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鹏等
摘 要:针对目前国内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现状,以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基础,探讨了基于任务驱动和信息流转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介绍了改体系的级别框架、角色分类和工作机制,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消防安全;工作体系
引言
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2012年,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街道乡镇推行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此后,各地消防部门及相关科研机构均积极展开了关于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研究和探索。
现阶段,国内针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研究开展的较为有限。汪大光(2013)探索了“一格多员”社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陈雪刚(2012)探析了城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朱芳和冯伟明(2012)探索了高校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陈秀勇(2012)探讨了社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冯发勇(2013)研究了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李卓等(2013)分析了“网格化”管理的瓶颈问题和对策;张勇(2012)探索了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刘孝君(2013)探讨了如何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廖奇(2013)思考了如何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韩涛(2013)研究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卢恒洋(2013)论述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的优化。
不难看出,国内大部分研究依然停留在理论阶段,距离实际应用,依然存在着不小的距离,缺乏长效工作体系的支撑。
为了推进安徽省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稳步开展、探索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新机制、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升网格化管理工作效率、实现网格化管理长效运行,安徽省消防总队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共同开发了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探索出了一套基于任务驱动和信息流转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
1 六个级别
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共设计了六个级别,可分为两个层面,包括工作层面的三个级别和管理层面的三个级别。其中,工作层面的三个级别与目前大部分地区采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相似,即街道/乡镇为大网格,社区/行政村为中网格,责任片区为小网格。工作层面各级别的主要定位是实现责任分解、承载任务流转。在工作层面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增加了管理层面的三个级别,其结构为从总队到支队再到大队的垂直管理体系。管理层面各级别的主要定位是进行工作监督、落实任务考核。
2 八类角色
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共提供八类角色,分别为消防总队用户、消防支队用户、消防大队用户、消防监督员、派出所民警、大网格员、中网格员、小网格员。其中消防总队用户、消防支队用户、消防大队用户属于管理层面体系角色,派出所民警、大网格员、中网格员、小网格员属于工作层面体系角色,而消防监督员即可归于管理层面体系,也可归于工作层面体系,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通过不同层面不同级别与各个角色的实名对应,建立了实名制大、中、小三级网格及相关辅助监管级别,明确了各级别负责人的工作、监管责任,落实了“人员定岗、监管定位、责任定格”的管理要求。
3 任务驱动
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其工作体系的亮点之一为任务驱动模式。为了促使工作体系常态化运转,平台为体系中的各个角色设计了任务驱动的工作模式,使得体系的每个层面、每个级别、每个环节、每个角色都能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推动体系运转。其中,消防总队、支队、大队主要为工作监管,包括年考核、月考核、周考核、日考核等不同形式;消防监督员主要为每季度1次的消防指导任务;派出所民警主要为每季度1次的消防指导任务和按需进行的隐患处理任务;大网格员主要为每季度1次的消防例会任务和消防宣传任务;中网格员主要为每月1次的消防例会任务、消防宣传任务和按需进行的隐患复查任务;小网格员主要为每周2次的消防检查任务、每周1次的消防宣传任务和按需进行的信息采集任务。
4 信息流转
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其工作体系的另一个亮点为信息流转模式。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中,以小网格员的消防检查、中网格员的消防复查、派出所民警的隐患处理为主线,以小网格员、中网格员、大网格员的消防宣传,中网格员、大网格员的消防例会,消防监督员、派出所民警的消防指导,以及各级督办任务为辅助。信息流转由平台自主发起,主线任务通过小网格员主动检查,中网格员事后复查,派出所民警最终处理的流程实现闭环,保证了消防隐患的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辅助任务同样由平台自主发起,不同角色的不同类型任务,经平台的智能分类、自动流转,流程相关人员按需有序进行处理,既保证了任务流转的高效性、实时性,也保证了各类任务的闭环。
5 结束语
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所承载的工作体系,以两个层面六个级别为主要架构,以八类角色为工作主体,以任务驱动和信息流转为体系引擎,通过平台的任务自动派发,提醒实时推送,信息分类流转,记录合理闭环,最终形成了“层级明细、权责清晰、制度完备、责任可溯”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
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已在安徽省全面推广使用。通过平台管理了全省大网格1583个、中网格12551个、小网格21137个。到目前为止,平台共完成火灾隐患整改逾40万处,各类基础信息录入近30万条。平台应用以来,大量火灾隐患的查处整改,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水平,降低了社会单位发生火灾的概率及火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为社会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创造了更为安全的环境条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消防检查及宣传、会议、指导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营造了更为浓厚的平安城市建设氛围,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汪大光. “一格多员”社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3,13.
[2]陈雪刚.城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2,28(10).
[3]朱芳,冯伟明.高校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8).
[4]陈秀勇.浅谈如何落实社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J].法制与社会,2012,7.
[5]冯发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J].江西化工,2013,2.
[6]李卓,汤华丽,刘晓.社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瓶颈问题和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
[7]张勇.探索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机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8.
[8]刘孝君.探讨如何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J].科技创业家,2013,3.
[9]廖奇.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的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3,7.
[10]韩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
[11]卢恒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的优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