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在中央戏剧学院已经施行了近20年,不可谓不长,也不可谓不短。鉴于培养模式不断探索与创新的精神,以及由此而取得的成果,使中央戏剧学院被授予成为中国唯一的音乐剧表演教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区。
中央戏剧学院之所以有了这样的称谓,是因为从教学伊始,学院就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学院清楚音乐剧的属性——商业创作。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握在认识且驾驭音乐剧艺术规律的同时,注重对音乐剧创作、市场运作管理人才的培养。
近几年来,创新实验区又恰逢国内与国际环境的双重优越条件。其一,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艺术院校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音乐剧教学即在这种良性的环境中,逐步向建立一条产业化与教学研究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迈进;其二,临近我国的韩国音乐剧市场突飞猛进,首尔已经成为继美国纽约、英国伦敦西区、德国汉堡之后的第四大音乐剧城市。这些有力的条件,对学院的教学产生了不小的刺激推动作用,为学院最终实现将创作作品推向社会、服务社会,为国内外音乐剧演出市场输送大量优秀导表演人才、舞台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迈进。
一、表演剧目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音乐剧表演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表演教学中,通过音乐剧片段到成品的教学,培养适应音乐剧产业化发展的优秀音乐剧人才。
音乐剧成品剧目(大戏)教学应以各门专业课的教学为基础,逐步解决台词课和声乐课中的矫正口音、气息和发声、咬字和吐字归音;视唱练耳课中的识谱能力和音准;形体课中的体能和舞蹈技术及芭蕾与爵士舞的基础训练;表演课中的天性解放、创作素质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音乐剧片段来锤炼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音乐剧成品剧目教学旨在培养音乐剧表演专业学生完整全面地接触音乐剧剧本,通过实践最终完成全剧创作及演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解决如何运用声乐、形体、台词和戏剧表演,配合舞台美术的灯,服,道,效,化以及多媒体等综合手段来表现剧中矛盾冲突、故事发展,以塑造出鲜活生动的舞台人物形象,来展示出人物真诚的内心情感世界。教师在排练过程中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习音乐剧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方法,共同探索音乐剧特有的表演技巧,歌与舞、台词与歌唱转换等的技巧,使他们初步驾驭音乐剧中的各种人物,而此时音乐剧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属性对演员将会是极大的挑战。
下面我将围绕几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与感想。
(一)剧本选择
在成品剧目教学(大戏)的最初,应清醒地认识毕业大戏就是一道通向社会的大门,它可以检验通过我们的教学是否培养出了在社会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演员,这些演员是否能被社会认可。因此,务必要根据每班的学生特点来选取适合的剧目类型。即在音乐剧片段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类型剧目去发现和培养学生们的能力,才能正确选取与他们本质最接近,最能轻松驾驭的作品。
2013年年底,我们选择了适合当届学生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拜访森林》。该剧是美国概念音乐剧词曲创作大师桑德海姆的经典之作。其一,这部音乐剧采用四个很著名的格林童话《大灰狼和小红帽》、《灰姑娘》、《杰克和魔豆》、《长发姑娘》的人物和基本情节,把这些本来毫无关系的人物,用《面包师和巫婆的故事》中面包师找来破掉巫婆诅咒的四件东西连串在一起,构成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原本互不相干的人物,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共同走进一个新的故事,又非常巧妙的运用带有讽刺喜剧色彩的手法,绘制了一幅"成年人的童画故事,使它具有了很好的观赏基础;其二,在音乐上,剧中充分融合台词和歌词,使得台词体现出说唱歌曲特色。歌曲中包含大量角色的内心活动;其三,人物形象较为丰满,有众多角色可以给演员塑造,使全班同学都有锻炼与展示的机会,与那些主要人物十分突出的名剧相比,这更适合作为教学演出剧目,同时它又是在音乐演唱和表现上有一定难度的作品,以促使学生更向上攀登。
