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婷
HAN Xueting.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Shenyang 110032,China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的应用不仅保证了危重新生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静脉给药和营养,还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常规置入部位为肘部静脉,但临床发现一部分适合PICC置管患儿的肘部静脉条件差,我们尝试应用头皮静脉进行PICC置管。
选取2012年5~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肘部置入PICC导管的26例患儿作为肘部置管组,其中男18例,女8例,日龄179~253d,体质量1.15~2.68kg。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因肘部静脉条件差经头皮静脉置入导管的26例患儿作为头皮置管组,其中男15例,女11例,日龄182~256d,体质量1.25~2.80kg。52例患儿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异常。52例患儿中新生儿宫内感染性肺炎23例,肺透明膜病18例,新生儿重度窒息4例,脓毒症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1例,高位肠梗阻1例。2组患儿性别、日龄、体质量及出凝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组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r规格PICC包,操作由同一组经过培训的中级以上职称的高年资护士进行。①经肘部静脉置管。将患儿置于开放式辐射台上,患儿平卧,头偏向穿刺侧,双上肢与身体呈90°,测量置管长度,从预穿刺点到胸锁关节外加0.5~1.0cm[1]。消毒穿刺侧手臂、手掌、手指、肩胛、腋窝,铺无菌孔巾,剪导管,冲导管,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送针,撤针芯,将导管轻柔缓慢地自导入鞘送入到达测量长度。②经头部静脉置管。将患儿置于开放式辐射台上,剃除整个头皮毛发,头偏向穿刺对侧,测量置管长度,从穿刺点沿大致的静脉走向经耳到颈部,转向右胸锁关节,再到第二肋间[2]。局部消毒直径5~8cm,铺无菌孔巾,剪导管,冲导管,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送针,撤针芯,将导管轻柔、缓慢地自导入鞘送入。当导管送至4~5cm时,将患儿颈部拉伸、同侧手臂上举,送至8~10cm时将患儿侧卧,头偏向一侧,继续送管至预定长度。如回血通畅,退出导入鞘,用纱布按压止血,固定,摄胸片确认导管尖端的位置。
①穿刺时和穿刺后穿刺部位出血情况。②置管情况。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视为置管成功。③术后72h内,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发生静脉炎。④观察粘贴敷料的导管局部皮肤是否有皮疹、发红、破损。
应用SPSS17.0系统软件,通过校正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
头部置管组术中出血、术后渗血、皮肤过敏或破损例数少于肘部置管组;2组置管成功例数、发生静脉炎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新生儿血管细小、皮肤薄、皮下组织娇嫩,采用传统的外周静脉输液方法,不仅易发生液体渗漏,而且反复的穿刺增加患儿的痛苦,影响患儿的生理稳定性[3]。因PICC导管具有留置时间长、感染率低等优点,应用于新生儿静脉输液安全、有效。
2个部位置管的操作步骤无特殊区别,而头皮静脉较肢体静脉易固定,便于穿刺[2]。但由于头皮静脉分支较多,操作难度更高,会出现外测量不准确及送管困难,导致导管尖端不能到达上腔静脉。由此头皮静脉置管时的体位至关重要。由于颈内外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呈“T”字形,故送管常规要将右侧上肢上举靠近头部,避免导管进入上肢静脉[4],以提高经头皮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穿刺成功率。2组置管成功例数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校本量小有关,有待进一步检验。
经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术中及术后出血例数均多于经头皮静脉穿刺,可能与肘部关节活动度大于头部有关。4例经头皮静脉穿刺出血是由于置管时患儿剧烈哭闹引起。
国外文献报道[5],随着PICC维护技术及理念的不断更新,静脉炎现已取代导管堵塞成为引起PICC拔管的最常见的并发症。该研究中,有部分患儿于置管72h内出现静脉炎,根据《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中关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静脉炎的分级均为1级,即穿刺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经局部应用水胶体敷料后48h内症状消失。
表1 2组PICC置管观察指标的比较 (例)
头皮静脉穿刺操作前应剃除所有毛发,并采用能保护皮肤完整性的方法去除毛发。我们操作时应用婴幼儿专用的电动剃头器,避免皮肤破损,降低感染概率。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粘贴敷料的局部会出现皮肤过敏及破损,但头部皮肤较肘部皮肤对于敷料的粘贴更加耐受,极少出现过敏及破损。文献报道[6],每7天更换敷料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撕揭敷料时患儿表皮损伤的风险。在无渗出、清洁干燥的情况下,我们采取7天更换1次敷料。
综上所述,在头部置管不影响患儿沐浴,不用测量患儿臂围,护理人员易于接受。但如头皮静脉条件不理想,静脉不显露、管腔细等则不可盲目置管,会因送导管困难而导致置管失败。在需要应用PICC导管的患儿中,如肘部静脉条件差而头皮静脉显露,或患儿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可以考虑经头皮静脉置入导管。
[1] 姜红,于凤英.低出生体重儿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护理研究,2007,21(7B):1844-1845.
[2] 楼晓芳,朱海虹,马美芳.经头皮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A):6-7.
[3] 林明珠,古爱香,劳泳瑜.PICC置管术在新生儿科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210-211.
[4] 顾瓅,吴红荷,史厚霞,等.经颞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0,24(3B):729-730.
[5] Knue M,Doetlman D,Jacobs BR.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in children:a survey of practice patterns.J Infus Nurs,2006,29(1):28-33.
[6] 林真珠,蒋玉蓉,刘映辉,等.更换敷料不同频率对新生儿PICC导管穿刺口感染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B):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