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菡
贵州榕江县平阳乡丹江村丹江新寨是一个苗、侗、水、瑶多民族杂居的山寨。侗族女子陈冬兰一家20年悉心赡养苗族孤寡老人杨老沟的故事,一直是山寨最令人感动的孝老美传。
陈冬兰是土生土长的侗族,但长期与苗家姐妹相处,打小就学会一口流利的苗话。二十岁那年,嫁给苗族小伙杨昌值后,新家的邻居就是苗族妇女杨老沟一家。杨老沟的儿子与陈冬兰丈夫是发小,两家人相处非常融洽。
好景不长,1994年,杨老沟的老伴因病撒手尘寰,三个月后,儿子也因意外离开人世。丈夫新逝,儿子夭亡,60岁的杨老沟肝肠寸断,整日以泪洗面。
为宽慰老人,陈冬兰常往杨老沟家串门,送去可口饭菜、陪老人聊天。虽然自己还有一儿一女要抚养,家庭负担并不轻,但不忍看到老人独门独户无人管顾的凄惨,也为让老人尽快从悲痛中脱离出来,陈冬兰与丈夫商量后,当年就将杨老沟接到家中赡养。
老人最爱吃橘子,家里买水果总多买橘子。“平时买来水果都放在奶的睡房,随奶怎么吃。我的子女孙子要吃,都去奶的房间要。”陈冬兰依着子女称呼杨老沟是奶。
老人看病买药打针,都是陈冬兰帮忙张罗。“有的药不符合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为了老人的病,再贵的药我们也得买。有时也打电话叫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从外面买药来。”陈冬兰说。
为不让老人与寂寞相伴,每次陈冬兰夫妇上山干活,都要把电视打开,调到她最爱的动物类节目。
陈冬兰家并不富裕,靠种地养猪打零工维持生计。儿子在外读书时,家里经济拮据,寨上有人说:“你们家那么困难,还养着一个孤寡老人,应去民政部门反映一下,争取得些补助。”可她从没向民政部门伸过手,她说:“以自己的老人家的名义去伸手要钱,觉得害羞人。”
“你的命真好,跟他们住,她们连重话都不在你面前说一句。我的亲生儿女,有时还骂我。”与寨上的老人摆谈时,这是杨老沟经常听到别人议论的话。
“夫妻吵点架是避免不了的,当我们相争时,不敢在她老人家面前吵,”陈冬兰说,“生怕她听到了,心里不好受。”
老人生于1934年农历六月,具体哪一天,谁也不知道。家里于是规定,将农历六月初五定为老人生日。每逢这天,夫妻俩都要为老人买新衣服,杀公鸡,做一顿美食,为老人祝福。
“把奶接来跟我们住,虽会增加些负担,但这种负担是幸福的。看着她开心,我们全家都会感到高兴。”20年來,陈冬兰用最朴实的语言和最善良的行动,诠释着孝的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