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娜 李可璐 谢莹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媒体得以迅速发展,并以始料未及的速度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文章以新媒体的界定入手,通过分析新媒体背景下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利用新媒体建立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和谐信任的关系,有效改善辅导员工作,以期为高校辅导员运用新媒体这一新载体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 创新 辅导员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 新媒体的界定
学术界对新媒体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美国马赛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教授提出的“媒介融合”的概念清晰地解释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过去我们称网络媒体为第四媒体,以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而新媒体的内涵并不强调区别,而是一种融合,以网络为基础集多种媒体功能和无线通讯技术为新的媒介形态。该定义明确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不是互相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交叉补充的关系。
作为新媒体用户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他们受新媒体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同时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成为大学生社交的主要平台,促使大学生思维方式日趋多元化。新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宽广的交流平台,使人际互动更加多样、便利。大学生可以通过人人网账户、QQ账户、微信平台等多种方式及时获取信息,表达自己想法和评论他人想法。二是拓展自主学习、自由娱乐的空间,促使大学生日趋个性化。智能终端的普及进一步推动大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娱乐的发展,提供更多个人思考空间,促使个性化发展。
2 新媒体背景下辅导员工作的现状
2.1 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第一,新媒体带来大学生个体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加大辅导员工作难度。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大学生愈来愈多地使用与依赖新媒体工具及平台,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享受纯粹的个性张扬。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的思考方式,而是试着敞开心扉活跃于网络的各个领域,他们对社会热点充满了好奇与关注,对学校、对辅导员的各项工作充满了自己的思考与疑惑。他们借助于网络、手机短信、QQ、BBS、E-MAIL,(微)博客等新媒体,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觉轻松和便捷,解决问题的预想方式更趋自由;新媒体对大学生性格塑造影响深远,大学生日益追求和展示个性。这对辅导员快速统一大学生思想高效落实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新媒体随之而来日新月异的网络语言促使辅导员与时俱进更新知识。高校辅导员因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容易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敏感性。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日新月异,学生的快速反应与辅导员难以与时俱进形成鲜明的对比,直接导致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过程中障碍与困难的产生。
2.2 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
第一,新媒体为辅导员工作开拓社交平台,丰富思政教育方式。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辅导员开拓了新的工作平台,辅导员可以通过新媒体开拓新的社交平台比如QQ、微信、微博等等,开展学校工作事务的传达,与大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这种方式相比传统方式更快、更全、更乐于被接受。
第二,新媒体为辅导员提供学生活动的动态参照,便于及时了解学生信息。新媒体所实现的信息实时交互全面地展示了学生的各种动态,辅导员借助于该新型平台,与大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便于辅导员及时发现问题,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并最快速解决问题,为高校建立危机事件预警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3 创新辅导员工作的必要性
(1)是发展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的内在要求。在我国思政教育承担着弘扬主旋律的神圣使命,然而新媒体的日益兴盛,彻底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媒介环境,促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和自我化,这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建立系统的辅导员工作框架成了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应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现实要求。《光明日报》2011年将新媒体及其社会影响评为年度十大学术热点之一,认为它已成为触发全球社会变革的社会化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体对受众的认知结构、青少年的文化价值观及传统的艺术教育等等也产生了广泛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进行研究。新媒体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辅导员重新定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信息丰富、传播快速的新媒体时代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4 创新辅导员工作的路径
