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

2014-11-15 17:04张铭盛等
中外医疗 2014年13期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张铭盛等

[摘要]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 方法 将该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单指屈指肌腱断裂患者110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生物膜修复肌腱,实验组同时辅以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在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为76.36%;观察组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为96.36%。与对照组对比,该院发现实验组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促进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联合治疗方案。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可吸收生物膜;肌腱粘连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001-02

Absorbable biomembranes, Lustrazine injection and Danhong injection for treatment. The total active movement (TAM) of hand tendon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s TAM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76.36%;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s TAM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6.36%.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AM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P<0.05). Conclusion Lustrazine injection, Danhong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bsorbable biomembranes have good clinical effect on preventing tendon adhesion and promoting the function recovery of hand tendon, which is a good combination therapeutic regimen.

[Key words] Lustrazine injection; Danhong injection; Absorbable biomembranes; Tendon adhesion

手部外伤在临床较为常见,肌腱断裂处在修复后易形成粘连,使肌腱功能降低或丧失,这也是手外伤手术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材料在预防肌腱粘连方面发挥着一定的功效[1]。但其治疗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术后常因局部微循环障碍而导致肌腱粘连。为探讨了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现分析2011年3月—2013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患者屈指肌腱断裂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单指屈指肌腱断裂患者110例纳入该研究,均有明确的手部外伤史,受伤时局部有断裂感。损伤局部肿胀、疼痛、皮下瘀斑,手术探查可见屈指肌腱断裂。所有患者术前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剔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病、酗酒、严重感染、恶性肿瘤、重度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过敏体质、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手术前已存在患侧掌指关节活动障碍者[2]。

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共计5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8.36±7.12)岁;体重48~85 kg,平均体重(62.57±5.46)kg;受伤至就诊时间30~150 min,平均就诊时间(54.27±12.46)min;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0例;受伤部位包括拇指7例、食指18例、中指21例、环指8例、小指1例;受伤原因包括切割伤47例、砸轧伤8例。

所有患者偶数者归为实验组,共计55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8.54±7.25)岁;体重49~84 kg,平均体重(62.48±5.32)kg;受伤至就诊时间30~140 min,平均就诊时间(54.33±12.21)min;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1例;受伤部位包括拇指8例、食指16例、中指20例、环指9例、小指2例;受伤原因包括切割伤45例、砸轧伤10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状态下接受生物膜修复肌腱,在气囊止血带控制下彻底清创[3]。根据手术需要适当延长切口采用3-0肌腱缝合线修复肌腱,充分止血后肌腱吻合端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成分:聚-DL-乳酸)包裹,不需缝合。宽度应完全覆盖受损肌腱和残留鞘膜,以超过损伤部分3 mm左右为宜[4]。

实验组患者同时辅以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在可吸收生物膜包裹的肌腱吻合端采用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浸润,用药量为1 mL左右[5]。

所有患者术毕均采用无菌敷料包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短臂石膏托外固定,保持腕关节屈曲30°,掌指关节屈曲45°,在专业手外科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功能训练[6]。

1.3 评价指标

术后8周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总主动活动度测定系统(TAM)评价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将掌指关节(MP)、近侧指间关节(PIP)、远侧指间关节(DIP)主动屈曲度之和减去各关节主动伸直受限度之和即得该指TAM[7]。

优:活动范围正常;良:TAM>健侧75%;可:TAM>健侧50%;差:TAM<健侧50%。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3 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该院发现实验组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预防肌腱粘连是肌腱断裂损伤修复的重要环节,聚-DL-乳酸生物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膜两侧组织可进行营养物质交换,同时具有良好的屏障作用,可刺激机体形成假鞘,为肌腱滑动提供光滑的组织床,其在预防肌腱粘连方面的作用已得到临床的广泛验证[8]。但术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肉芽组织增生等均可造成肌腱粘连,影响手术效果。该研究旨在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对肌腱断裂损伤修复的作用,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

