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视艺术作为叙事性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集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声画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摄影机和幻灯放映术或信号传输呈现给观众的综合艺术。它主要是通过空间,即作为共时性的场景、画面等的呈现进行叙事。随着“空间转向”之后,影视在叙事上的这种独特性已经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具体电影领域的话,作为再现生活的叙事艺术,需要根据自身的基本属性以及叙事方式来建构影视的空间叙事理论。
[关键词]影视;非文字媒介;空间叙事
继“空间转向”之后,叙事学领域内掀起了“空间”问题的热潮。而对于影视空间叙事的研究更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课题。根据媒介属性的不同,学者龙迪勇将空间叙事学大致分成文字媒介的空间叙事和非文字媒介的空间叙事,首先为学界研究空间叙事廓清了道路,其次使小说的空间叙事理论体系化。当前,空间叙事理论的建构主要来源于对以小说形式为代表的“文字媒介的空间叙事”和以影视为代表的“非文字媒介的空间叙事”的研究和关注。与以小说为主的文字媒介形式的空间叙事相比较,以影视为主的非文字媒介形式的空间叙事的研究成果也不逊色,大部分以影视片分析为切入点对影视空间叙事理论进行实践为主。早期对于“空间”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电影工作者和研究着对电影的美术、摄影、场面调度的技巧分析和经验总结,譬如周登富的《银幕世界的空间造型》。还有就是从审美角度考察电影的空间,譬如香港的林年同先生的《中国电影的空间意识》,是试图探讨中国电影空间的民族化风格。”[1]那么,就影视空间叙事问题的研究,应首先关注影视叙事理论中的“空间”研究。
一、关于影视叙事学中“空间”问题的研究的成果
“电影空间的视觉表意是第一位的……首先必须找到一种能够体现自己创作意图的视觉图景及空间形态。如果没有一种能够与电影的叙事主题相对应的视觉化的表意空间,影片的任何意义都无法表述。”[2]继“空间转向”之后,在电影叙事理论中也陆续开始对“空间”问题的关注。较早的有加拿大学者安德烈·戈德罗和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若斯特合著的《什么是电影叙事学》(1990年),文中第四部分就电影叙事中的“空间”问题进行讨论,认为“空间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人们要谈论叙事就不可忽视它。大部分叙事形式具有一个接纳产生行动的空间环境。电影叙事也不例外。……电影叙事的基本单元——画面,就是一种完美的空间能指,以至于电影与很多其他叙事载体截然相反,始终同时表现引发叙事行动和与其相配合的背景。”[3]并且依据电影通过画格表现,提出空间先于时间,叙事的时间性建立于空间性之上,强调空间在电影叙事中的重要性。在构成故事情节的每一个动作或者对话无一不在某个规定的情景环境当中。按照影片的生产设置将空间分为“被表现的空间”(故事空间)和“未展示的空间”(观演空间)。此外,还提出镜头变换对取景地的外场景的取舍,直接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
此后,美国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叙事:剧情片中的叙述活动》(1999年)和斯蒂芬·希斯的《叙事空间》(1997年)都是从受众角度出发,“运用构成主义心理学中人类对空间再现的感知经验或知觉的理论,论述了观众是如何根据电影为物体、景深和一致性提供的空间提示,并通过诉诸人们过去经验累积的种种图模,来指认、回忆可能出现在电影中的空间建构,进而建构一个首尾一贯的故事。”[4]3通俗地讲,就观众与电影的观演关系,电影中呈现出来的伴随情节发展的空间,观众对此必然会产生心理反应。二人的研究均是从观众的认知角度出发的,而非对电影的叙事空间的本体研究。
关注本体研究方面,学者李显杰对电影叙事空间的研究功不可没。他的《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一书中,电影叙事艺术的空间性得到首肯,阐释了电影叙事空间的重要功能及其意义,并将电影的叙事空间归纳为:“画格空间”“镜头空间”“影片空间”。电影研究者首先不能避免的电影的空间形式就是“画格空间”,它是静态的、非故事性的、不完整的一种电影空间形式。虽然不能呈现于观众面前,但它是电影空间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它就没有之后的“镜头空间”和“影片空间”,因此不能忽视其的重要性。与“画格空间”正好相反,“镜头空间”是处于时间序列之下的活动影像的客观呈现,可见其动态性。通过画面构图的“语式”功能、声音配置的“调性”功能和镜头运动的“言说”功能三种叙事功能,详细地阐释了“镜头空间”中所包含的“语言”所具有的叙事意义。也就是说,“镜头空间”为影片的故事情节发展提供“言说”机制。“影片空间”,也即“形象空间”,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指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影片作为整体意义上的空间结构或者说空间的组合,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故事内容是什么;另一层含义是从受众角度看,接受主体的文化修养、读解能力、审美观念等不同,影片在观众心中的意义空间也各不相同。
再看学者杨新敏的《电视剧叙事研究》(2003年)一书,认为电视剧的空间表意仍然不能脱离开时间序列去探讨。与电视剧的叙事时间相对应,将电视剧的叙事空间分为“故事空间”“情节空间”以及“屏幕展示空间”。“故事空间”不需要全部展示,“情节空间”是剧中人物活动的场所,直接影响人物心理活动和塑造人物形象;“屏幕空间”则与李显杰关于“影片空间”的说法大同小异。电视剧的空间表意问题,也即空间叙事问题,为电视剧的叙事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而学者张育华的《电视剧叙事话语》(2006年),则只侧重对电视剧“叙事空间”(即上文学者杨新敏提到的“屏幕空间”)的论述,将其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偏重写实的再现性空间,一类是偏重写意的表现性空间。从场景问题切入,对场面的优化配置和场景的意境创设两个层面出发,分别详述写实性空间和意境性空间的设置方式以及表现手段,从而实现电视剧空间的表现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于影视叙事理论中的“空间”研究的文章,大致思想观点与上述学者李显杰关于电影叙事中的空间思考无异,此处不再一一列举阐述。由此,影视叙事学领域的研究者对于“空间”问题的思考已经成熟,确实依据影视自身的媒介属性进行叙事空间的研究,为之后的影视空间叙事理论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影视空间叙事”问题的研究成果
