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红四军《党员训练大纲》对党内批评思想的系统阐述

2014-11-14 06:21武星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武星

[摘 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追溯中国共产党艰辛培育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的历史,对更好理解并贯彻这一优良作风有积极意义。1929年红四军第三纵队政治部编印了《党员训练大纲——支部工作》,比较系统的论述了党内批评思想,为之后延安时期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正式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员训练大纲;党内批评思想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1-0022-02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党的七大将其同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一起列为党的三大作风。不过我们党培育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的探索,可以向前追溯更远。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中回忆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形成的过程时说:“……这个问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可以追溯到更远。自从一九二七年我们在南方建立革命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开始,关于处理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官兵关系以及其他人民内部关系,就是采用这个方法的。不过到了抗日时期,我们就把这个方法建立在更加自觉的基础之上了。”[1]

1928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在党的建设实践中编写了《怎样做一个好共产党员》(即共产党员守则二十二条)教材,其中专门有一条就是共产党员必须接受批评,当中写道“一个人不能没有错误,有错误就要改正,共产党员的错误,更要赶快改正。所以我们发现那个同志错了,就应该批评他,一点也不要客气。我们自己错误了,别个同志来批评,我们自己就应该乐意接受,不得气愤”。[2]这篇早期文献初步认识到了开展批评对于共产党员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思想。1929年7月13日红四军第三纵队政治部编印了《党员训练大纲——支部工作》,在这篇文献中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怎样批评同志”:

“(一)批评的作用:1.使同志互相知道自己的错误而得以随时纠正。2.因要互相批评,便养成平时同志间互相观察互相监督的习惯。3.对不接受批评的同志尤其是动摇的同志不接受批评时,使大家认识他,不致个人动摇波及全体。4.使同志相互间消除意见。

(二)批评的方法:1.必须站在党的立场根据事实批评。2.于平时注意观察同志所感觉的。3.批评必须注意对方能否接受,不是任意说了就算了事 。4.批评必须指定[出]错误的原因使同志易于纠正。5.被批评者如不接受,要将理由答复,但经多数表决定为有错,便须接受,这叫做团体批评。

(三)批评者的态度:1.批评同志时要态度诚恳言词和蔼。2.批评不是报复,更不可吹毛求疵。3.批评不是攻击,不是鄙笑。

(四)被批评者的态度:1.必须承认批评者的好意。2.必须尽量接受纠正,不可敷衍面子,实际依然。3.受严重批评时,尤须猛省自己错误之深切,不可因此怀恨。4.所谓接受批评,一方面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须猛力纠正。

(五)批评的范围:1.工作方面;2.纪律方面;3.行动方面;4.说话方面;5.态度方面;6.性格方面;7.思想方面;8.看书方面;9.嗜好方面。”[3]

一、《党员训练大纲》形成的背景

1928年4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湖南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不久,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9年1月,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开辟了赣南、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新的红色政权。但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在党的建设方面,集中表现就是:第一,部队、党员的成分比较复杂。1929年5月的统计显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加之部队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俘虏。这样,流寇主义、平均主义、小团体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不免渗透到部队中来。第二,产生了单纯军事观点和极端民主化两种错误倾向。“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4]无疑,民主制度对发展党的事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单纯军事观点强调“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主张军官权威高于一切;极端民主化强调“自下而上的民主”,事无大小都要开会讨论。这两种错误倾向对贯彻民主集中制产生了阻碍作用。第三,轻视官兵的政治训练。其对士兵的政治训练是很马虎的。对于干部的政治训练,因为工作太忙,缺乏人才,也搁下了。如此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普遍存在支部生活不能正常开展,支部会议较少召开,不懂如何正确开展批评等现象。

红四军存在的上述情况引起了党的重视。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党的七大在龙岩召开,陈毅在报告中强调了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反对家长制和极端民主化倾向、改进支部生活、充分开展党内批评等内容。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决案中也明确指出:要健全支部生活,洗刷非无产阶级意识。1929年7月,红四军第三纵队编印了《党员训练大纲——支部工作》用以指导基层党组织的支部生活。红四军第三纵队能够编印《党员训练大纲——支部工作》除了上述的必要性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第三纵队在党员的政治训练上一直走在红军前列。这篇文献可以说是他们的经验总结。

二、对《党员训练大纲》的评价

《党员训练大纲——支部工作》的编印出版,在实践上回应了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因其通俗化的表述在士兵中得到广泛传播,对红军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在理论层面上,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围绕批评的作用、批评的方法、批评者的态度、被批评者的态度、批评的范围五个大的方面就如何开展批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思想。与之后《古田会议决议》中开展党内批评的思想和延安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培育一脉相承。

《党员训练大纲》强调了开展批评的作用在于纠正错误;开展批评要根据事实,有证据,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接受,要善于指出错误的原因;批评者在批评同志时要态度诚恳、言词和蔼;被批评者要认识到别人批评自己是为了自己好,是出于好意,不要有抵触情绪,要虚心接受批评,要猛省自己错误之深切;批评的范围是多方面的。在《党员训练大纲》编印五个月之后,古田会议召开,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也突出强调了正确开展党内批评。指出“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5],“批评的目的是增强党的战斗力以及达到阶级斗争的胜利,不应当利用批评去做攻击个人的工具”[6],并明确指出错误的批评——“非组织的批评”的两种表现形式即“攻击个人”和“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7]《古田会议决议》还强调“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8]我们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些内容和《党员训练大纲》中的内容基本精神是相通的。

延安时期正式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强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强调“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强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强调“和风细雨”,“实事求是”。追根溯源,这些思想都可以在1929年红四军第三纵队编印的《党员训练大纲》中找到影子。但是必须承认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党员训练大纲》中关于开展党内批评的思想不可避免的有其局限性:比如,当时还没有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完整的概念,没有认识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辩证关系,尤其对自我批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也没有探索出开展自我批评的方法路径。这些不足,经过十几年艰苦斗争的探索到延安时期得以完善,最终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1.

[2]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135.

[3]廖明耕.凌步机著:中央苏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38-139.

[4][5][6][7][8]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84.83.84.85.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平致远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