川芎嗪注射液可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利于阻断肌腱周围肉芽组织向腱内爬行、增生,在抗肌腱粘连的同时,又可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肌腱的自身愈合[9]。

丹红注射液是从中药材丹参、红花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可抑制腱鞘和腱周滑膜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胶原沉积、抑制纤维组织收缩,并能促进已沉积的胶原分解,从而有效预防腱周粘连。同时丹红注射液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肌腱的修复速度,为早期康复训练创造条件[10]。

该研究中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的患者MP、PIP、DIP主动屈曲度均明显大于仅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者。MP、PIP、DIP伸直受限度均明显小于仅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高于仅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肌腱断裂可促进手指功能恢复,这与已有的临床报道的结果相一致[9]。

该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促进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联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单海民,程春生,赵治伟,等.Ⅰ型牛胶原蛋白生物膜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4):33-35.

[2] 李龙梅.生物材料在预防运动损伤致肌腱粘连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43):8139-8143.

[3] 查朱青,程春生,赵治伟,等.红花注射液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肌腱粘连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3,34(3):295-297.

[4] 常菁,刘万顺,韩宝芹.壳聚糖基复合膜预防术后肌腱粘连机理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1,42(1):54-58.

[5] 郎明媚,何玉龙,吴淼,等.生物材料防粘连膜修复运动性肌腱断裂的特点及性能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4):6393-6396.

[6] 田明波,李守峰.医用可吸收膜和玻璃酸钠在肌腱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医正骨,2011,23(8):19.

[7] 张旭尧,谢丽颖,赵辉.修复运动性肌腱断裂防粘连材料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6):2997-3000.

[8] 姜大朋,李昭铸,张玉波,等.TGF-β1对腱鞘成纤维细胞α-SMA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9):759-761.

[9] 赵治伟,程春生,马文龙,等.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9):1213-1215.

[10] 姜士超,刘珅,范存义.肌腱粘连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5):633-636.

(收稿日期:2014-01-28)

术后8周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总主动活动度测定系统(TAM)评价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将掌指关节(MP)、近侧指间关节(PIP)、远侧指间关节(DIP)主动屈曲度之和减去各关节主动伸直受限度之和即得该指TAM[7]。

优:活动范围正常;良:TAM>健侧75%;可:TAM>健侧50%;差:TAM<健侧50%。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3 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该院发现实验组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预防肌腱粘连是肌腱断裂损伤修复的重要环节,聚-DL-乳酸生物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膜两侧组织可进行营养物质交换,同时具有良好的屏障作用,可刺激机体形成假鞘,为肌腱滑动提供光滑的组织床,其在预防肌腱粘连方面的作用已得到临床的广泛验证[8]。但术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肉芽组织增生等均可造成肌腱粘连,影响手术效果。该研究旨在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对肌腱断裂损伤修复的作用,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

川芎嗪注射液可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利于阻断肌腱周围肉芽组织向腱内爬行、增生,在抗肌腱粘连的同时,又可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肌腱的自身愈合[9]。

丹红注射液是从中药材丹参、红花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可抑制腱鞘和腱周滑膜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胶原沉积、抑制纤维组织收缩,并能促进已沉积的胶原分解,从而有效预防腱周粘连。同时丹红注射液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肌腱的修复速度,为早期康复训练创造条件[10]。

该研究中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的患者MP、PIP、DIP主动屈曲度均明显大于仅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者。MP、PIP、DIP伸直受限度均明显小于仅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高于仅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肌腱断裂可促进手指功能恢复,这与已有的临床报道的结果相一致[9]。

该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促进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联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单海民,程春生,赵治伟,等.Ⅰ型牛胶原蛋白生物膜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4):33-35.

[2] 李龙梅.生物材料在预防运动损伤致肌腱粘连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43):8139-8143.

[3] 查朱青,程春生,赵治伟,等.红花注射液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肌腱粘连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3,34(3):295-297.

