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平 汪贵权 张 丽
南河三桥建设项目是湖北省干线公路网303省道襄谷线谷城绕城一级路改建控制性工程,是湖北省谷城县第一个采用BT模式的公路工程。建设南河三桥对优化全省干线公路网,“融通襄阳、联通南阳、沟通十堰”,加速形成“1小时经济圈”具有重要作用。对南河三桥建设标准化管理进行研究,有助于加快南河三桥的建设速度,提高南河三桥的建设质量,减少失误,降低成本,充分发挥南河三桥的标准化建设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进一步落实和拓展,全面提升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和行业文明形象,加速实现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
南河三桥起点位于303省道襄谷线谷城县城关镇茶庵村K61+849处,在南河北岸河堤处与北辰大道衔接,终点桩号为K62+635。桥梁全长786米,桥梁设计为27.5米宽,行车道24米,两侧各1.75米宽人行道。上构为26×30米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箱梁,下构为圆柱墩配钻孔桩基础(直径1.5米),桥台采用承台分离式桥台及桩柱式桥台。施工工期为20个月。
(1)参建单位驻地建设。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招标文件要求和投标文件承诺,分别固定了办公场所,统一配备了办公自动化设备,依据各自职能将室内平面图、组织机构框图、质量自检体系框图、安全管理体系框图、工程进度柱状图、工程管理曲线图、晴雨表图等图表统一装裱上墙。100多项管理制度成册,主要制度上墙。办公区和生活区的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配置齐备的消防、安全、保洁器具,达到安全、卫生条件,各项管理明确分工,任务落实到人,宣传、休闲、娱乐阵地有选择性的配置。
(2)场地建设、物料堆放、施工便道建设。场地建设主要包括梁板预制场、钢筋加工场、混凝土拌和站3个场地。根据工地现场情况布设,作业区围挡封闭,在明显位置设置了工程概况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五牌一图”,公布质量、安全监督电话。区内细分梁板预制区、存梁区、钢筋加工区、材料堆放区、废料仓等。物料堆放按堆放区、加工区、半成品、成品堆放区流水线布置,加工的半成品按种类、规格分别搁放整齐,搁置在物架上,并挂标签牌。加工场内弯曲机、弯切机及易燃易爆场所等设置禁止标志和明示标志。施工便道平整、畅通,可以满足连续作业的需要。
(3)工地试验室建设。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配备相应的工地试验室和试验设施设备,满足试验资质要求和施工实验的需要,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重要实验设备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悬挂上墙。
(1)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现场各作业场所及重大危险源施工场所设置明确的安全标志牌、危险告知牌。各项作业按施工安全作业方案进行,遇到特定情况参照规范性要求补充完善。
(2)文明施工。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广泛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施工现场挂牌施工,凡进入施工现场和施工作业人员一律配戴安全帽。施工作业区及施工便道经常洒水除尘,桥梁的基础钻孔施工设置泥浆池,不随意排放泥浆。主要作业岗位和出入口在合适地方悬挂人性化、文明化标语。
业主及监理经常巡查,各施工现场实行旁站监理,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技术交底,按照监督规范检验程序、标准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和纠正,每道工序严格执行自检和报验制度。
(1)人员管理。施工和监理单位所派遣人员必须达到资质要求。项目经理持有建设部核发的一级注册建造师证,总工持有高级工程师证,试验人员持有试验检测工程师或检测员证书,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持有安全生产管理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同时,经常对上岗人员进行检查,对不合格人员及时调整清退。
(2)规章制度。根据本项目特点建设单位制定了建设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廉政建设管理等制度。监理单位制定有监理职责、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监理程序,质量、进度控制流程。施工单位制定了详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
(3)信息化及档案管理。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参建单位实行联网管理,各方面管理信息能动态收集、实时发布、实时监控、实时统计,施工原始记录、质检资料、试验检测资料、技术交底资料、安全交底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各种档案资料、合同管理文件资料齐全。
施工单位建立原材料进场台账,每批钢筋、钢绞线、型钢等钢材均办理进场手续,并要求提供产品合格证。每批水泥须由同一厂家、品牌、规格和生产批次的水泥组成,进场时必须提供产品合格证。各类材料进场执行质量报检制度,按照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材料与未检验材料应分别堆放,不合格材料不得入库和使用。
谷城县委县政府对南河三桥建设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全县的重点工程,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谷城县交通运输局和公路管理局负责工程管理,谷城县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负责回购,县财审中心负责工程计量和变更审计,襄阳市交通运输局和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处为行业主管。
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按合同承诺制订标准化工地实施方案,通过督促落实建设标准化,加强工程造价、资金控制、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管理。设计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地确定设计变更,保证设计后期服务质量。施工单位强化精细化管理,加强施工组织和施工过程控制,通过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施工标准化,实现工地管理规范、施工现场文明、质量安全管理到位。监理单位对施工规程、施工工艺、参与施工人员、材料检验与混合料制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现场监管,落实建设标准化的各项要求。
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通过经常对职工进行质量、安全、技能、技术文化的培训教育,落实上岗培训制度,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人员素质。通过严把过程检验和试验,严格监控施工的每一过程、每一工序,变施工质量的事后检验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了标准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隐患曝光、专项整治、奖励罚款等手段,促进参建单位做好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定期组织对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应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整改完善、不断改进,使项目达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的达标要求。
