后,匆忙逃往台湾,从此再未能踏上大陆一步。晚年直言。惹灾祸蒙冤数载
云南起义前,龙云已被任命为新政权的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为了适应未来的新生活,他咬紧牙关,戒掉了鸦片烟瘾。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龙云被列入75名特别邀请人士之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由毛泽东亲笔签署的公告中,龙云被委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1月,龙云北上进京。抵达北京那天,朱德亲自前来看望龙云。此后,龙云先后出任新中国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
时间来到1957年,声势浩大的反右斗争开始。性格秉直的龙云在会议上坦率地谈了几点对时局的三点看法:其一,前苏联固然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但他们以高息贷款给中国,就是欺负我们党和国家;其二,云南经受了连年战乱之苦,应当休养生息,别去搞什么人为的阶级斗争;其三,我曾经生活的凉山彝族地区,当时还处在奴隶制阶段,一下子过渡到社会主义实在很难,因此不妨循序渐进。当时,龙云的老部下张冲也在座,听到老主席的发言,不免为老长官捏了一把汗。他叹气说:“唉,这个老主席,真是老马不死旧性在。发言前为什么事先不找我商量一下?你对于当前的形势一点也不明白,现在正是运动开始的时候,怎么可以泼冷水呢?”卢汉回家后也说:“老主席太莽撞,他说的话虽然在情在理,但是在‘反右的风头上,怎么能说这些话呢?恐怕是要挨整了。”果然不久,龙云被划为“右派分子”,再次失去人身自由。1962年6月27日,龙云因急性心肌梗塞逝世于北京,享年78岁。
龙云逝世后不久,中共中央统战部宣布摘掉龙云的“右派分子”的帽子。组成了以陈毅副总理为主任委员的龙云治丧委员会。周恩来、彭真前往吊唁。7月3日,陈毅主持公祭仪式,原四川军阀刘文辉(龙云的老战友)致悼词。在悼词中,刘文辉说:“龙云的一生为国为民,光明磊落。”周恩来总理在吊唁时,对陪同人员说龙云“四个有功”:抗战有功、反蒋有功、民主运动有功、回归祖国有功。作为前国民党的高级官员,龙云能得到如此高度的评价,实属罕见。公祭后,龙云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80年6月,中共中央对龙云被错误处理为“右派”的问题予以改正,恢复名誉。龙云的一生正如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在1984年11月19日龙云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所说的:“龙云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和爱国将领,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人,他同中国共产党有多年合作的历史,是我们党的一位真诚的朋友,他对人民的事业有过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