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杆菌PCR对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价值

2014-11-18 16:11高登肖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2期
关键词:快速早期诊断价值

高登 肖辉

【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肺外结核病中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34例标本, 分别用抗酸染色法、培养法、PCR法对结核杆菌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抗酸染色法与PCR法比较阳性率分别为23.4%、53.2%;培养法与PCR法比较阳性率分别为28.3%、47.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阳性率比抗酸染色法、培养法分别高出了29.8%、19.5%;并且抗酸染色法和培养法阳性的标本PCR法100%阳性, 对照组PCR法100%阴性。结论 PCR法对结核杆菌的检测具有高特异、高敏感、快速、简便等特点, 在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好的诊断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肺外结核;早期;快速;诊断价值

肺外结核是指结核杆菌感染肺部以外的组织、器官等引起的结核病。常见的如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腹)膜炎、淋巴结核、肾结核、骨结核等。肺结核的诊断通过流行病学、影像学、痰检等方法诊断已经很成熟[1]。肺外结核由于发病范围广、检测所需标本如脑脊液、胸腹水等获取相对困难、特殊, 与肺结核相比有其特殊性。因而在肺外结核中应用结核杆菌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能够准确、快速的进行诊断。现就本院2009年1月~2014年3月结核杆菌PCR检测的134例标本的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34例结核杆菌PCR检测均为本院的住院患者。其中男83例, 年龄3~78岁, 平均年龄36.3岁;女51例, 年龄5~82岁, 平均年龄30.4岁。134例患者中, 77例被临床确诊为肺外结核, 为实验组;57例确诊为非肺外结核, 为对照组。

1. 2 标本 134例标本中有胸腹水81例, 脑脊液24例, 尿液13例, 血液8例, 穿刺液8例。以上标本均由护士采集于加盖的灭菌容器中(血液标本用EDTA-K2抗凝血)立即送检。

1. 3 仪器及方法

1. 3. 1 PCR法 仪器用ABI GeneAmp 5700型基因扩增仪, 试剂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操作和阴阳性判断均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 3. 2 抗酸染色法 用萋尼氏抗酸染色法做浓集涂片染色, 按标准操作规程, 以-~++++报告结果。

1. 3. 3 结核杆菌培养法 标本离心取沉淀物接种到改良罗氏培养基斜面上, 置37℃培养8周。有不透明淡黄色、粗糙、干燥、凸起于培养基或成菜花样菌落生长并做抗酸染色。符合以上条件者为培养阳性, 否则阴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肺外结核77例中, PCR法阳性41例, 阳性率53.2% (41/77);抗酸染色法阳性18例, 阳性率23.4%(18/77), 并且18例抗酸染色阳性标本PCR呈阳性。经统计学处理, 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送检标本中, 有46例做结核杆菌培养, 阳性13例, 阳性率28.3%(13/46), 在培养的46例标本中PCR法阳性22例, 阳性率47.8%(22/46), 并且13例培养阳性标本PCR法全部阳性。两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阳性结果数值5.88×102~3.29×105 copy/ml。涂片阳性在±~+++之间。在对照组非肺外结核的57例中, PCR法、抗酸染色法及培养法均为阴性。见表1, 表2。

3 讨论

肺外结核在身体除毛发、指甲外多器官组织都可发病, 感染途径、表现症状不尽相同, 诊断方法、检测手段也各有不同。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被其他病症所掩盖。因而早期诊断显得尤其重要。通常所用的检查方法中, 结核菌素试验, 其阳性仅表示受结核杆菌感染, 并不一定发病。抗酸染色受其他分支杆菌等的影响, 准确度、灵敏度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次实验阳性率仅23.4%。大量的病例仅凭这种方法会漏检。培养法虽然对结核病的诊断比较可靠, 但结核杆菌生长缓慢, 通常需要2~4周才有菌落生长。另外, 有些病例经抗痨药物治疗后, 结核杆菌受抑制, 需要6~8周甚至20周才出现菌落。更甚者由于抗痨药物的影响导致细胞壁缺陷而使培养失败。也就是说, 培养法准确度、灵敏度虽可取, 本次实验培养法阳性率28.3%, 但重要的一点是:培养法由于耗时长, 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而PCR法是在特定的反应体系中通过样本中结核杆菌DNA, 对其进行体外快速、高保真的复制增殖, 使标本中极微量的结核杆菌DNA被迅速放大到巨大的信号而被检测到, 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简便等特点。本次实验结果其拷贝数5.88×102~3.29×105 copy/ml足以说明这一点。其阳性率与抗酸染色法、培养法比较, 分别高出了29.8%、19.5%。并且抗酸染色法和培养法阳性的标本在PCR法中100%阳性。突显了PCR法的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此特点已有报道[2, 3]。PCR法在定性分析中, 因对扩增产物要进行琼脂电泳, 存在PCR污染问题。可因污染而出现假阳性。但本次实验是定量分析, 整个反应体系是边扩增边检测, 反应体系是一个密闭的反应体系。很少存在污染而呈现假阳性。因而在57例非肺外结核病例中, PCR法均为阴性。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PCR法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