[4] 常菁,刘万顺,韩宝芹.壳聚糖基复合膜预防术后肌腱粘连机理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1,42(1):54-58.

[5] 郎明媚,何玉龙,吴淼,等.生物材料防粘连膜修复运动性肌腱断裂的特点及性能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4):6393-6396.

[6] 田明波,李守峰.医用可吸收膜和玻璃酸钠在肌腱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医正骨,2011,23(8):19.

[7] 张旭尧,谢丽颖,赵辉.修复运动性肌腱断裂防粘连材料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6):2997-3000.

[8] 姜大朋,李昭铸,张玉波,等.TGF-β1对腱鞘成纤维细胞α-SMA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9):759-761.

[9] 赵治伟,程春生,马文龙,等.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9):1213-1215.

[10] 姜士超,刘珅,范存义.肌腱粘连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5):633-636.

(收稿日期:2014-01-28)

术后8周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总主动活动度测定系统(TAM)评价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将掌指关节(MP)、近侧指间关节(PIP)、远侧指间关节(DIP)主动屈曲度之和减去各关节主动伸直受限度之和即得该指TAM[7]。

优:活动范围正常;良:TAM>健侧75%;可:TAM>健侧50%;差:TAM<健侧50%。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3 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该院发现实验组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预防肌腱粘连是肌腱断裂损伤修复的重要环节,聚-DL-乳酸生物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膜两侧组织可进行营养物质交换,同时具有良好的屏障作用,可刺激机体形成假鞘,为肌腱滑动提供光滑的组织床,其在预防肌腱粘连方面的作用已得到临床的广泛验证[8]。但术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肉芽组织增生等均可造成肌腱粘连,影响手术效果。该研究旨在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对肌腱断裂损伤修复的作用,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

川芎嗪注射液可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利于阻断肌腱周围肉芽组织向腱内爬行、增生,在抗肌腱粘连的同时,又可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肌腱的自身愈合[9]。

丹红注射液是从中药材丹参、红花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可抑制腱鞘和腱周滑膜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胶原沉积、抑制纤维组织收缩,并能促进已沉积的胶原分解,从而有效预防腱周粘连。同时丹红注射液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肌腱的修复速度,为早期康复训练创造条件[10]。

该研究中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的患者MP、PIP、DIP主动屈曲度均明显大于仅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者。MP、PIP、DIP伸直受限度均明显小于仅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高于仅采用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治疗肌腱断裂可促进手指功能恢复,这与已有的临床报道的结果相一致[9]。

该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促进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联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单海民,程春生,赵治伟,等.Ⅰ型牛胶原蛋白生物膜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4):33-35.

[2] 李龙梅.生物材料在预防运动损伤致肌腱粘连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43):8139-8143.

[3] 查朱青,程春生,赵治伟,等.红花注射液预防屈指肌腱损伤术后肌腱粘连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3,34(3):295-297.

[4] 常菁,刘万顺,韩宝芹.壳聚糖基复合膜预防术后肌腱粘连机理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1,42(1):54-58.

[5] 郎明媚,何玉龙,吴淼,等.生物材料防粘连膜修复运动性肌腱断裂的特点及性能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4):6393-6396.

[6] 田明波,李守峰.医用可吸收膜和玻璃酸钠在肌腱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医正骨,2011,23(8):19.

[7] 张旭尧,谢丽颖,赵辉.修复运动性肌腱断裂防粘连材料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6):2997-3000.

[8] 姜大朋,李昭铸,张玉波,等.TGF-β1对腱鞘成纤维细胞α-SMA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9):759-761.

[9] 赵治伟,程春生,马文龙,等.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9):1213-1215.

[10] 姜士超,刘珅,范存义.肌腱粘连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5):633-636.

(收稿日期:2014-01-28)

猜你喜欢
丹红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及β2—MG水平的影响效果观察
丹红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121例临床观察
消栓通络胶囊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肺栓塞疾病的治疗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