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应用效果

2014-11-18 22:10占继红朱亚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8期

占继红+朱亚平

[摘要] 目的 观察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的46名新入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组)23名和观察组(循环改进管理理念组)23名,然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MBI-GS工作倦怠量表的评估结果。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3、6个月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MBI-GS工作倦怠量表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投入感及工作倦怠感均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循环改进管理理念;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177-03

新入科护理人员是临床护理人员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人群,其对于新环境的熟悉程度较差的同时,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较多初步走上工作岗位者面对基础知识向临床实践的转换,因此其面临的问题也较多,故对此类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尤其应重视管理方法的选择[1-2]。本研究主要观察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的46名新入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组)23名和观察组(循环改进管理理念组)23名。对照组的23例新入科护理人员中,男1名,女22名;年龄18~26岁,平均(23.1±1.8)岁;文化程度:中专8名,大专13名,本科2名。观察组的23例新入科护理人员中,男1名,女22名;年龄18~25岁,平均(22.9±1.9)岁;文化程度:中专9名,大专12名,本科2名。两组研究对象的男女比例、年龄和文化层次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即于护理人员入科之初即常规介绍整个科室的大体情况及工作流程等,并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特长进行充分掌握,指定带教指导人员,对其进行工作上的引导。观察组则以循环改进管理理念为指导进行护理管理,即常规进行管理后一定阶段即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估,然后将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找出解决方法,同时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然后实施改进后的管理措施,再分别总结与改进实施后的效果与不足,再进行实施,即整个管理过程处于循环进行的过程。然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MBI-GS工作倦怠量表的评估结果。

1.3 评价标准

①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包括17个评估指标,分别涉及对活力、奉献及专注方面的评估,每个方面均以分值越高表示表达程度越高[3];②MBI-GS工作倦怠量表主要对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及个人成就感等方面进行评估,总分<50分表示工作状态较好,50~75分表示轻度倦怠,76~100分为中度倦怠,>100分为重度倦怠[4]。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的年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研究中的其他数据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评估结果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理人员的活力、奉献及专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3、6个月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MBI-GS工作倦怠量表评估结果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理人员的MBI-GS工作倦怠量表<50分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3、6个月观察组MBI-GS工作倦怠量表<50分护理人员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新入科护理人员是临床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护理人员,其面临的工作问题较多,因此工作状态也相对不够稳定,加之其需要学习的知识及适应的东西较多,因此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干预的方面也较多,尤其是工作状态的干预,不仅是关系到科室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关系到护理人员后期工作效果及工作态度、心理等多方面的必要指标,故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尤其应重视护理管理模式的选取[5-6]。循环改进管理理念是在循环改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模式,其更为重视对管理效果的不断提升,也更为重视管理过程中对被管理者需求的不断满足,因此,综合管理效果更具人性化的同时[7-9],其提升效果也更为明显。本研究主要观察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效果,循环改进管理理念指导下的管理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管理模式,其对护理人员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MBI-GS工作倦怠量表评估结果改善幅度明显更大,说明其在改善新入科护理人员综合工作状态中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效果较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投入感及工作倦怠感均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翠芬.导师式带教模式在急诊新入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5):2366-2367.

[2] 蒋伟亚,潘海燕,张荣花,等.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骨科新入科护士基础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1):70-71.

[3] 张宁,门海燕,王丽.PDCA循环在军队疗养院新入科非现役文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1, 20(5):409-410.

[4] 霍仙娜,贺秀菊,杜洁.细化新入科护士考核质量,提高护士上岗能力[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343.

[5] Shaw RJ,McDuffie JR,Hendrix CC,et al.Effects of nurse-managed protocols in the outpatient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chronic condi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nn Intern Med,2014,161(2):113-121.

[6] 宋均英.科室培训小组对新入科护士综合工作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1,17(6):81-82.

[7] 徐海红,边亚滨,杨华珠,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位准入管理研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4,29(4):7-10.

[8] 杨明.心内科新护士工作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136-137.

[9] 毛艳群,周小宁,滕筱丽,等.场景模块教学对新护士准入培训的效果[J].全科护理,2014,12(15):1435-1436.

