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彦
散文天地
中国梦,我的梦
杨 彦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给我们指明方向。当我们的梦想聚在一起时,就会聚集成强大的中国梦。
我儿时的梦想是当工程师和作家。因为那时的工程师和教师是令人尊敬的,他们的脑中充满学问。
我追求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地走自己的路。
我没有读过大学,要想当工程师,必须从实践中学习科学技术。我在劳改大队二中队工作,这是犯人烧砖瓦的工厂。为了烧出青砖,我在砖瓦窑中,观察窑火变化和焖水技术,我阅读了许多化学书籍, 最后创造出“水槽焗水法”,写成文章,在全区劳改系统推广。在1954年全市增产节约运动中,我被评为一等功臣。
当了蝶山区党委书记后,我追求化学工程师的梦,成立蝶山科研所。我自学日文,到市科技图书馆翻译日本专利,回来在科研所做实验。上世纪60年代,将科研所实验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成立香料厂,将松节油化学合成新产品,生产出冰片、樟脑粉,进一步走向合成香料薄醇的试验。
“文化大革命”打破了我的梦想,我翻译的资料,被作为我这个“死不改悔走资派”的罪证展览。粉碎“四人帮”以后,我的“罪证”变成任命为市科委副主任的理由。
我明白,我不在生产技术第一线工作,没有条件当工程师。我只能在改革开放中学习经济管理,我读函授经济管理理论,工作中不离开工业生产管理的变革,不断总结形成论文,在报刊中发表。1985年7月,我被授予高级经济师的职称。我圆了追求的第一个梦。
1958年,我在《梧州日报》副刊发表了第一首诗歌《冲前!冲前!》。而我用一年业余时间写出的一篇叙事诗《年轻的鹰》,先后投向几家文学期刊,都被退稿,我大哭了一场。但是我没有放弃作家梦,我把精力转向散文和小说。1959年9月,省级文学刊物《红水河》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炸礁》。1963年3月,《羊城晚报•花地》用大半个版面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渔歌》。我的散文和小说渐渐为读者接受。
从此,我坚持业余创作50多年,出版5部长篇小说和3部长篇纪实文学,发表了许多散文诗、散文、短篇和中篇小说,共出版23本书,约360万字。1990年10月,我被批准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我圆了当作家的梦。
现在,我正在做着“丹青梦”。有人说你已经是作家,为什么还要画中国画?我说这是我新的追求,新的梦想!
责任编辑:黄秀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