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平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合肥,230088)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的优点,其可穿透一定深度地表和植被,大范围、快速、动态地获取地面目标的观测数据,在国民经济和国防领域广泛应用。随着星载SAR技术的发展,分辨率等指标逐渐提高,系统功能逐渐增强,但卫星重量也在增加,其研制和发射成本随之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SAR卫星的小型化成为研究热点。
与大型卫星相比,小卫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可靠性高、建设周期短、投资风险小等优点。从已有的小卫星SAR所发挥作用来看,效费比明显提高,研制费用大幅降低,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几种小卫星SAR体制的分析比较,提出轻小型平面板式SAR设计方案,并给出实例仿真。
小卫星SAR受到世界各航天大国的广泛重视,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对这一领域开展了相应研究工作。
200 6年,德国发射SAR-Lupe高分辨率SAR卫星,是一颗载有X波段SAR的卫星,最高分辨率达到0.3m。SAR-Lupe由5颗X波段雷达成像卫星组成星座,5颗卫星分布在两极低地球轨道的3个高度500km轨道面上,其中2个轨道平面上有2颗卫星运行,另1个轨道平面上有1颗卫星。5颗卫星的布局将能够实现图像和命令交换,缩短反应时间。
以色列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TecSAR于2008年发射升空。TecSAR卫星工作在X波段,具有多种成像模式及多种分辨率特性,最高分辨率可达1m。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质量轻,卫星发射重量只有300kg,SAR载荷不到100kg;二是平台的形状使其绕滚动轴转动的惯性矩小,因而能提供最大的指向敏捷性。同时,雷达波束具有电子切换方式。这样利用高敏捷性与天线波束电子控制相结合,使卫星能以多种观测模式实现高分辨率、大面积地域覆盖,在每圈轨道上获取更多的图像。
值得一提的还有德国于2007年发射的TerraSAR-X卫星。该系统是基于有源相控阵的先进高分辨率X波段SAR,能以聚束、条带、扫描模式以及多极化方式工作,既可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又具有多极化和宽幅成像,分辨率分别为1m、3m、16m。TerraSAR-X的天线采用波导裂缝形式,与卫星平台共形设计,入轨后无需展开。
此外,在小卫星SAR概念设计方面,国外提出了天线SAR,认为SAR将主要由天线和小部分外围设备组成。2003年,Astrium公司研发出MicroSAR系统。基于MicroSAR技术,提出一种低成本、敏捷星载板式卫星SAR——AstroSAR-Lite。该系统嵌在卫星平台上,卫星机械指向可提供±45°的波束指向调节,获得左右两边的成像能力,从而降低了T/R的要求,控制了成本。
小卫星平台对SAR载荷重量、成本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小卫星SAR设计不应追求高的性能指标,而要从小型轻量化、模块化、降低复杂度等方面考虑。
小卫星SAR可采用以下三种天线体制:
(1)集中馈电的反射面体制
该体制最大优点是反射面天线的面密度较小、质量较轻,但天线效率较低。采用集中馈电方案,需要使用相对集中的固态发射模块,不仅可靠性较低,且多个功率放大器件的级联不利于提升发射效率、成本较高。
(2)有源相控阵体制
相对反射面,有源相控阵的分析综合技术成熟,波束控制较灵活。但其最大缺点是系统设备量大,小卫星平台难以满足载荷的重量要求。
(3)平面板式天线体制
采用轻型平面阵列天线,同时基于高集成度的设计方法,将收发系统、中央电子设备集成为几个模块,有效减轻了载荷重量。通过分布式发射,确保每个单元功率较低,有效降低发射成本。该体制既具有有源相控阵技术成熟、可靠性高、辐射效率高的特点,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轻量化的优势。
经过上述分析,本系统设计选择平面板式天线体制。
SAR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天线、发射机、射频单机、控制与数据形成单机、电源等,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组成框图
发射机采用中功率的微波功率模块(MPM)。由于其末级行波管输出功率适中,工作电压不高,相比于传统的行波管发射机工作电压可以降低一半,减小了功率处理和高压绝缘设计的工程实现难度,提高了发射机可靠性。
