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助推我国新城镇化建设升级

2014-11-18 12:36赵巍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8期
关键词:临空城市群机场

□赵巍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城镇化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及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的整体思路,在继续提升现有特大城市群整体功能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培育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城市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城市群将是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的重点和优化开发区,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纽带,对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随着航空运输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城镇化发展将激发对航空运输的巨大需求。作为航空运输网络节点的机场对拓展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发挥重要作用,是城市群连通航空网络覆盖国内、拓展国际的关键通道,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更成为我国众多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一、新城镇化发展对综合交通及航空运输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近20年来每年以1%的速度递增。截至2012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超过7亿,城镇化率约52.6%,我国将步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明确提出了科学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化区域发展格局。

综合交通是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运输的发展将带动城镇的商业、贸易等物质交流,活跃市场经济,促进人口向城市聚集,提高城市化水平。

航空运输是我国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快速、便捷、舒适、安全及天然的国际性特征,航空运输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和产业升级的驱动,航空运输的比较优势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以17.5%、15.9%和14.9%的平均速度增长,民航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运输方式。2010年,我国民航的运输总周转量就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居民消费升级,将激发对航空运输的巨大需求。根据国际经验,居民人均乘机次数与城镇化率呈正比关系。以美国为例,1950—1970年美国城镇化率由59.6%升至73.6%,美国民航在此期间实现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城镇人口集中将给民航运输带来发展机遇,未来20年我国民航仍将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城镇化将驱动居民总体消费加快增长,加速消费升级趋势,快捷、高效的航空运输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机场体系提升城市群连通性

国家新城镇化“两横三纵”的格局即以沿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3条纵轴,以主要城市群地区为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的多元、多极、网络化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使经济增长的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人口和经济在国土空间的分布更趋集中均衡(如图1所示)。

图1 “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布局图

航空运输在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连接和城市群与世界的连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加速,航空运输的发达程度对内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对外是提升国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012年,我国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3.19亿人·次,货邮运输量541.60万吨,运输总周转量608.16亿吨·公里,我国国内航线客运量位列世界第2名。

我国现有机场体系初具规模,机场分布与城市群发展布局相一致。2013年底,全国共有机场192个,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主的北方(华北、东北)机场群,以上海为主的华东机场群,以广州为主的中南机场群,以成都、重庆和昆明为主的西南机场群,以西安、乌鲁木齐为主的西北机场群(如图2所示)。机场群效应明显,基本覆盖了我国城镇化战略中90%以上的重点城市群。同时,机场体系依托功能完善的枢纽、干线、支线机场的网络,大、中、小层次清晰的机场结构,能够全面覆盖“两横三纵”的城市群布局发展的需要。

图2 全国机场群布局规划分布图

至2020年,我国机场总数将达244个,机场与城市的发展将更加协调,社会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能够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所服务区域的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82%、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总量的96%。

三、机场口岸助推城市群辐射全球

目前,我国有一批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以提升城市在国内、国际城市中的地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然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总体城市竞争力仍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世界的竞争以城市群为单位展开,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世界级城市群”的支撑,国际化成为城市群发展极其重要的一环。根据国际经验,大型城市群与大型枢纽机场往往相伴而生,大型枢纽机场是提升城市群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航空运输在国际客货运输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性,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航空运输已成为衡量区域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2012年,我国民航国际运输总周转量1944880万吨·公里,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5598万人·次,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414万吨,国际航线客运量和国际航线货运量分别位列全球第7位和第4位。

机场口岸是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窗口。目前,我国对外开放的机场口岸62个,机场对外开放率34%,机场口岸占各类开放口岸总量的22.4%(如图3所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机场口岸,通过机场口岸出入境的人员、货物在出入境人员和进出口货物总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

图3 我国机场口岸分布

机场口岸是城市群进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航空运输推动现代国际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与世界接轨起到关键作用。随着全球高附加值、高时效货物市场的增长,全球国际贸易货物价值中的40%是通过航空运输方式实现的。我国致力于将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从10.4%增加至15%,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航空将发挥关键作用。未来众多的高科技新兴产品由于体积小、附加值高、运输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对航空运输的依赖性将愈来愈强。

大型机场已经成为所在城市参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战略性资源,成为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伦敦希思罗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香港机场等。经济全球一体化使得跨国企业更多向发展中国家布局,机场能够很好地直接与国外的大城市相连,机场是将城市纳入全球产业链的主导环节。

四、机场临空经济区成为城市群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城市群进程中,实现区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关键,因此积极寻找区域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至关重要。机场除了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

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机场周边区域正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和人口集聚地,产生巨大的人流和物流。机场规模越大,对地区经济的贡献也越大。国际机场协会(ACI)研究显示: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1.3亿美元的经济增长和2500个就业岗位。2010年,美国机场及相关领域创造了1050万个工作岗位,占美国劳动力的7%以上;机场创造GDP1.2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8%以上。在我国,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18.1亿元的经济效益和5300多个相关就业岗位。

1991年,美国学者卡萨达提出了“第五波”理论,即继内河航运、海运、铁路及高速公路四波依次兴替之后,新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崛起的重要因素是依托机场,形成发展的第五波。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蒸汽机和铁路技术的变革导致铁路沿线“煤铁复合型经济”的兴起;航海技术的成熟导致沿海、沿江地区“临海经济”的繁荣;航空运输的普及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导致机场附近“临空经济”的大发展。

通过多种产业的综合开发引进,大型机场周边可以形成具有带动力和辐射力的临空经济区,通过引导和聚集航空配套、临空制造及现代服务业等相关的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相结合,以航空、物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

临空经济可以对城市群产生积极的产业聚集效应和城市布局优化效应。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现已初具规模,目前有40余个机场周边规划了临空经济区。在一些核心城市形成的临空经济集聚区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如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上海浦东临空经济区、广州花都临空经济区、深圳临空经济区等(见表1所列)。

五、规划布局机场建设,助推城镇化发展

1.加快机场建设规划,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在未来的20~30年中,我国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镇。然而,我国的机场数量远远低于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截至2011年底,我国机场密度为1.9个/10万平方公里,不足美国的1/3,甚至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为此,应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对民航运输的网络规模、运输能力和机场节点进行适度超前规划和建设,以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表1 全国主要临空经济区经济发展增速比较

2.合理布局机场体系,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

要围绕城镇化发展“两横三纵”的主骨架和若干个城市化地区及城市群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逐步推进机场体系建设。促进五大机场群平衡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航空枢纽,促进多区域机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打造三大国际枢纽,作为亚太航空运输中心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加快发展20~40家区域枢纽机场,深入发展30~60家具有特色功能的机场,服务于区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围绕机场建设新一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机场是综合交通运输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发挥航空运输优势,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空铁联运、空地联运),将机场打造成为汇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零换乘、无缝隙”的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要扩充机场的交通枢纽功能,延伸综合交通枢纽为城市综合体,建设特色航空城。航空城作为新兴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城市经济优化、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建设绿色低碳生态机场,适应生态城市群发展需要

为确保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城镇化要体现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等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100多个机场需要新建和改扩建,机场建设中要克服能源、噪声、碳排放、土地及地面交通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实现机场的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发展乃至废弃的全寿命周期内,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并适航、服务人性化、按需有序发展,能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且社会经济效益良好。

猜你喜欢
临空城市群机场
机场罢工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探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