4.1 转变等级观念,树立新媒体时代平等自由的观念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两者是相对不平衡的关系,教师多给人以高高在上之感,学生很难对其说出心里话。而新媒体环境下的交流更为隐蔽,会给学生以平等的感受,有助于消除隔阂,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受新媒体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独立意识逐渐明显,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话语权的追求。辅导员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等级制度,摒弃传授式教导式的教育方式,要以“平视”而不是“俯视”的姿态面对学生,在传播信息和互动交流时体现出关心和亲和力。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学生高度的信任和充分的自由,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实现师生之间朋友般的情感。同时,新媒体使得学生与辅导员平时面对面交流时不好直言的话语可以通过微平台进行展现,既考虑了学生的逃避与不安心理,又方便辅导员对其加以正确开导与及时解决相应的问题。新媒体微平台的这一互动式交流,更好地加强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4.2 建立信息档案,从纸质档案向动态的信息档案发展
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信息档案。动态信息档案较于纸质档案便于查询与检索,亦能妥善保存。动态档案以office办公软件中Excel表格软件为主要工具,通过辅导员实时记载与学生谈话后的信息,在编辑表格的时候可以引入三维矩阵模型,即在同一份表格档案中的纵向(X轴)为各个学生的姓名学号等基本信息,横向(Y轴)为相对应的学生在某一时间内特定的状态,谈话的主题及原因,谈话结束后获取的成果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一个文件夹中为每一个时间段(Z轴)建立一份Excel表格档案。辅导员通过对比各段时间内某一学生的日常生活动态以及谈话主题的波动来立体式地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曲线。三维矩阵式的立体记录方式方便辅导员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书面基础。同时,也为其他想要快速了解学生信息的人提供了材料。
4.3 延伸交流内容,从学校事务的交流延伸到生活化的交流
新媒体所能提供的随时随地的交流便于辅导员与学生更自然地进行生活、学习、工作全方位的交流,而不再局限于学习相关事务。以往的工作中,辅导员需要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与询问才能获取相关内容,这导致了信息传达的滞后性及有限性。新媒体的发展为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生活化交流提供了桥梁,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是大学生之间进行生活感受交流的主要场所,也是最真实心态反映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发展为辅导员参与学生生活,分享生活情感提供了可能。辅导员通过QQ空间动态、微信朋友圈、微博、人人网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与学生进行生活上的交流,较于工作上相对正式的交流更多了几分随意与自然。
4.4 拓展交流方式,从辅导员对学生的单向交流拓展为师生间双向互动
第一,结合新媒体优势,打造新媒体语言。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传播者,对于教育传播者而言,应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新媒介素养,更加注重新媒体信息,紧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将新媒体运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传播过程的每一阶段,打造和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新媒体语言,并重视课上和课下对学生的观察,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将新媒体语言运用于各个层面。
第二,加强新媒体道德建设,提高媒介素养。新媒体的快速、广泛、便捷对我们管理新媒体,提高媒介素养提出了要求。有学者指出媒介机构、社会组织、受众都是新媒体的主体,其中,媒介机构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实施主体,社会组织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社会环境,受众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动力来源,因此要实现加强新媒体道德建设,提高媒介素养的目的,需要从媒介机构、社会组织、受众三方面下手。首先,加强对媒介机构的管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新媒体渠道,而尚年轻的高校学生还不具备完善的独立思考能力甄别新媒体环境中出现的大量信息,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国家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媒介机构发布信息的审核机制,尽量减少负面或者错误信息的宣传。辅导员也有责任帮助删选信息,正确引导,指导他们准确认识新媒体平台出现的各类资讯。其次,加强新媒体道德建设,提高媒介素养需要从源头入手,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学习和改善自身,形成正确的新媒体使用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理性思考理性评论的素养。
第三,以校园文化为契机,搭建新媒体平台。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实践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结合新媒体的发展优势,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播、引导和舆论功能。通过建设主题网站,挖掘校园新媒体等措施,利用新媒体的文化宣传、传播教育和信息沟通等功能来建设和创新校园文化,主动寻找两者的契合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课题:2014年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新媒体背景下创新辅导员工作的路径分析”的研究成果。项目代码ZX140501304009
参考文献
[1] 周光辉,周笑梅.互联网对国家的冲击与国家的响应[J].政治学研究,2001(2).
[2]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 周红霞.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教育探索,2011(7).
[4] 教育部社政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韩永进.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J].华章,2014(1).
[6] 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