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白马会盟”与孙中山联俄联共

2014-11-17 15:26张华安莫栋梁
西江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梧州联军孙中山

张华安 莫栋梁

岁月寻踪

藤县“白马会盟”与孙中山联俄联共

张华安 莫栋梁

1922年底,滇、粤、桂联军在广西藤县“白马会盟”,驻扎在桂东的滇、粤、桂联军组成了“西路讨贼军”,誓师东下“讨陈”,将陈炯明叛军一举逐出广州城,通电邀请孙中山由上海回粤,重组大元帅府,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并改组国民党,“以俄为师”,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我们根据史料记载,并结合父辈的回忆整理了这篇文章,为有兴趣研究这段历史的人士提供帮助。

粤军的建立

辛亥革命时期胡汉民集结的广东民军,在“二次革命”中被袁世凯、龙济光摧毁殆尽。护国战争后,龙济光被赶到海南岛,桂系控制广东地盘。

1917年12月,孙中山为避免受制于人,与广东省长朱庆澜达成协议,以消除福建军阀武力威胁为条件,由朱庆澜拨出其亲军20营交由陈炯明统率,组成“援闽粤军”移驻汕头整训。这支“援闽粤军”就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

陈炯明、许崇智等在闽粤边境编练军队,在1920年的驱桂战争中,驱逐桂系的广东督军莫荣新,孙中山得以返回广州重建军政府。孙中山胸怀全国,主张北伐,以武力实现“统一中国”之目标。而陈炯明则主张“联省自治”,建立类似于西方联邦制或邦联制的国家,因此反对北伐。至此,孙、陈冲突终于不可调和,孙中山下令免去陈炯明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长两职,只留陆军部长一职。

不料,1922年的6月16日,陈炯明手下的师长叶举,悍然率两个师的兵力,攻打观音山(今越秀山)总统府,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被迫先后出走。这次事变,令孙中山手中仅有的革命武装基本丧失。

滇粤桂联军举行“白马会盟”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攻打总统府,孙中山事前得到消息,已先登上军舰。

孙中山在“永丰”舰指挥所与陈逆叛军对峙期间,驻广西之粤军第四师关国雄所辖之莫雄部,秘密派遣连长张域登上“永丰”舰,表示坚决效忠孙中山,并请孙中山派员上广西,劝服关国雄以及驻梧州之滇军、桂军,举兵东下讨伐陈逆叛军。孙中山大喜,即委任莫雄为中央直辖第一独立旅旅长,委任杨希闵为滇军总司令,委任刘震寰为桂军总司令,遂派警卫团少校张猛将委任令送达。

当时,粤、滇、桂、黔各军的门户之见甚深,虽然张猛与滇军、桂军有较深的人脉关系,十分有利于策动工作,但张猛以粤军官佐身份去送委任令不方便。孙中山认为用大元帅副官名义好,随即用“永丰”舰信笺写了委令(当时的委令是用信笺写的,因为原来印好备用的委令笺已全被叛军焚毁了)。张猛不辱使命,冒着被叛军抓获枪杀的危险,几经周折,上梧州找到莫雄。

孙、陈分裂之时,莫雄(广东英德人)所在的粤军第四师驻守梧州,莫雄当时是中校营长,兼梧州卫戍司令。其时,粤军部队大部分已被陈炯明控制。听命于孙中山的许崇智部,已经北伐至江西一带,一时难以回粤。而原本计划参与北伐的滇军5个旅、桂军4个旅,获悉孙、陈分裂后,举棋不定,在桂东一带滞留,静观其变。

粤军第四师师长关国雄,韶关南雄人,他此时也是一个“骑墙派”,拥兵自重,就等着谁最后掌权就跟谁。

老同盟会员莫雄在这个问题上却丝毫不含糊。莫雄的回忆录有一段记载,说他差点因几个军官认为孙中山该打而与他们反目成仇。

莫雄与关国雄同是北江人,私人关系不错。于是他就利用这个关系,几次密电关国雄,力劝兴兵“讨陈”,不料关国雄不为所动。此时驻梧粤军的团营级军官,在没有师长的明确表态之前,除了莫雄,谁都不敢擅作主张。

为了加强广西方面的说服工作,孙中山随后又派秘书林直勉、营长薛岳等赴梧州。关国雄终于同意起兵东下“讨陈”。正当密谋部署之间,忽报北伐回师的许崇智等部,在韶关被陈炯明部队击溃,败退江西、福建,而孙中山也于日前避走香港。至此,原本计划西北两路夹攻、中部响应的战略格局完全被打破。

一场义举,只因关国雄的中立,顷刻间烟消云散。

张猛他们无功而返。而梧州这边,莫雄并未气馁,继续加紧对驻守在桂东的滇军、桂军的策动,以期达到联合滇、桂军,共同东下“讨陈”之目的。莫雄认为,在没有许崇智的“东路讨贼军”的响应之下,只靠“西路讨贼军”的粤军一个师,是难以对撼据守广州的陈炯明部队的,而驻扎在桂东的滇、桂军共9个旅,不失为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

此时的莫雄,官虽不大,但却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当时驻扎在桂东的滇军、桂军,基本上是军阀武装,全靠为川黔滇的烟土商押运烟土、收取保护费来维持军饷。梧州是西江咽喉,押运烟土的滇、桂军官来到梧州,免不了要向梧州卫戍司令莫雄“拜码头”,一来二往,大家就相熟了。

莫雄对那些滇、桂军官开展“统战工作”。他说:“云南苦寒,广西贫瘠,军队将来的发展,当然是富庶的珠江口了。你们这样靠帮人贩卖烟土,毕竟不是长远之计。现在参加‘讨陈’,正是为革命立功的绝好机会,只要孙中山先生回粤主持政局,你们还怕没饭吃吗?”

