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海 刘树茂 吕春霞
(五常市山河镇人民政府 黑龙江 五常 150200)
(五常市向阳镇人民政府 黑龙江 五常 150200)
(五常市牛家镇人民政府 黑龙江 五常 150200)
虹鳟原产北美洲太平洋沿岸,是冷水性鱼类一种,分降海型和普通型两种,1874年首次被移往美国东海岸水域养殖,1877年引进日本进入亚洲。1955年金日成送给周总理2000万尾虹鳟发眼卵从而揭开我国养鳟序幕。因其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肌间刺少等特点而深受全世界消费者的喜爱。并且它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因此,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附加值最高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而我省可养冷水鱼的资源极为丰富,高山溪流、水库底排水、涌泉水等冷水资源无可比拟,因此,大力发展无公害冷水性鱼类将会是我省鱼类养殖的一大亮点。
1.1.1 环境的选择
虹鳟喜栖息在水质清新、沙砾地质、水温较低、溶氧充足的水域中,因此应选择水量充足,溶氧丰富,没有任何污染,全年温度在4-20℃之间,弱碱性的水体进行养殖。水源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符合NY5051的规定。在水源与水环境已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要考虑充分利用地势,造成一定量的跌水和流速,做到排灌自流,减少提水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
1.1.2 池塘的选择
流水饲养,土池及水泥池均可,池塘结构也可用黏土、鹅卵石等简易堆砌而成的,但四角应盾圆,没有死角。每个池面积不应超过200m2,长为宽的8倍-10倍,以长40m,宽4m,深0.9-1.0m为宜,水深一般为0.6-0.8m,池进水处至排水处的坡降比为0.8%,以并联排列为好。进水口是水泥坝(防洪),有铁闸门,每个池进出水口都有拦鱼栅门,注水闸门设置两道,第一道控制进水量,第二道为拦鱼栅;排水闸门的过水断面应大些,一般占池宽的3/4。排水闸门设置三道闸,第一道为拦鱼栅;第二道为排水闸,控制底部150mm~200mm高度排水,以利于底部沉淀物的排出;第三道为水位控制闸。
1.1.3 水质的选择
虹鳟对水质要求非常严格,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虹鳟鱼养殖生产的成功与失败。虹鳟是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水流的刺激不仅可加速体内物质代谢,而且能把排泄物带走。虹鳟生活的适宜流速为2~3cm/s。虹鳟喜清净透明的水,池塘水色要清净透明,色度一般低于30度,水中悬浮物应小于15mg/L。虹鳟常年生活在水温为5~24℃范围内,适宜生长温度为12~20℃,最适生长温度16~18℃,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其摄食旺盛、生长迅速,当年可达到商品规格。DO达到5mg/L以上生长正常,9mg/L以上生长迅速。最适酸碱度值范围为pH6.5~6.9,对盐度的适应能力随个体的增长而增强。氨氮控制在0.0075mg/L以下。水中的化学物质,应符合渔业用水的部颁标准范围。
鱼池消毒采取干池消毒的方法,可用浓度为5%左右的石灰水或浓度为20mg/L的漂白粉进行全池泼洒,待毒性消失后再进水,并放养鱼种。鱼种用低浓度福尔马林溶液短暂浸洗后,放入池塘中,进行饲养。
表1 每饲养10万尾虹鳟鱼放养密度
1.3.1 饲料喂养
避免投喂含有劣质鱼粉和霉变、结块、有异味的饲料。严防饱食或投喂过量,掌握八分饱,注意饲料科学配方,玉米面20%、鱼粉30%、大豆粉30%、下脚料碎肉20%,此外,每200kg添加1袋虹鳟专用预混料,将以上原料均匀混合后蒸成窝头,再用小型造粒机(搅酱机就可以)造粒、晒干后投喂。鱼种下池后,前3d要试探少喂,待鱼种恢复体力和食欲恢复后按正常量再投,每日投喂两次,日投饵量要视水温、天气、鱼种的规格及摄食情况而定。
表2 虹鳟日投饵率表(饲料干重占鱼体重%)
1.3.2 饲养管理
必须根据水质残饵和排泄物的多少,随时随地将池底污物清除干净。排水口网孔小,每天必须随时检查刷网,排除淤积在网上的污物,检查进出水口,保证水流畅通。每日的水温、水量、溶氧、投饵数量及鱼的进食情况,都要勤检查做好记录,特别是高温、雨季、汛期都要注意防洪、测水温(水温高于20℃停食),注意测氧(溶氧必须在5mg/L以上)。
尼龙袋充氧运输,尼龙袋通常长700mm,宽400mm,袋口偏一侧,袋角呈圆形。充氧后的尼龙袋在水温2℃-8℃时,可运3g-8g鱼种200-300尾/袋;40g鱼种50尾/袋。运输时间10h-24h。运输前鱼种要停喂1d-2d。运输以早春、晚秋为宜。长距离运输途中每次换水量不要超过原水量的三分之一。鱼种下塘温差应小于3℃。运鱼的容器应较宽大,内壁要光滑柔软,避免鱼体受伤。
虹鳟养殖的疾病防治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鱼病防治,尽量减少鱼病造成的损失,是提高鱼的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鱼栖息在水中,对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较为困难,尤其是在鱼患病后丧失食欲的情况下,无法强迫它服用药饵,在疗效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在发现鱼病后进行治疗,也只能挽救尚未发病或病情轻的鱼免于死亡,对病情严重的鱼,往往用药也难以奏效。因此控制鱼病,关键在预防。一定避免购进带病毒的鱼,发现有病毒的养殖场,一定要对病鱼隔离或全部处理,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暴晒,工具全部消毒。
虹鳟适合北方养殖,产量高,效益好,风险低,可大范围推广,是一项很好的发展项目。
养殖水质和温度控制的好坏,是养殖虹鳟成败的关键,因此应根据其生长环境的要求选择好养殖地址和水源。
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销售渠道,对生产和销售要齐抓共管,才能使虹鳟鱼养殖真正发展起来,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道路。
掌握虹鳟的配套生产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