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止敬
人类的初期是全身披毛的,经过长期进化,毛发的御寒和保护功能退化只剩下头发、眉毛、睫毛、鼻毛、腋毛和阴毛,男人则生有胡须,西方人普生较重的体毛,中华民族则少见。头发力量不小,把2000根头发拴到一块,能轻松地支撑30千克的重量。满头秀发可以吊起两头非洲大象。
头发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古训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古代成人的标志是把头发绾上头顶,叫做“束发 ”。 “髡首”则是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五刑之一。
人的头发平均约有12万5千根,它大约每月生长1厘米,全年共长12厘米。成年人每天脱发约130根左右,对于大多数人,这些失去的头发会由长出的新发所代替。随着年龄的增长,新替旧的功能会逐渐丧失,再生的新发已成灰色。毛发的生长具有周期性,可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及休止期,处于生长期的毛发约占全部毛发的85%,毛发的生长期为2至6年,进入退行期以后,毛囊下部包括生发部分的毛球开始萎缩。休止期时,毛囊下部完全萎缩,毛发脱落,所占比例为14%。
当胎儿在母体生长到第90天,头发就开始生长,从此它伴随人度过整个一生。头发的主要功能除了保护头部、保温、阻止紫外线和红外线对脑部的损害外,还具有排泄人体代谢产物和记录生命信息的功能。长沙市郊马王堆出土的2100多年前的西汉女尸,通过对其头发的分析,确认她的血型为A型。拿破仑死后100多年,科学家对其头发进行了分析,证实了他是由于砷中毒死亡。
头发是怎样记录生命信息的呢?人体所有的代谢产物及遗传基因都能从头发中反映出来,头发的主要成分为角质蛋白,角质蛋白的代谢产物的排泄速度也极为缓慢。人体代谢的一些成分,一旦被固定在其中,就不易排出或吸收,这就使头发具有了记录和保存生命信息的动态变化。
在美国,红头发的妇女不育的几率较高,红头发与子宫内膜异位有密切关系。这都说明不能对头发有所轻视。
明代杭州一位老妇写过一首诗:“白发新添数百茎,几番拔尽白还生。不如不拔由它白,哪得功夫与白争。”人们不愿意头发变白,但白发被拔去后还会再生。40岁前头发已有一半变白者,进入老年后,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比一般人要高出四倍之多。这可能是由于“头发早白”和“骨质疏松”都受同一有缺陷基因控制之故。头发早白与遗传、人体缺铜、忧伤、焦急、情绪紧张有关,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传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的俗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人群中,一些中老年男子,头顶油滑光亮,没有丝毫发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谢顶”。头发不断地生长不断地脱落,随着脱落相应地也会生长出相差不多的新头发。也有个别现象,开滦煤矿有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一年冬夜头发突然脱落,一夜之间成了秃顶,第二年春暖时,他的头上重新长出了浓黑的头发。然而,到了冬天,头发又突然没了,到了春天,头发竟又冒了出来,如此周而复始,工友们说他的头发是“一岁一枯荣”, “春风吹又生”。
法国人发现,男子过早地留胡子,会使头发脱落,形成“谢顶”。当人体温度升高时,会通过皮肤向外释放出过剩的热量。而人的胡子,尤其是大胡子是热的绝缘体,机体会有机性适应调节,使人头顶的毛发逐渐脱落,形成“谢顶”,以便保障大脑免受过热的影响而正常地发挥作用。
男子一般在30多岁以后“谢顶”,额前头发慢慢发生脱落,逐渐向外扩张,直至头顶;或只在脑袋的四周留下一小圈头发,最后成为“谢顶”。
“谢顶”是一种遗传性状,“谢顶”基因在儿子身上表现为显性,在女儿身上表现为隐性。“谢顶”大多与雌性激素分泌旺盛有关。皮脂腺主要受雄性激素控制,雄性激素分泌旺盛,人体的背部、胸部,特别是面部、头顶会分泌较多的脂肪。头顶脂肪分泌过多,就会阻塞毛孔,导致头发养分供应不足,以致新头发逐渐变稀,最终形成“谢顶”。
“谢顶”的优势,一是聪明。由于雄性激素能促进右半脑发育,而右半脑主司图像、几何等空间识别的形象思维,“谢顶”者通常数学较好;二是不易患心血管和骨质疏松症。“谢顶”者体内的胆固醇不容易积聚在血管壁上,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血管病变;三是不易患癌症;四是寿命长。有人连续12年监测242名50岁~79岁的“谢顶”男性,发现他们的死亡率比不“谢顶”的人低48%。
编辑/吕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