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双C)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1—2013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予以8次/d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血糖平均值为6.9,对照组血糖平均值为7.2,平均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平均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观察期平均为(1.8±0.4)d,Ins剂量调整期平均为(6.9±2.4)d,血糖及Ins剂量稳定期平均为(2.6±1.1)d,总治疗天数平均为(8.6±2.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胰岛素总使用量为(0.80±0.31)U/(kg·d)、对照组为(0.81±0.18)U/(kg·d),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所用的胰岛素总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低血糖人均发生次数为(0.3±0.1)次/人,对照组低血糖人均发生次数为(0.8±0.2)次/人,研究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缩短血糖控制时间、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2型糖尿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017-02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多接受胰岛素治疗,以改善β细胞功能。目前,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1],该研究2011—2013年期间对比了8次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与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疗法的效果,结果显示,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3.5±3.8)岁;平均体质量(23.9±2.7)kg/㎡。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4.1±4.1)岁;平均体质量(24.4±3.4)kg/㎡。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动态血糖监测:①在正式安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之前,指导患者洗澡并彻底清洁腹部;②一般选择腹部脐旁部分为最佳安装处,注意安装时避开患者腰围及腰带部分;③安装调适之时,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的电信号检查仪查看连接是否正确,之后查看系统电池是否正常工作[2];④患者取平卧位,使用0.1%的安多福为局部皮肤消毒,在腹部皮下插入探头(尽可能使用助针器提升插入效果),拔除引导针之后,将系统探头用防水透气敷贴固定好、规范联合血糖动态监测系统电缆,电信号控制在20~200 mA之内,60 min初始化处理,初始化完毕后的5min首次输入指尖血糖值,对患者血糖水平行连续性监测[13]。
胰岛素泵治疗:血糖动态监测系统安装并使用1 d之后,开始胰岛素泵治疗。在患者肚脐5 cm左右部分腹部连接胰岛素泵,注射部分要与腰带、瘢痕及肚脐区域分开[4];连接成功后,将准备好的胰岛素加入胰岛素泵储药器内、将输注导管连接以顺利排气,并将治疗用具及用品准备齐全置于床周;患者平卧,用0.1%的安多福为注射部分皮肤规范消毒之后,单手将注射区域皮肤绷紧、谢30°角进针,同样适用防水透气敷贴将针头固定好、胰岛素泵固定在患者裤腰部位;每日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及患者体重水平计算当日胰岛素治疗量,规范设置初始胰岛素治疗参数和3餐前追加胰岛素总量,一般连续使用胰岛素泵治疗7~15 d[5]。
1.2.2 对照组 胰岛素泵治疗方式与研究组相同。
采用8次血糖监测方案,每日的三餐之前、三餐之后和睡前、凌晨2点各规范检测血糖并记录1次,共检测和记录血糖水平8次/d,根据8次血糖检测结果调整每日的胰岛素用量。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分为血糖观察期、胰岛素剂量调整期及血糖和胰岛素剂量稳定期共3个阶段;两组目标血糖水平为:3餐前和睡前的末梢血糖值在3.6~6.7 mmol/L范围内,餐后的血糖水平控制在10 mmol/L之内[6]。
1.3 统计方法
该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血糖变化对比
研究组血糖平均值为6.9,对照组血糖平均值为7.2,平均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平均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阶段具体的平均血糖变化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血糖变化对比(x±s)
2.2 两组患者高血糖控制平均时间对比
研究组血糖观察期平均为(1.8±0.4)d、Ins剂量调整期平均为(6.9±2.4)d、血糖及Ins剂量稳定期平均为(2.6±1.1)d、总治疗天数平均为(8.6±2.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具体的血糖控制平均时间对比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平均时间对比(x±s,d)
2.3 胰岛素用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调整期内胰岛素平均用量(0.69±0.14)U/(kg·d)、对照组为(0.70±0.35)U/(kg·d),P>0.05;稳定期研究组平均胰岛素用量(0.77±0.18)U/(kg·d)、对照组为(0.79±0.17)U/(kg·d),P>0.05;研究组胰岛素总使用量为(0.80±0.31)U/(kg·d)、对照组为(0.81±0.18)U/(kg·d),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所用的胰岛素总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低血糖发生率对比
该研究中两组患者血糖≤3.5 mmol/L时,视为发生低血糖。研究组患者低血糖人均发生次数为(0.3±0.1)次/人,对照组低血糖人均发生次数为(0.8±0.2)次/人,研究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次数为0.001次/(人·d),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则为0.004次/(人·d)。
3 讨论
3.1 初诊2型糖尿病
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异常和胰岛素抵抗问题,在行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首先以短时间内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保护胰岛β细胞为主要目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促进机体胰岛β细胞快速恢复正常代谢和分泌功能、延缓β细胞衰竭,控制糖尿病进展并防控各种并发症[7]。