射频单机包括频率源、数字波形产生和接收通道三个部分。它产生SAR的线性调频发射激励信号,再将激励信号经上变频、滤波,送入发射机进行放大,产生大功率射频信号,送至天线,并辐射到空间。射频单机的接收通道将来自天线的SAR回波信号经滤波、放大、下变频、中频滤波放大、正交解调后,形成基带信号并送至控制与数据形成单机。
控制与数据形成单机将SAR回波基带信号经A/D变换,量化成数字信号并进行压缩;再与来自卫星的星历表数据组成SAR原始数据,进行存储或通过卫星数传下传到地面。该单机的控制电路部分用于监视、控制SAR载荷所有分机的工作,同时提供所有单机的定时、控制信号,产生SAR工作模式的各种波束形成与指向控制信号,并将监控信号传送到卫星测控系统。
仿真的主要参数如下:工作频段X,轨道高度500km,入射角范围为20°~50°,拟实现的条带模式分辨率2m,最大观测带宽20km。
天线尺寸设计是星载SAR系统难点之一,它受分辨率、观测带、灵敏度、模糊度指标以及卫星平台体积、重量、功耗等资源的限制。
星载SAR的方位模糊度、距离模糊度是关系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由模糊度限制的最小天线口径面积为:
式中,R为雷达斜距,Vst为卫星速度,λ为雷达波长,θ为入射角。由此得到不同系数k(视误差情况取值)下的最小不模糊天线面积,其随入射角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最小不模糊天线面积仿真
可以看出,在入射角50°下,k=4时最小天线面积A≥2.8m2,k=6时最小天线面积为A≥4.2m2。根据小卫星SAR误差情况,天线面积设计为4m2。针对方位向2m分辨率的要求,方位向天线尺寸设计为3.3m,则距离向天线尺寸为1.2m。
SAR图像信噪比与系统灵敏度指标有关。系统灵敏度通常以等效噪声后向散射系数(NEσ0)表示,图像信噪比要求越高,NEσ0值越低:
其中,R为雷达斜距,Fn为系统噪声系数,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等效噪声温度,Vst为卫星与目标间相对速度,Ls为系统损耗,Pav为系统平均发射功率,λ为雷达工作波长,δrg为地距分辨率,η为天线效率,A为天线面积。
当发射平均功率为800W时,进行波位参数与系统灵敏度指标仿真,其结果如图3所示。可见NEσ0≤-20dB,完全满足成像质量指标要求。
图3 系统灵敏度仿真
由于采用平面板式天线,辐射效率更高,有利于减重和降低电源功耗。若天线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约为30kg,加上发射机60kg、其它设备30kg,总重量可控制在120kg以内。SAR系统的总功耗小于3000W。
小卫星开发周期短、发射费用低、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已成为各国争先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小卫星SAR的发展趋势,对几种天线体制进行分析比较。提出轻小型平面板式SAR方案,并在系统设计中采用一些适应小卫星平台的技术手段。最后,给出实例仿真,在一定范围内为此类星载SAR系统设计和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
[1]孙佳.小型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技术一瞥[J].国际太空,2012,(9): 32-38.
[2]天兵.欧洲首颗雷达侦察成像卫星入轨服役[J].太空探索,2007,(3):38-41.
[3]Naftaly U.TECSAR—Performances,design and status[C].Proceedings of the EUSAR 04,Germany,2004.
[4]廖明声,田馨,赵卿.TerraSAR-X/TanDEM-X 雷达遥感计划及其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7,32(2):44-46.
[5]Eves S.Future radar surveillance using small satellites[C].Proceedings of the 5th Responsive Space Conference,USA,2007.
[6]盛磊,葛家龙.快速响应星载SAR载荷技术研究[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2,10(5):471-475.
[7]袁孝康.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导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8]盛磊,刘小平.SAR系统灵敏度对成像质量的影响[J].电子测试,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