综上所述, PCR法检测结核杆菌, 其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其他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高敏感、快速、简便等特点, 在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应成为一种成熟的常规方法而大力推广。使其在结核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建东.荧光定量PCR检测痰结核杆菌 DNA 及其临床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22):3565-3566.

[2] 罗振元, 黄盛文, 吴娴,等.1624例不同类型样本结核杆菌DNA检测结果分析.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 23(9):3376-3378.

[3] 丁娟娟, 陈卓昌.荧光定量PCR检测胸腔积液中结核分支杆菌DNA的临床研究.山东医药, 2012, 52(20):71-72.

[收稿日期:2014-07-1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肺外结核病中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34例标本, 分别用抗酸染色法、培养法、PCR法对结核杆菌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抗酸染色法与PCR法比较阳性率分别为23.4%、53.2%;培养法与PCR法比较阳性率分别为28.3%、47.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阳性率比抗酸染色法、培养法分别高出了29.8%、19.5%;并且抗酸染色法和培养法阳性的标本PCR法100%阳性, 对照组PCR法100%阴性。结论 PCR法对结核杆菌的检测具有高特异、高敏感、快速、简便等特点, 在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好的诊断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肺外结核;早期;快速;诊断价值

肺外结核是指结核杆菌感染肺部以外的组织、器官等引起的结核病。常见的如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腹)膜炎、淋巴结核、肾结核、骨结核等。肺结核的诊断通过流行病学、影像学、痰检等方法诊断已经很成熟[1]。肺外结核由于发病范围广、检测所需标本如脑脊液、胸腹水等获取相对困难、特殊, 与肺结核相比有其特殊性。因而在肺外结核中应用结核杆菌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能够准确、快速的进行诊断。现就本院2009年1月~2014年3月结核杆菌PCR检测的134例标本的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34例结核杆菌PCR检测均为本院的住院患者。其中男83例, 年龄3~78岁, 平均年龄36.3岁;女51例, 年龄5~82岁, 平均年龄30.4岁。134例患者中, 77例被临床确诊为肺外结核, 为实验组;57例确诊为非肺外结核, 为对照组。

1. 2 标本 134例标本中有胸腹水81例, 脑脊液24例, 尿液13例, 血液8例, 穿刺液8例。以上标本均由护士采集于加盖的灭菌容器中(血液标本用EDTA-K2抗凝血)立即送检。

1. 3 仪器及方法

1. 3. 1 PCR法 仪器用ABI GeneAmp 5700型基因扩增仪, 试剂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操作和阴阳性判断均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 3. 2 抗酸染色法 用萋尼氏抗酸染色法做浓集涂片染色, 按标准操作规程, 以-~++++报告结果。

1. 3. 3 结核杆菌培养法 标本离心取沉淀物接种到改良罗氏培养基斜面上, 置37℃培养8周。有不透明淡黄色、粗糙、干燥、凸起于培养基或成菜花样菌落生长并做抗酸染色。符合以上条件者为培养阳性, 否则阴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肺外结核77例中, PCR法阳性41例, 阳性率53.2% (41/77);抗酸染色法阳性18例, 阳性率23.4%(18/77), 并且18例抗酸染色阳性标本PCR呈阳性。经统计学处理, 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送检标本中, 有46例做结核杆菌培养, 阳性13例, 阳性率28.3%(13/46), 在培养的46例标本中PCR法阳性22例, 阳性率47.8%(22/46), 并且13例培养阳性标本PCR法全部阳性。两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阳性结果数值5.88×102~3.29×105 copy/ml。涂片阳性在±~+++之间。在对照组非肺外结核的57例中, PCR法、抗酸染色法及培养法均为阴性。见表1, 表2。

