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坤
新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通过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素质,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在新形势下,一个高水平的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素质:高尚的人格素质;过硬的专业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尚的人格素质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专业素质强,合理的知识结构、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的基础,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特征之一。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桥梁;是后一代的培养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感受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崇高感。教师的人格渗透于教师劳动的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终身受益。高尚的人格具体的表现是什么?笔者认为它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崇高的思想品德。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中小学生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强,教师在此扮演着偶像和效法的榜样的角色,其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因此,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要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他应充满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跟着学,也才学得好。其次,他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本来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
三是文明的言谈举止。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行为和习惯将受到约束并得到修正。
过硬的专业素质
再谈专业素质,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合理的知识结构、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的基础,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下列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教师所教的学科和专业是其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的基础。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其中不仅仅是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占有,还应该对本学科的边缘知识加以了解,如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学者的事迹等,这也是一个教师对本专业拥有爱的基础和表现形式。
二是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是全面的。教师要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必须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体音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社交、演讲、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三是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能否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和运用教育规律,是教师能否提高教育效益的一个重要条件。正确、合理利用规律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仅仅有了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善于根据各种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个性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实施有效的教育。事实也证明,越懂得和利用规律,教学效益越好。
经过教师加工设计过的各种方案,要付诸实施并作用于学生还必须经过一个传导、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传导、施加影响的能力,也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机智等内容。
言语表达能力。言语,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最经常、最重要的形式。言语表达能力是教师教育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注重自己的言语能力的训练,以使自己的言语达到准确通俗;在遣词造句上,教师选用的词语应该能够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做到既合乎语言规范,又通俗易懂;逻辑性强,教师所教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概念、定律和论证的体系,是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和论证严密。
教师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并非生而有之,也非一朝一夕可得。它要求教师在拥有丰富词汇储备、掌握语法的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发展。
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所面临的对象不仅是单个的学生个体,同时也是一个集体的班级,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是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使教育影响发生作用的组织保证,是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除了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的组织之外,最突出的表现是对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建设。教师组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充分地运用学生集体的力量去推动各项工作,尽量避免“单枪匹马作战”。实践证明,通过小组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帮助去解决某些棘手的问题,往往比教师亲自处理的效果要好得多。
教育智力。教育智力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非正常情况做出正确而迅速地判断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善于观察、熟悉情况、敏捷果断和丰富经验的产物,是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结晶,它集中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才能,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endprint
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社会急剧变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之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难做、学生难教、心态难好已成为如今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所要具备的特征之一。有研究也表明,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好坏。
那么教师如何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呢?教师心理问题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外界原因是客观性的,普遍性的,或不可控的;自身原因是主观性的,是可控的。因此,良好心理状态主要是在自我调节中形成的。
首先,教师要建立自我心理保健的主体意识,积极调节职业态度。教师要建立和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认识,要善待自己,关心和帮助自己,主动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培养工作兴趣,改善工作态度。照本宣科,必然枯燥乏味,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钻研教育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益,而且也会充分体验到事业的成功和乐趣。
其次,建立情绪预报系统。情绪预报系统可帮助我们随时了解自我情绪状态,避免破坏性心理和行为产生。具体步骤是:第一步找出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时身体、思想和行为三方面常伴随出现的信号,如心烦,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工作等;第二步为自己选定一个信号标志,如一个茶杯,一本书等,尝试在内心视、听、感觉这一信号标志的存在,练习数次直到能轻易在头脑中提取;第三步通过想象逐一出现自己产生负面情绪时的各种信号,再将之一一与选定的信号标志联系,练习数次使这种联系固定下来。
再次,准确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扮演的角色,从而为自己准确定位。不少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巨大压力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工作中扬长避短。
最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使人感到快乐与幸福,产生鼓舞人的斗志、振奋人的精神,使之达到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积极作用,这正是工作顺利的重要保证之一。相反,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友情,没有了团结,没有了合作,没有了相互帮助,只能使人的思想颓废,意志消沉、精神麻木、职业倦怠。
新课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很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评价等多方面的变化,应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那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到底应该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呢?
首先,新课程改革堂呼唤“传统教师权威”向“理性权威”过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并不是要彻底否定教师的权威,而是呼唤“理性权威”,弗洛姆曾经说过:“理性的权威产生于健全的能力之中。”教师在教书育人时,以促进学生成长的角色出现,以平等朋友式的关系教会学生学习,以博大的胸怀感染学生,让学生为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责任心所折服。教师要达到“理性权威”程度,只有不断钻研,勤奋学习,才能接受新思想,获得新知识,将最新、最准确信息传授给学生。身正为范,在学生眼中,教师就是榜样,教师们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会成为学生的楷模。
其次,新课堂改革需要教师以专业化的职业情感关注学生。新课程为教师开辟了新的课堂专业生活,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生活经验、学习方式、处境与感受。
最后,新课堂改革需要教师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新课程要实现的目标需要整个教师群体的共同努力,教师们要学会用团结、和谐、友善的方法处理事情,同事之间不要小题大做,有时要做出必要的让步,共同把教育工作做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冠县清泉街道办事处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