在此其间,师长关国雄在广州参加陈炯明的酒会中风而死。陈炯明随后派出他的心腹熊略到梧州接任第四师师长。莫雄利用这个机会,借机宣传师长是被陈炯明毒死的,陈炯明就要对第四师动手了!把整个第四师搞得人心激愤,一些原本对“拥孙”、“拥陈”都无所谓的军官和士兵,开始对陈炯明产生了怀疑。莫雄眼见“讨陈”形势越来越有利,于是加紧了左右联动的步伐。

这次,莫雄亲自秘密前往香港,却不料孙中山此时已经转到了上海。莫雄只好向孙中山先生派驻香港的古应芬、邹鲁报告广西各军的动态,说明联军东下的时机已经成熟,请孙中山再派大员,并以大元帅名义,安抚驻桂东的滇、桂军将领,联合“讨陈”,收复广东。

孙中山获悉广西方面滇、桂、粤军联军东下“讨陈”的时机成熟,遂派邹鲁为特派员,率范其务、林树毅、张猛等大员到梧州,以莫雄的驻地为策动滇、桂军的指挥部。随后,邹鲁正式以孙中山大元帅的名义委任杨希闵为滇军总司令、刘震寰为桂军总司令。

1922年12月25日至26日,滇、粤、桂联军在广西藤县的大湟江白马庙举行“白马会盟”,组成滇、粤、桂“西路讨贼军”,誓师东下“讨陈”。而此时在梧州的莫雄,成功控制了粤军第四师的第二团和一个补充团,首义“讨陈”,师长熊略则带着其余三个团仓惶撤到肇庆。

12月30日,滇、桂军的9个旅先后到达梧州,与莫雄的两个团会师。总指挥部任命莫雄为前敌指挥官,联军合共四万余人马,浩浩荡荡地沿西江向广州进发,一路上势如破竹。

莫雄部与桂军李易标部并肩作战,在马口渡河后,以强行军速度占领广三铁路总站。见没有火车可用,两员大将干脆跳上了手摇修路车,风驰电掣直奔广州,大部队喊声震天随后跟进,沿着广三铁路一直向广州强行突进,如入无人之境。

到达广州石围塘东站后,莫雄马上组织部队强行抢渡黄沙。守备广州的陈逆叛军闻西南方有数万义军席卷而来,尽皆丧胆,纷纷往惠州方向逃遁,广州城顺利被我义军收复。

1923年1月15日,各路讨伐军陆续到达广州城。其时,由邹鲁、古应芬、程潜、陈德春等五人组成大元帅府“江门办事处”,指挥各军。随后,各军联名电邀孙中山回粤重组大元帅府。

1923年2月初,孙中山先生由上海回粤,重组大元帅府,这是他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为“三大政策”的实施和黄埔军校的创立提供了基础。

由于拥立有功,莫雄正式被大元帅府委任为粤军第二师第三独立旅少将旅长,时年31岁。因功受奖的还有阵前起义的邓演达营长,他被擢升为粤军第一师的旅长。但邓演达在接到委任令时委婉拒绝,足见邓演达将军正气凛然的革命军人气质。

孙中山主动联俄

在被驱逐的半年时间里,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决定改组国民党,“以俄为师”,成立一支可信赖的“党军”。

1922年7月,苏俄派出副外交人民委员(相当副外长)越飞,作为驻华全权代表,与北洋政府进行接触。孙中山得知情况后,多次派出密使,带信给越飞,说明南方政府才是革命政权,而北洋政府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代理人。苏俄和越飞认为,尽管孙中山的南方政府看起来更像是革命政府,但北洋政府却是强势的一方,将来更有可能统一中国。基于这一考虑,越飞采取多方接触的办法,一方面继续与北洋政府进行谈判,另一方面也保持与孙中山的接触。并表明不会和一个空头政客合作。

1923年1月初,驻扎在桂东的滇、粤、桂联军成功组成了“西路讨贼军”,誓师东下“讨陈”,将陈炯明一举逐出广州城,通电邀请孙中山回粤。中国南方政局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孙、越会谈有了必要的政治基础。

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和越飞在上海迅速达成了中苏合作协议,发表了《孙中山与越飞联合宣言》(史称《孙越宣言》)。

《孙越宣言》发表三天后,1月29日,越飞到日本治病,孙中山派廖仲恺全程陪同。在日本,越飞与廖仲恺就苏联向中国国民党提供军事援助、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设立军官学校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自此翻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孙中山先生改组了国民党,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

如果没有1922年底滇、粤、桂联军“白马会盟”组成的西路讨贼军,就没有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成功出台,没有了黄埔军校,北伐之路,将更加艰险。

“白马会盟”的历史功绩不应该被埋没。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梧州联军孙中山
中共梧州城工委
孙中山的绰号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英法联军为何不烧紫禁城?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彰显气度
我的家乡最美之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