3 讨论

肺外结核在身体除毛发、指甲外多器官组织都可发病, 感染途径、表现症状不尽相同, 诊断方法、检测手段也各有不同。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被其他病症所掩盖。因而早期诊断显得尤其重要。通常所用的检查方法中, 结核菌素试验, 其阳性仅表示受结核杆菌感染, 并不一定发病。抗酸染色受其他分支杆菌等的影响, 准确度、灵敏度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次实验阳性率仅23.4%。大量的病例仅凭这种方法会漏检。培养法虽然对结核病的诊断比较可靠, 但结核杆菌生长缓慢, 通常需要2~4周才有菌落生长。另外, 有些病例经抗痨药物治疗后, 结核杆菌受抑制, 需要6~8周甚至20周才出现菌落。更甚者由于抗痨药物的影响导致细胞壁缺陷而使培养失败。也就是说, 培养法准确度、灵敏度虽可取, 本次实验培养法阳性率28.3%, 但重要的一点是:培养法由于耗时长, 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而PCR法是在特定的反应体系中通过样本中结核杆菌DNA, 对其进行体外快速、高保真的复制增殖, 使标本中极微量的结核杆菌DNA被迅速放大到巨大的信号而被检测到, 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简便等特点。本次实验结果其拷贝数5.88×102~3.29×105 copy/ml足以说明这一点。其阳性率与抗酸染色法、培养法比较, 分别高出了29.8%、19.5%。并且抗酸染色法和培养法阳性的标本在PCR法中100%阳性。突显了PCR法的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此特点已有报道[2, 3]。PCR法在定性分析中, 因对扩增产物要进行琼脂电泳, 存在PCR污染问题。可因污染而出现假阳性。但本次实验是定量分析, 整个反应体系是边扩增边检测, 反应体系是一个密闭的反应体系。很少存在污染而呈现假阳性。因而在57例非肺外结核病例中, PCR法均为阴性。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PCR法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

综上所述, PCR法检测结核杆菌, 其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其他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高敏感、快速、简便等特点, 在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应成为一种成熟的常规方法而大力推广。使其在结核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建东.荧光定量PCR检测痰结核杆菌 DNA 及其临床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22):3565-3566.

[2] 罗振元, 黄盛文, 吴娴,等.1624例不同类型样本结核杆菌DNA检测结果分析.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 23(9):3376-3378.

[3] 丁娟娟, 陈卓昌.荧光定量PCR检测胸腔积液中结核分支杆菌DNA的临床研究.山东医药, 2012, 52(20):71-72.

[收稿日期:2014-07-1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肺外结核病中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34例标本, 分别用抗酸染色法、培养法、PCR法对结核杆菌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抗酸染色法与PCR法比较阳性率分别为23.4%、53.2%;培养法与PCR法比较阳性率分别为28.3%、47.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阳性率比抗酸染色法、培养法分别高出了29.8%、19.5%;并且抗酸染色法和培养法阳性的标本PCR法100%阳性, 对照组PCR法100%阴性。结论 PCR法对结核杆菌的检测具有高特异、高敏感、快速、简便等特点, 在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好的诊断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肺外结核;早期;快速;诊断价值

肺外结核是指结核杆菌感染肺部以外的组织、器官等引起的结核病。常见的如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腹)膜炎、淋巴结核、肾结核、骨结核等。肺结核的诊断通过流行病学、影像学、痰检等方法诊断已经很成熟[1]。肺外结核由于发病范围广、检测所需标本如脑脊液、胸腹水等获取相对困难、特殊, 与肺结核相比有其特殊性。因而在肺外结核中应用结核杆菌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能够准确、快速的进行诊断。现就本院2009年1月~2014年3月结核杆菌PCR检测的134例标本的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34例结核杆菌PCR检测均为本院的住院患者。其中男83例, 年龄3~78岁, 平均年龄36.3岁;女51例, 年龄5~82岁, 平均年龄30.4岁。134例患者中, 77例被临床确诊为肺外结核, 为实验组;57例确诊为非肺外结核, 为对照组。