(收稿日期:2014-08-14 本文编辑:林利利)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的46名新入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组)23名和观察组(循环改进管理理念组)23名,然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MBI-GS工作倦怠量表的评估结果。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3、6个月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MBI-GS工作倦怠量表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投入感及工作倦怠感均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循环改进管理理念;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177-03

新入科护理人员是临床护理人员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人群,其对于新环境的熟悉程度较差的同时,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较多初步走上工作岗位者面对基础知识向临床实践的转换,因此其面临的问题也较多,故对此类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尤其应重视管理方法的选择[1-2]。本研究主要观察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的46名新入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组)23名和观察组(循环改进管理理念组)23名。对照组的23例新入科护理人员中,男1名,女22名;年龄18~26岁,平均(23.1±1.8)岁;文化程度:中专8名,大专13名,本科2名。观察组的23例新入科护理人员中,男1名,女22名;年龄18~25岁,平均(22.9±1.9)岁;文化程度:中专9名,大专12名,本科2名。两组研究对象的男女比例、年龄和文化层次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即于护理人员入科之初即常规介绍整个科室的大体情况及工作流程等,并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特长进行充分掌握,指定带教指导人员,对其进行工作上的引导。观察组则以循环改进管理理念为指导进行护理管理,即常规进行管理后一定阶段即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估,然后将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找出解决方法,同时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然后实施改进后的管理措施,再分别总结与改进实施后的效果与不足,再进行实施,即整个管理过程处于循环进行的过程。然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MBI-GS工作倦怠量表的评估结果。

1.3 评价标准

①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包括17个评估指标,分别涉及对活力、奉献及专注方面的评估,每个方面均以分值越高表示表达程度越高[3];②MBI-GS工作倦怠量表主要对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及个人成就感等方面进行评估,总分<50分表示工作状态较好,50~75分表示轻度倦怠,76~100分为中度倦怠,>100分为重度倦怠[4]。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的年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研究中的其他数据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评估结果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理人员的活力、奉献及专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3、6个月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MBI-GS工作倦怠量表评估结果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理人员的MBI-GS工作倦怠量表<50分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3、6个月观察组MBI-GS工作倦怠量表<50分护理人员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新入科护理人员是临床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护理人员,其面临的工作问题较多,因此工作状态也相对不够稳定,加之其需要学习的知识及适应的东西较多,因此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干预的方面也较多,尤其是工作状态的干预,不仅是关系到科室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关系到护理人员后期工作效果及工作态度、心理等多方面的必要指标,故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尤其应重视护理管理模式的选取[5-6]。循环改进管理理念是在循环改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模式,其更为重视对管理效果的不断提升,也更为重视管理过程中对被管理者需求的不断满足,因此,综合管理效果更具人性化的同时[7-9],其提升效果也更为明显。本研究主要观察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效果,循环改进管理理念指导下的管理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管理模式,其对护理人员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MBI-GS工作倦怠量表评估结果改善幅度明显更大,说明其在改善新入科护理人员综合工作状态中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效果较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投入感及工作倦怠感均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翠芬.导师式带教模式在急诊新入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5):2366-2367.

[2] 蒋伟亚,潘海燕,张荣花,等.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骨科新入科护士基础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1):70-71.

[3] 张宁,门海燕,王丽.PDCA循环在军队疗养院新入科非现役文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1, 20(5):409-410.

[4] 霍仙娜,贺秀菊,杜洁.细化新入科护士考核质量,提高护士上岗能力[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343.

[5] Shaw RJ,McDuffie JR,Hendrix CC,et al.Effects of nurse-managed protocols in the outpatient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chronic condi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nn Intern Med,2014,161(2):113-121.

[6] 宋均英.科室培训小组对新入科护士综合工作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1,17(6):81-82.

[7] 徐海红,边亚滨,杨华珠,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位准入管理研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4,29(4):7-10.

[8] 杨明.心内科新护士工作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136-137.

[9] 毛艳群,周小宁,滕筱丽,等.场景模块教学对新护士准入培训的效果[J].全科护理,2014,12(15):1435-1436.

