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弓
家 史
□申 弓
老蔡家在这个小城里,曾经一度十分辉煌,而且不是一般的辉煌,光从他们家那些古物便可以看出:那门楣上的一块木板,雕着的图案与字。那不是普通的木板,而是一块牌匾。在“文魁”两字的后边,分明刻有“敕封”字样。按时间,还是前清遗物呢。加上那房屋的格局,就是不一般,你看,一般人家哪有这样雕梁画栋的?两厢的圆拱门上还有“左龙”、“右虎”。
那时我们还小,不知道这文魁为何物,更不知道敕封是何意思。我们还常常取笑蔡家的孩子叫文魁和敕封呢。知道了吧,这蔡家就两个孩子,都被我们用他们的物件来命名了。估计他们知道内涵,对我们这样取笑般的称呼,他们不但不生气,反而还很高兴,并且,他们的大哥就叫文魁,小弟就叫敕封。
可惜的是他们没有防范意识,那块搁在门楣上的牌匾在一个夜里失踪了。
更让他们痛心的是,他们的房子也被城里征用了,不到一年时间,那老房子的地盘上,挖成了塘,种上了树,还铺设了许多休闲的石桌石凳,每天早晨,雾气尚未散尽,这里便成了热闹的去处,遛鸟的,放狗的,打太极的,拖刀仗剑的,还有那半疯半憨地对着一片山石或树林张口大喊的,各显其能,好像这样,个个便都可以成为长命百岁的老寿星。
我自然做不到,但敬佩他们的投入。都说是世界上就怕三种人,其中一种就是每天坚持写日记和早上锻炼的人。
待明白了那文魁及敕封的含义之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可看到人们这样的忘情与投入,也就觉得这样也不错,多少人挤在一个小城,没有一个锻炼的地方,于城市来说是缺少活力的。
不过,蔡家人不服气,一个城这么宽,怎么就跟我的祖屋过不去?他们也试图讨回来,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讨不回来,搞到最后,政府只好在另一个地方划拨了一块土地,让他们另建。蔡父年迈,也就只好寄希望于文魁及敕封这两个孩子。
不想到头来,文魁变成了武魁,在方圆几十里内豪霸一方。最后在监狱里度着人生,这蔡家就只有敕封一人独力支撑大厦了。
这敕封跟文魁不一样,学习一路看好,并且一路过关,特别在大学时,科科领先。毕业之时,便被招进了省府里工作。
古云近官得力,近厨得食。加之这敕封一向聪明勤勉,才智出众,所侍领导都对其照顾有加,十多个年头便成了省里最年轻的副厅级秘书。
年迈的老父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每回专车回来探望,都说,儿啊,你知道老爸的心愿吗?
敕封便说,知道。爸你放心好了,等机会吧。
走的时候,老父亲只是用赞许的目光送行,并不多言。也许这就是父子天性,言不必多,却心照不宣。
这一年,敕封获得了个放外任的机会,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就报了回归的想法。虽然厅官在本地任职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先例。他的愿望被批准了。
到任后,火烧了三把,他还要加一把小火。
这天,他找来了史志办的主任及博物馆的馆长还有文物局局长,文化局局长,一起现场办公,要大力挖掘小城的历史文化,要大力弘扬小城的光荣传统。挖来挖去,竟然挖出了蔡氏祖屋的辉煌:蔡氏的先人曾在乾隆年间出仕过朝廷二品大员,还受过皇封,后来曾经出现了三代翰林,得过皇帝的敕封,这在小城是独一无二的光荣!
可是,蔡氏祖屋已被建成休闲公园。奈何!
重建!当家说了。几个局办便组织人力,先做舆论,一篇篇弘扬历史的文章见了报,并分列了挖掘传统文化,保护蔡氏祖屋的十大重要意义,电视台也不失时机来做了八个专题。
未及半年,重建蔡氏祖屋的蓝图出来了。一车车的青砖运来了,一车车的绿瓦到位了。
于是,水塘填了,山石搬了,紫荆树被砍了,一年之后,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又重现在人们的眼前了,并且,那失去了的牌匾又挂到了门楣上,字还是那草书圣体“文魁”,从里到外一片金黄,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反正被前来参观的人都在一摸三叹,啊,啊,啊,真是了不得啊!
(原载《红豆》2013年第12期边际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