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春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天辽地宁的辽宁大地,是一片美丽、神奇、膏腴的黑土地,见证了侵略与反抗、屈辱与崇高、失败与胜利、悲伤与喜悦同在的历史。因为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这里成为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因为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这里成为日本侵略者三次侵华的焦点;因为三次战争包括伪满洲国的粉墨登场,这里成为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领土时间最长的地方;因为1956年特别军事法庭沈阳审判(同时还有太原审判)和抚顺战犯监狱对日本战犯的改造,这里成为抗日战争“终点之后的终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九一八”,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最痛楚的记忆,但这不是唯一,而是之一。
对历史的记忆特别是痛楚的记忆,不应该只停留在一个横断面上,更不能局限在一个节点上,而是要放在一个阶段性的时空中去把握和感悟。1900年,八国联军不到2万人进攻北京,京畿一带有清军十几万人,有义和团拳民五六十万之众,北京却陷落了,天文数字的赔款从此被拿走了;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只有2.5万多人,居然长驱直入,烧杀抢掠,大清皇帝仓皇“狩猎热河”。那个时代,似乎还有一点点借口和理由,说武器不如人。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大清陆军并不缺少坚船利炮;全面抗战爆发之际,中国陆军220万人,日本陆军25万人,中国陆军装备也和日本的水平差不多,但先后的结局一样,都难逃一溃千里的劫数。
历史无法重来,但这是历史和民族的宿命吗?绝不是。这是中国人缺少血性和勇敢吗?绝不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问题,才能像望远镜,看历史看得深邃;像透视机,看真相看得清晰;像显微镜,看本质看得透彻。当拨开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丢下历史碎片化的鸡零狗碎,历史的本来面貌就会清晰地呈现出来。历史雄辩地证明,一切价值判断必须以事实判断为根基。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出发,中华民族亮剑才有魂;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开始,中华民族亮剑才有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局,中华民族亮剑才有力。
黑格尔曾经说过,和平是一个民族的腐蚀剂。这一结论不乏偏颇,但是从忧患和警示的视角看,无疑是正确而深刻的。中国人民酷爱和合与和平,和睦、和谐、和平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主旋律,但斗争、竞争、战争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基石。因此,对“九一八”的最重要记忆,就是更加清醒地认知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背景与意义。纪念和记忆不是为了强化仇恨,而是消除仇恨生成的根源。毕竟历史不是过眼烟云,恶的历史如果没有正义的实力还会重演。长期以来,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日本国内总有一股势力不接受二战失败的结局,竭力美化军国主义战争,刻意否认日本侵略罪行,肆意挑战战后国际秩序。日本首相安倍上台以来,质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参拜靖国神社,谋划修改和平宪法,企图掠夺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等,上演了一出又一出闹剧。但历史是不容翻案的,正义是不容挑战的。“九一八”告诉今天,勿忘国耻,更要勿忘国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由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三驾马车”拉动的强国梦,驭手正是中华儿女自信、坚毅、从容的中国心。
□本栏编辑/高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