(二)剧本分析
分析剧本是表演创作的基础。在分析剧本之前应收集大量相关资料,之后才进入到研究理解的阶段。在阅读分析剧本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判断力、思考力,联想力,培养了创作思维能力。正确分析剧本,首先要理清剧本的思想立意,时代背景,规定情境,中心事件,矛盾冲突,贯穿行动,最高任务,以及风格体裁;之后要把每个登场人物掰开揉碎,详细地写出扮演角色的小传(即人物内外部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行动的发展线索等,以及人物在全剧中的位置、与他人的关系等。)其中,对人物的内外性格特征及其行为方式的展现,人物的内心欲望和思想情感等是分析的关键。同时老师要根据他们各人的气质,特长给予恰当的角色。而作为《拜访森林》这个剧目是有一定难度的,它有深邃的主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蹦蹦跳跳的儿童剧,这更需要演员更深刻的理解和表现力,以便步入社会时,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音乐分析
做好音乐剧的音乐分析,学生需要准确把握全剧音乐结构和风格,同时找到抒发思想感情的支撑点,即找到歌唱方式与台词的对接,并通过真实的舞台行动外化出内心的真实行动。分析音乐的最终结果,既能使学生们根据角色的特点把握演唱风格,又能使学生随着音乐风格的变化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音乐分析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在没有音乐与节拍的情况下,处理好全剧的表演节奏。因为处理好有音乐节奏和无音乐节奏与表演节奏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它是掌握音乐剧表演节奏的关键。音乐节奏限定表演节奏,无音乐节奏也限定表演节奏,演员始终都会在有音乐的环境下和无音乐的坏境下,严格遵守在节奏中歌唱、表演、舞蹈。
在演唱方面,音乐剧的演唱一般采用胸声唱法,也就是我们知道的真声唱法。在加强中低音区训练的同时,加强胸腔共鸣能力,以便更好地用更自然的声音与观众产生和谐的共鸣。声乐基础教学和成品剧目演唱教学应该是各司其职的。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优秀的声乐老师不一定能够胜任剧目课的教学。剧目演唱的前提,是对全剧及角色本身有深刻的理解,因为音乐剧的演唱不是一首歌曲,而是在讲述发自内心的独白,最重要是要推动剧情的发展。因此,演唱训练应该加强音乐理论、乐理、和声、视唱练耳,特别是重唱和合唱。其中,合唱和重唱部分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加大训练力度。
正因为音乐是一种诉诸于感情的艺术,所以剧中的主要歌曲往往会被人们传唱,随之,这部剧就会被人们所期待,所喜爱。因此,对音乐的掌控,常是音乐剧获得市场成功的关键。
(四)形体分析
通过教学使学生们认识到音乐剧的形体表达不是简单地跳一段舞,或者剧中舞蹈有风格和技巧就足够了。音乐剧的舞蹈部担当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是叙事性,它的作用是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其次是表现性,舞蹈应体现人物的形象与个性。因此,教师要在完全解决学生们的舞蹈节奏、动作、风格、技术、调度之后,帮助同学们自由的塑造出有个性、有情感变化立体的人物,并在展现人物中推动剧情发展。学生们能认识、创造音乐剧形体语言和是非常必要的。在帮助同学们掌握芭蕾舞、踢踏舞、爵士舞,街舞,现代舞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舞等舞蹈元素的基础上,了解舞台上的每一个空间,甚至每一个道具布景与舞蹈的融合,展示出有生命力的形体语言。
尤其在当今人们对形体和舞蹈的欣赏与渴求大大超越往昔,有特点的形体设计和舞蹈安排会更加激发观众的欣赏热情,是市场繁荣中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
(五)音乐剧演员的特殊性
首先,挑选演员是至关重要的。成品剧目教学中,演员的体能、演技、唱功等方面会受到严格的高水准的考验,因此,挑选演员成为了保障演出成功的最关键要素。音乐剧演员需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一旦被选中角色,哪怕是最小的角色,都需要有超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耐得住诱惑,为了维持体重要能够控制饮食,为了角色形象不能改变自己的造型等等,一切都要以服务角色为出发点。