1. 2 标本 134例标本中有胸腹水81例, 脑脊液24例, 尿液13例, 血液8例, 穿刺液8例。以上标本均由护士采集于加盖的灭菌容器中(血液标本用EDTA-K2抗凝血)立即送检。

1. 3 仪器及方法

1. 3. 1 PCR法 仪器用ABI GeneAmp 5700型基因扩增仪, 试剂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操作和阴阳性判断均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 3. 2 抗酸染色法 用萋尼氏抗酸染色法做浓集涂片染色, 按标准操作规程, 以-~++++报告结果。

1. 3. 3 结核杆菌培养法 标本离心取沉淀物接种到改良罗氏培养基斜面上, 置37℃培养8周。有不透明淡黄色、粗糙、干燥、凸起于培养基或成菜花样菌落生长并做抗酸染色。符合以上条件者为培养阳性, 否则阴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肺外结核77例中, PCR法阳性41例, 阳性率53.2% (41/77);抗酸染色法阳性18例, 阳性率23.4%(18/77), 并且18例抗酸染色阳性标本PCR呈阳性。经统计学处理, 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送检标本中, 有46例做结核杆菌培养, 阳性13例, 阳性率28.3%(13/46), 在培养的46例标本中PCR法阳性22例, 阳性率47.8%(22/46), 并且13例培养阳性标本PCR法全部阳性。两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阳性结果数值5.88×102~3.29×105 copy/ml。涂片阳性在±~+++之间。在对照组非肺外结核的57例中, PCR法、抗酸染色法及培养法均为阴性。见表1, 表2。

3 讨论

肺外结核在身体除毛发、指甲外多器官组织都可发病, 感染途径、表现症状不尽相同, 诊断方法、检测手段也各有不同。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被其他病症所掩盖。因而早期诊断显得尤其重要。通常所用的检查方法中, 结核菌素试验, 其阳性仅表示受结核杆菌感染, 并不一定发病。抗酸染色受其他分支杆菌等的影响, 准确度、灵敏度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次实验阳性率仅23.4%。大量的病例仅凭这种方法会漏检。培养法虽然对结核病的诊断比较可靠, 但结核杆菌生长缓慢, 通常需要2~4周才有菌落生长。另外, 有些病例经抗痨药物治疗后, 结核杆菌受抑制, 需要6~8周甚至20周才出现菌落。更甚者由于抗痨药物的影响导致细胞壁缺陷而使培养失败。也就是说, 培养法准确度、灵敏度虽可取, 本次实验培养法阳性率28.3%, 但重要的一点是:培养法由于耗时长, 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而PCR法是在特定的反应体系中通过样本中结核杆菌DNA, 对其进行体外快速、高保真的复制增殖, 使标本中极微量的结核杆菌DNA被迅速放大到巨大的信号而被检测到, 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简便等特点。本次实验结果其拷贝数5.88×102~3.29×105 copy/ml足以说明这一点。其阳性率与抗酸染色法、培养法比较, 分别高出了29.8%、19.5%。并且抗酸染色法和培养法阳性的标本在PCR法中100%阳性。突显了PCR法的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此特点已有报道[2, 3]。PCR法在定性分析中, 因对扩增产物要进行琼脂电泳, 存在PCR污染问题。可因污染而出现假阳性。但本次实验是定量分析, 整个反应体系是边扩增边检测, 反应体系是一个密闭的反应体系。很少存在污染而呈现假阳性。因而在57例非肺外结核病例中, PCR法均为阴性。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PCR法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

综上所述, PCR法检测结核杆菌, 其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其他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高敏感、快速、简便等特点, 在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应成为一种成熟的常规方法而大力推广。使其在结核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建东.荧光定量PCR检测痰结核杆菌 DNA 及其临床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22):3565-3566.

[2] 罗振元, 黄盛文, 吴娴,等.1624例不同类型样本结核杆菌DNA检测结果分析.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 23(9):3376-3378.

[3] 丁娟娟, 陈卓昌.荧光定量PCR检测胸腔积液中结核分支杆菌DNA的临床研究.山东医药, 2012, 52(20):71-72.

[收稿日期:2014-07-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快速早期诊断价值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