推行标准化,督促参建单位多次组织学习管理规范,按标准化指南的要求进行施工过程控制,加强了质量、安全“自检、互检、交接检”,真正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推行标准化,施工现场及便道经常洒水,保证清洁,减少灰尘污染。设置泥浆池,泥浆不直接排入河道。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消音措施,同时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以防噪声扰民。严格在红线范围内施工,开挖线与砍伐范围保持一致,保证施工段范围内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保持原貌,从而有效地建立了质量控制有序、安全文明环保、心情舒畅的施工环境,并让“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能够自动生成,文明工地建设、和谐公路建设得以实现。
通过标准化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使工程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提高了自动化机械施工水平,工作效率提高,劳动强度和施工成本降低,加快和推进了技术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对现场施工管理能更准确、快速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既为公路增添亮丽的风景,又突出了人性化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了重大建设项目的良好社会形象。
(1)建好“一个平台”,奠定信息化管理基础。建立统一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HCS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和现场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参建单位的网上办公自动化,远程交互视频会议日常化,合同、计量、变更、材料和资金网上管理程序化,桥梁上部、下部施工及预制梁场视频监控动态化;实行了试验检测人员指纹考勤管理和试验检测数据的信息化,达到了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2)严格“两个准入”,强化设备材料源头控制。对预制梁模板、龙门吊车等大型工装设备和钢材、水泥等主要原材料的准入资格严格审查把关;施工单位规范物资材料的采购行为;监理单位监控材料质量标准,从源头上保证了工程质量。
(3)强化“三个集中”,实现质量安全集约管控。按照“工厂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原则,注重顶层设计,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各中标单位通过规范场地面积、配套设施、生产能力、区域划分,实行钢筋集中加工、梁板集中预制、混凝士集中拌合,充分体现了“管住一个点、控制一大片”的质量安全控制理念。
(4)落实“四个标准化”,严格重点环节监管。开展标准化设计,全面实现了设计服务的组织、程序、文件、信息的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工地,对施工驻地、工地试验室、便道(桥)建设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提出具体要求,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落实标准化工艺,针对不同的地质地形、工程项目和工序特点,统一规范桩基、立柱等各项工序的工法,分门别类地制订标准化施工工艺。实施标准化监理,要求监理人员配备专业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现场管理科学化和信息管理网络化,确保了监理工作的正常、稳定、有序运行。
(1)健全质保体系,强化分级监管。建立健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责任明晰、控制严谨、分级负责的三级质量组织保障体系,明确参建各方和人员的职责、权利及义务,确保了建设有章可循、规范运作。
(2)落实“六项制度”,强化过程监管。通过落实“首件验收制度、质量巡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现场交流会制度和工程质量考评制度等”6项制度,不断强化施工过程控制,严格现场监管,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3)严肃监理履职,强化现场监管。监理单位狠抓开工报告、现场旁站、工序签证、实体验收“四个关口”,全面落实监理工作“四控两管”职责。对质量不合格的严肃处理,该返工的返工,坚决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评,对于因对弄虚作假、严重脱岗、离岗和由于工作失职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监理人员坚决予以清退,并追究其监理单位的连带责任,确保了质理和安全保持在控、可控。
(4)严格质量检测,强化试验监管。充分发挥建设单位中心试验室、监理工地试验室和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三级试验检测体系的作用,做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指导施工。
(1)围绕安全防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设置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责任考核制度,对各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季度考核、年度考评,奖忧罚劣。
(2)围绕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以开展“平安工地”建设、“安全生产月”、“打非治违”等活动为载体,采取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制作安全知识展板、举行讲座等形式,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教育培训;落实“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建立动态作业人员管理台账,规范安全操作行为,杜绝违章作业,并强化安全防护、安全逃生理念,不断增强了全员安全意识。
(3)围绕安全隐患排查,规范安全生产行为。认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桥梁高空作业、吊装、支架、挂篮等复杂工序和高危作业的隐患治理;建立高危工程档案,严格落实高危工程管理与销号制度,对重点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4)围绕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建立应急机制和应急救险突击队,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完善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管理要点,坚持领导带班值班制度,落实关键部位的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提高了参建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标准化管理是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规范管理、技术、作业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标准,推动内业资料与工序同步实施,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促进工程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达到工程优质、工艺美观、安全稳定、环保达标、资料完美、阳光和谐的工作目标,全面提升了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和行业文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