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病情进展与治疗过程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心理健康,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快速、有效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以维护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以及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关键。国内糖尿病诊治工作已取得很大进步,但日常糖尿病治疗和控制依然是以常规的胰岛素注射和定时血糖检测分析,此种治疗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不能提供准确可靠的胰岛素用量依据,血糖控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胰岛素泵及胰岛素动态监测系统是近年来兴起和推广的胰岛素治疗技术,在国内临床应用并不广泛,但治疗效果已经得到肯定[8]。
3.2 胰岛素泵的应用
胰岛素泵的使用可更加确切地控制胰岛素的输入时间、速度及剂量,方便剂量控制和准确设定剂量,可更好地调节蛋白质、脂肪及糖代谢。使用胰岛素泵控制胰岛素治疗时,需规范使用微量血糖仪配合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血糖水平,方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及用法。由于胰岛素泵输入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式主要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完成,因而此种疗法成为人工胰腺,联合胰岛素泵调节血糖可联合人工控制和智能协调的优势,及时、准确调节胰岛素用法用量,模拟人体胰岛素自然分泌过程,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患者两餐中间、夜晚血糖水平。而且,采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时,可更灵活地根据患者每日、每餐的进食量和食物性质准确计算胰岛素用量,以更安全有效地时刻维持稳定的血糖[9]。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使用具有很好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强化治疗效果显著,血糖控制速度、血糖稳定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疗法,而且使用胰岛素泵可实现24 h全天候的连续性胰岛素输注、降低肝糖输出量、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作用,有效优化第一时间的胰岛素分泌效果、接触胰岛素抵抗。
3.3 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运用相对传统血糖监测方式更加灵活、准确、智能化。同胰岛素泵一样,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尚未在国内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充分应用,很多患者对动态胰岛素监测技术仍然不了解或存在疑虑。在使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的同时,若联合动态胰岛素监测技术完成不同阶段血糖水平的实时监测分析,在全面监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的同时,估测血糖短时期变化趋势、更有依据地指导后续胰岛素治疗用法用量的调节工作。避免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现象的出现及大幅度血糖波动问题的发生[10]。
接受双C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血糖平均值为6.9,总治疗天数平均为(8.6±2.4)d,低血糖人均发生次数为(0.3±0.1)次/人,胰岛素总使用量为(0.80±0.31)U/(kg·d),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可加快血糖控制速度、进一步降低患者整体血糖水平、减小血糖波动幅度、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延缓和预防并发症,更科学、有效地调节糖代谢,适合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运用。
[参考文献]
[1] 石锋,吴豫梅,吴永新,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16):18-21.
[2] 种琨瑛,常向云,孙侃,等.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短期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4):761-763.
[3] 肖红珍,俞芳,路一芳,等.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577-3578.
[4] 李鸣,周健,包玉倩,等.睡前血糖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夜间低血糖的发生[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2):2962-2966.
[5] 甘胜莲.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下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5):640-643.
[6] 于淑玲,夏丽芳,刘艳滨,等.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3):458-459.
[7] 马丁.动态血糖仪对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21):3647-3649.
[8] 郭雯,徐向进,林忆阳,等.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比较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控糖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48-50.
[9] 张照芳,韦香花.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规律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8):897-899.
[10] 雷强,杜一平,邓刚,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2011,32(8):1227-1229.
(收稿日期:201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