一旦走入社会成为职业音乐剧演员,他们需要有超强的竞争力和承受力,因为他们将面临可能只是B角、替补和超级替补演员(熟知所有演员的行为动作,发生突发情况时,可替代场上的任何一名角色)的身份。因此树立和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与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超级替补演员,更要有极高的敬业奉献精神。音乐剧一经商业制作,每个演员分工细致、明确,各个岗位彼此合作、配合,才能使整个剧目获得艺术及市场的成功。
二、成品剧目教学中的全局观念
在成品表演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树立学生的全局观念,培养与舞美、灯光、音响、化妆、道具、服装、宣传、剧场前后台等各职能的高度配合能力。尤其强调学生在演出中完全服从舞台监督指挥。
如果给舞台监督一个定位的话,恐怕没有比“全才”这个词最合适的了。一旦演出开始,台前幕后便只能唯舞台监督之命是从。他就是舞台经理,全面掌握演出时舞台上的一切变化。面对国内急缺舞台监督人才的状况,学院加强了这方面教学的力度,将艺术管理专业更名为戏剧管理专业就证明了这一点。
(一)感受共同创作过程
选定剧本《拜访深林》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与安排下,学生们便开始了共同创作过程。从翻译剧本到填写歌词,从舞台管理到市场宣传,全部是由在校生共同承担完成的。
这一过程正是如今音乐剧商业制作的基本流程,选择在校生的加入,是为了让他们更早的适应当今市场的商业化制作。
如负责舞台监督的学生,根据导演的计划,制作出非常周密的排练日程表,和各个部门沟通日程安排,并记录演职员的出勤。在排练现场,每天记录更改过的台词和歌词、演员们的上下场路线、新增加的小道具等等,当演员们完成了舞台上的创作任务之后,他们还要整理日志,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所有的主创人员。十分辛劳认真。
学生们共同努力,互相帮助,在排演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而且增强了对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彼此敬意之情。尤其是对参加表演的同学们,对音乐剧职业演员的素养有了潜移默化的认识。他们不仅学会了表演,更学会了在充分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表演。这样和谐的创作过程正是当今商业制作所需要的,各部门之间互帮互助,各司其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商演的圆满成功。
(二)完成角色到演员的再创造过程
通过完成《拜访深林》的成品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艺术素养,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提高了学生们想象力、创作力,培养了学生们作为一名合格职业音乐剧演员的职业道德,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到音乐剧的魅力,使他们更加深爱自己职业——音乐剧的发展道路,这与我们培养音乐剧高素质人才的初衷是吻合的。与此同时,学生们将这种热爱与执着的精神又带到了舞台上,完成了舞台人物的再创造,这时的他们已经知道,演出质量是保障票房的决胜法宝之一。当大幕拉开,正式公演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同学们已经顺利地通过了那扇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大门,他们自己拉开了大幕,登上了舞台,并完成了辉煌的表演。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排演中学会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完成舞台人物的再创造就是这种思维模式的具体应用,因此,排演《拜访森林》是我们对于音乐剧商业化属性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虽然在中文翻译上还存有一定的不足,这也正是因为音乐剧目前在我国面临的挑战多,威胁多,但同时发展的机遇也多,在日后的不断探索中,它必将升温、发展、进而稳健的走向成熟,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三)中文版的再创造
我们十分希望能选一部中国的原创音乐剧作为毕业大戏,很可惜,供我们选择的具有中国音乐剧原创标志性的代表作品还未能出现,我们只好在西方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中选择,并不是“描红”,而是做成中文版。但是,有一条准则是,要做成中文版就必然要在严格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再创造。