先谈专著类成果。学者尹兴的《影视叙事学研究》(2011)第二章中,先对“影视空间”进行界定。“按照《电影艺术词典》的定义,影视空间指电影利用透视、光影、色彩的变化,人物和摄影机的运动以及影响效果的作用,创造出包括运动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的幻觉。它不是现实空间本身,而是现实空间的再现。”[5]29之后将影视叙事空间分为故事空间、情节空间和银幕空间。“故事空间表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往往在特殊的地方。情节空间指通过情节是观众在脑海中想象到故事中的其他地点……在银幕空间和荧屏空间中,场面调度同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平衡构图形成富于冲击力的效果。”[5]31关于影视空间叙事的观点基本与学者李显杰的观点一致,但他侧重的是对于影视叙事空间呈现的手段和方式的研究,并认为小说空间中的“并置”同样适用于影视中的画格空间的构造,进一步丰富了影视空间叙事学的理论。
再有博硕论文研究成果。学者黄德泉的硕士论文《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以张艺谋导演作品为例》(2005)一文,首先肯定叙事的空间性,其次廓清了电影中的“叙事空间”与“空间叙事”两个概念,认为“电影的叙事空间是指电影制作者创造或选定的、经过处理的,用以承载所要叙述的故事或事件中的事物的活动场所或存在空间,它以活动影像和声音的直观形象再现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空间叙事,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或借助空间来进行叙事,把空间作为一种叙事手段,是动词性词组。”[4]6-7第三,分别对“叙事空间”的构成与“空间叙事”意义通过具体的电影作品进行论证,得出“空间”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动因,是影片叙事的结构原则,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依据。
项仲平的博士论文《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2008年)的第六章,仍然将“叙事空间”与“空间叙事”区别开来。以此为前提,对电影空间叙事的问题引用格利菲斯对空间叙事的探索,仅仅将空间叙事分为场景的、线索的、故事的三大层次,并未进行深挖。对于影视叙事空间解释篇幅较长,认为“影像叙事空间是叙述话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根据电影制作者导演创造完成或选定的,是经过处理的,用以承载所要叙述的故事或事件中的事物的活动场所或存在空间而确定的,它以活动影像和声音的直观形象再现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6]
值得关注的,还有王佳宝的硕士论文《中国当代电影艺术的空间叙事研究》(2010),其贡献在于对空间叙事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的合理性论证。首先撇清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认为空间更能凸显电影的叙事性;其次,界定关于“空间叙事”和“叙事空间”的概念;第三,对空间叙事功能的进一步阐述。
此外,关于“影视空间叙事”的硕士论文类成果还有:张武进《空间视阈下的电影空间——论电影空间及其功能与美学形态》(2009)、向莉莉《徐克电影的空间叙事》(2010)、孙永江《战斗场景的空间叙事研究》(2011)、满倩倩《性别视阈下的影像空间叙事——以李玉电影为研究对象》(2012年)、曾严彬《试论电影中空间叙事的功能——以金基德“水上三部曲”为例》(2013)等,它们基本上以学者李显杰或者学者黄德泉的思想理论为基础,主要的贡献均在于对电影的“叙事空间”与“空间叙事”的厘定。还有许多相关研究的期刊文章,大抵分为两类:一类主要侧重电影叙事空间的理论建构;另一类则倾向于对电影作品的空间叙事的分析。
就影视空间叙事研究的现状看,除早些年加拿大学者安德烈·戈德罗和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若斯特提出“空间”维度的电影叙事外,国内学者李显杰对电影的空间叙事初步建构,之后的大部分研究成果趋向于运用已有的影视空间叙事研究理论去分析影视作品,对具体文本的空间叙事的建构,在理论框架的建构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仍需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建飞.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1:14.
[2] 贾磊磊.什么是好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275.
[3] [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刘云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4.
[4] 黄德泉.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以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为例[D].北京:北京电影学院,2005.
[5] 尹兴.影视叙事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6] 项仲平.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101.
[作者简介] 张颖(1981—),女,山西阳泉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专业2012级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戏剧美学。
电影文学2014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