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从矩,方可从心所欲

2014-11-17 09:10曾元静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段落自然段记忆

曾元静

背诵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中对陶冶情操、增强记忆、培养语感以及写作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不少老师对课后习题“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的指导无从下手。

小学语文背诵现状分析教学策略一、现状扫描

我对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中心小学40名语文老师就课后习题“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的落实情况的作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通过数据分析,我认为老师对课后习题“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的指导存在着几个问题:

1.背诵内容选择随意

(1)放任自流型。学生想背什么就背什么,想背多少就背多少,美其名曰为“生本”,其实是不负责。于是很多孩子选择了更短的内容,无意义的内容,背诵毫无价值。

(2)全盘接受型。有些老师不加选择、不加筛选,要求孩子背诵全文。很多时候是出于对考试的担心,担心不知道会拿哪一部分给孩子填空,于是干脆就背全文。固然有些课文是有背诵全文的价值和意义的。可是有些课文文章长,只有其中精彩的内容可以背诵。背诵全文无疑就是增加了孩子记忆的负担,课业的负担。

(3)武断专制型。老师自己武断地指定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让学生背诵。老师自己的理解取代了学生的思考,老师的喜好取代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久而久之,学生便不会思考、筛选,坐等老师的“喂食”。

2.背诵方法指导缺失

“背诵”是一门技术活,既是要讲究方法策略也是要进行不断训练才能形成的一项能力。然而,许多老师提及“背诵”,认为只是学生的事,完全是让学生通过反复循环式的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对于一些抽象的理性的知识内容,学生则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没能形成一套有效的背诵技巧。渐渐地,学生对背诵失去兴趣,甚至害怕、厌恶。这正是背诵方法指导缺失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二、课例梳理

三年级全册共计64篇课文,其中有9篇课文,课后分别提出了“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的要求。

三、应对策略

1.精益求精——背诵内容的引导

(1)精妙的文章结构。很多学生写作文不知道如何下笔,不知道布局谋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脑子中没有整篇文章的概念,没有更多精妙的文章结构实例。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孩子们开始尝试写一篇作文,因此及时地积累一些文章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三上《秋天的雨》的文章结构就很清晰,有特点。第一自然段总写秋天的雨有一把钥匙。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写秋天的雨的颜色、气味和声音。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

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性的背诵,一定会对今天写作整体性的把握大有好处。

(2)精彩的文章段落。构段方式有特点的段落需要引导背诵。如三上《花钟》第一自然段。先是概括的写一天内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是不同的,然后按时间顺序具体介绍了九种花的开放。写得条理清楚有序,值得积累。

语言特色鲜明的段落需要引导背诵。如三上《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诗一样的语言,美到极致。

描写具有代表性的段落需要引导背诵。如介绍植物类的文章有三下《荷花》第二自然段;介绍动物外貌的经典片段的文章有三下《翠鸟》第一自然段。

(3)精炼的文章词句。精炼的文章词句,犹如洒落在课文中的颗颗珍珠,熠熠生辉。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理解,去背诵积累。如三上《我们的民族小学》中“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通过写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同学们上课读书的认真。

2.乐不思蜀——背诵兴趣的激发

(1)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大无穷”。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榜样,好让孩子们向着榜样努力。榜样可以是熟悉的名人,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一些爱好背诵,背诵能力强的同学。

(2)竞争刺激。好胜心谁都有,小孩子尤为强烈。因此,把竞争机制引进背诵,教学效果甚好。我在我们班级,平时背诵检查一个内容,由组长进行检测评价,前十名同学授予“背诵小能手”的称号。有时候我们还利用班队课,组织一些速记比赛,让孩子感受背诵带来的竞技乐趣。

(3)成就驱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背诵、记忆的目的也全在于运用。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定的语用环境,让学生把背诵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他们必将品尝到背诵带来的甜头,从而从内心深处爱上背诵。

3.如鱼得水——背诵方法的指导

(1)图文对照法——背得有形。中低年级的课文,图片漂亮,值得好好利用。再加上中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直观图片对于他们的强大吸引力。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背诵内容相关的情节图片,就能让枯燥的文字摇身一变,化为美丽生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

(2)提炼参照法———背得简单。背诵犹如走路,需要找到参照,记忆的参照,回忆的参照。参照找准了、找好了,就不容易迷路,不容易背错。参照就找段落或篇章中的关键词句。

每个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不同,生活的阅历不同,他们选择的参照也不尽相同。但是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长为短的参照就是好参照。他们在交流中又感受别人的不同选择,从而思想碰撞,互相学习借鉴,把背诵变得简简单单。

(3)律动吟唱法——背得开心。音乐让人心情愉悦。可以把学生熟悉的音乐旋律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唱着背;可以让学生用随意的旋律和着背;也可以把古诗配上一定的韵律吟着诵,学生背得开开心心。

(4)画画促背法——背得直观。背诵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这样才能背得快、记得牢。而通过画画的方式,就能很好的把多种感觉高度集中起来,一致服务于背诵,这样的背诵就变得直观、立体。

画画促背法在课堂上可能是用了一些时间,但是我不认为这是浪费,这是在教给学生背诵方法的同时,让学生感受画画的乐趣、背诵的乐趣。这样让学生经历把文字转变成画面的过程,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5)动作辅诵法——背得轻松。中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时间短、不稳定,而且好动。在课中让学生做动作辅助背诵,不仅可以起到放松、调节的作用,而且让背诵变得轻松有情趣,记忆效果尤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老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背诵内容,激发孩子们的背诵欲望,指导他们进行巧妙背诵,只要这样做,学生方可真正地自主、自由、从心所欲地去背,真真切切地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做得精益求精、如鱼得水。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

[2]汤二平.背诵教学存在的问题.

[3]方斐卿.新课程语文教学透视.浙江大学.2005.

[4]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段落自然段记忆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秋天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记忆中的他们
美丽的秋天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