再创造的前提是,增强表演成品教学中的版权意识,学习运作程序,包括购买版权。要发展音乐剧产业,首先要建立起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要有知识产权的维权意识。这些对于探索中国音乐剧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很有现实和战略意义。国内戏剧界对于音乐剧这种后起之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艺术品种,可以通过中文版的形式,做更加细致与深入的研究,我们相信,最终,中国艺术家、音乐剧同仁,将会遵循这种艺术应有的创作规律,以本民族的艺术财富为素材,创作出我们自己的音乐剧。
做成中文版就必须在严格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再创造。中文版对于戏剧界来说,也是一种近距离的学习和研究方式。做中文版演出,同样要经过规范的运作程序,包括前面提到的购买版权问题,一定要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制作,以市场规律安排排练及演出;重视版权核心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授权制作进行商业演出;尊重原创编剧、作词、作曲、编曲、舞美、灯光、服装、化妆及衍生品等的著作权、专利权、创作权,等等这一切涉及商业规律与创作规律的新课题,需要我们在教学与实践中研究,也只有在教学与实践中才能更好地研究。
引进外来音乐剧,用母语来展示,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做出了榜样,日本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城市都有音乐剧演出,一票难求;韩国首尔一条街上有50家剧院在演出,至少有一半是音乐剧,同样火爆。原因之一是其剧目精彩;另一原因是本土化的歌词观众看得懂听得明白;此外他们都有团结一心、埋头苦干的、耐得住寂寞的团队。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繁荣,需要有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强大支撑。对音乐剧艺术规律的认识水平和驾驭能力,音乐剧创作人才的培养,剧目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音乐剧产业和市场的成熟度等等,均属于软件建设,而剧场和演出设施,制作条件,资金来源等等,属于硬件建设方面。
音乐剧创作人才培养的模式应该以上述两方面的需求而设定。而成品教学正是这个模式中的主干,立足本职,同时立足本质,是我们这一代教师的职责。我们有幸赶上了音乐剧教学与实践的开启之年,我们有幸成为了音乐剧教学与实践的探路者,我们将通过我们辛勤的耕耘,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
依然记得我走进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班教室时的情景,依然记得我们的成品剧目《想变成人的猫》开幕时的场景,一晃19个年头过去了,如同马拉松选手的训练一样没有尽头。是的,作为培养音乐剧演员的教师,我们同样都是职业的马拉松选手,我们也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坚强的意志力,身体机能和高超的技术,以及一副马拉松式的铁嗓子;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有能分辨每场演出面对不同观众产生的异样感的能力,随时调整自己的创作激情,和观众一起共同体验快乐与痛苦的过程。我们外表是铁做的,随时接受自己意志与伤病的极限挑战,我们内心却是热血包裹的善良心灵,随时接受自然意志与酸甜苦辣带给我们的考验。让我们就这样走进森林中,带着我们的深度思考,去完成我们未知的继续探究吧。
作者简介:
赵永斌(1964-),男,汉族,哈尔滨市人,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现任教师。讲授课程:戏剧,音乐剧表演,爵士舞基训、音乐剧舞蹈。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5音乐剧导演专业,作为东方歌舞团独舞领舞及歌唱演员曾多次代表国家出访演出。中戏毕业后受聘于日本四季剧团及日本东京迪斯尼百老汇剧院担任主要演员,曾领衔主演及参演过《想变成人的猫》、《西区故事》,《狮子王》、《Aspects of Love》、《Encore》《Big Band Beat》《II Traovatore》《Un ballo in maschera》等多部音乐剧以及歌剧作品。
导演过音乐剧作品有《Spotlight》(日本)、《Musical Camp》(日本)、《春之觉醒》(中国)、《拜访森林》(中国)、《红男绿女》等(中国)、多媒体儿童音乐游戏剧(我爱寓言)等。(保利院线)。中文版《妈妈咪呀》舞蹈总监等。并曾担任过上海世博会彩车游行《Parade》的总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