(收稿日期:2014-08-14 本文编辑:林利利)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的46名新入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组)23名和观察组(循环改进管理理念组)23名,然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MBI-GS工作倦怠量表的评估结果。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3、6个月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MBI-GS工作倦怠量表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投入感及工作倦怠感均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循环改进管理理念;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177-03

新入科护理人员是临床护理人员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人群,其对于新环境的熟悉程度较差的同时,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较多初步走上工作岗位者面对基础知识向临床实践的转换,因此其面临的问题也较多,故对此类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尤其应重视管理方法的选择[1-2]。本研究主要观察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的46名新入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组)23名和观察组(循环改进管理理念组)23名。对照组的23例新入科护理人员中,男1名,女22名;年龄18~26岁,平均(23.1±1.8)岁;文化程度:中专8名,大专13名,本科2名。观察组的23例新入科护理人员中,男1名,女22名;年龄18~25岁,平均(22.9±1.9)岁;文化程度:中专9名,大专12名,本科2名。两组研究对象的男女比例、年龄和文化层次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即于护理人员入科之初即常规介绍整个科室的大体情况及工作流程等,并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特长进行充分掌握,指定带教指导人员,对其进行工作上的引导。观察组则以循环改进管理理念为指导进行护理管理,即常规进行管理后一定阶段即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估,然后将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找出解决方法,同时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然后实施改进后的管理措施,再分别总结与改进实施后的效果与不足,再进行实施,即整个管理过程处于循环进行的过程。然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MBI-GS工作倦怠量表的评估结果。

1.3 评价标准

①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包括17个评估指标,分别涉及对活力、奉献及专注方面的评估,每个方面均以分值越高表示表达程度越高[3];②MBI-GS工作倦怠量表主要对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及个人成就感等方面进行评估,总分<50分表示工作状态较好,50~75分表示轻度倦怠,76~100分为中度倦怠,>100分为重度倦怠[4]。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的年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研究中的其他数据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评估结果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理人员的活力、奉献及专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3、6个月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MBI-GS工作倦怠量表评估结果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理人员的MBI-GS工作倦怠量表<50分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3、6个月观察组MBI-GS工作倦怠量表<50分护理人员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新入科护理人员是临床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护理人员,其面临的工作问题较多,因此工作状态也相对不够稳定,加之其需要学习的知识及适应的东西较多,因此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干预的方面也较多,尤其是工作状态的干预,不仅是关系到科室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关系到护理人员后期工作效果及工作态度、心理等多方面的必要指标,故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尤其应重视护理管理模式的选取[5-6]。循环改进管理理念是在循环改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模式,其更为重视对管理效果的不断提升,也更为重视管理过程中对被管理者需求的不断满足,因此,综合管理效果更具人性化的同时[7-9],其提升效果也更为明显。本研究主要观察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效果,循环改进管理理念指导下的管理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管理模式,其对护理人员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MBI-GS工作倦怠量表评估结果改善幅度明显更大,说明其在改善新入科护理人员综合工作状态中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循环改进管理理念在提升新入科护理人员工作状态中的效果较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投入感及工作倦怠感均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翠芬.导师式带教模式在急诊新入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5):2366-2367.

[2] 蒋伟亚,潘海燕,张荣花,等.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骨科新入科护士基础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1):70-71.

[3] 张宁,门海燕,王丽.PDCA循环在军队疗养院新入科非现役文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1, 20(5):409-410.

[4] 霍仙娜,贺秀菊,杜洁.细化新入科护士考核质量,提高护士上岗能力[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343.

[5] Shaw RJ,McDuffie JR,Hendrix CC,et al.Effects of nurse-managed protocols in the outpatient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chronic condi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nn Intern Med,2014,161(2):113-121.

[6] 宋均英.科室培训小组对新入科护士综合工作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1,17(6):81-82.

[7] 徐海红,边亚滨,杨华珠,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位准入管理研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4,29(4):7-10.

[8] 杨明.心内科新护士工作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136-137.

[9] 毛艳群,周小宁,滕筱丽,等.场景模块教学对新护士准入培训的效果[J].全科护理,2014,12(15):1435-1436.

(收稿日期:2014-08-14 本文编辑:林利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