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波
寻找张三
□刘江波
李四在梦中惊醒,又想起张三来。张三儿时的稚气,张三上学时的顽皮,张三对他的友好,包括张三和他打架时的情形……
过去种种一旦涌上心头,就变得无法遏制。张三的形象再度变得鲜明起来,李四发现虽然十年未见,但张三并没有离开,仍然在他心里占有一席之地。
李四鼓起勇气拨打张三的手机,却听到“号码是空号”的声音。放下电话,李四有些茫然,又想起了和张三闹翻的那件事——那是李四父亲过六十大寿,亲友们都来祝贺,张三作为最亲近的兄弟,帮忙为他迎客收礼金。
酒宴过后,李四清点钞票,发现了两张旧版的一百元,夹在一堆新版钞票里面特别显眼,他拿起来一看,两张竟然全是假钞。这下李四火了,自己家办寿酒居然给假钞,这人太缺德,找他算账去!
李四火冒三丈,可是张三死活不让,他说做人要宽容,这人既然用假钞来蒙朋友,一定有难处,做人要厚道,要给人留后路。
一个坚持,一个阻拦,话越说越重,争得面红耳赤,到最后,李四对累了一天还没顾得上吃饭的张三骂了声“滚”,张三拂袖而去,从此再没消息。
李四难以入眠,他把事情经过写下来,发到论坛上,很快就有了人关注,但多数人站在张三那边,称赞他为人宽容。众口一词,李四第一次觉得自己有点小气了。
想通了这些,李四对张三的思念及愧疚就越发强烈。第二天,他去张三单位寻找,同事说张三早就辞职了;他又去张三的家里,可是邻居说早就搬走了;再问问其他同学,大家都说张三像在地球上蒸发了一样。
这下李四急了,放下了一切事情,专心来找张三,到后来总算找到了他岳父家,说明来意,要来了张三的新号码。
电话接通了,李四刚激动地叫了声:“张三……”对方马上就挂断关机,到最后无论再怎么拨打,都打不通了。
看到张三不肯原谅自己,李四的心沉到了谷底,他无法原谅自己对张三的伤害,更加无法忘记张三对自己的友情。
李四报名参加了电视台的《寻亲》栏目,后来他作为嘉宾去现场讲述,声泪俱下地回顾了和张三的往事,感动了所有观众。
最后,李四站在大屏幕前,听主持人倒计时:“三、二……”张三没有出现,“寻亲小组”寻访了张三曾经打工的多个地方,仍然无果。
失落的李四不肯放弃,他要继续寻找张三,他写了封情真意切的道歉信,在网上四处粘贴。很多网友都被他感动了,请他上传张三的照片,大家来帮他寻找。那段时间,那封信的点击量一路攀升,不断有人打来电话提供消息。
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茫茫人海消失的张三终于有了下落。得知线索,李四来了精神,顾不得路途遥远,先坐飞机后乘火车,又倒了两趟客车,终于赶到了几千里之外的一个边陲小镇。
去打听张三工作的建筑公司,没想到恰巧验收完工了,又到另一个城市盖楼去了,李四马上赶过去。偌大个城市,建筑公司数不胜数,他只能拿着张三的照片挨家去打听。
家里人打电话劝他放弃寻找,李四说绝不,哪怕再找上一年两年,都要找到张三,当着他的面对他说一声:兄弟,请原谅我!
为了尽快找到张三,李四甚至在城市的各个电线杆上,贴上了重金寻人的启事,有几次还差点被人罚了款。然后他又做了块牌子挂在背后,上面写着“张三,你知道我在找你吗?”义无反顾地继续踏上寻人之路。
李四的真诚打动了很多市民,媒体也来提供帮助,他们早就在网上知道了李四访友的故事,他们决定在报纸上刊登消息,并且在电视新闻中播报寻人启事。
媒体的力量、网民的力量、群众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没过几天就有了消息:郊区的一家工地上,有一名工人极像李四苦苦寻找的张三。
李四又惊又喜,电视台记者也要和他同去,然后再做一期感人的节目,请李四和张三都去当嘉宾。
李四在数不清的安全帽中,一眼就认出了那个推砖的就是他的好友张三。李四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往外涌,张三,终于找到你了!
然而就在李四颤抖着奔过去的时候,张三却突然丢下手中的车,撒腿就跑。
李四一边喊一边追,记者、摄影师也都跟着追上来,可是张三就是不回头。工地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山,他竟然直接就往山里跑去。李四不明所以,只能咬着牙追上去。
终于,张三停了下来,因为他已经跑到了山的顶端。看到李四等人气喘吁吁地靠近,张三看了看山下的悬崖,大吼了一声:“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跳下去!”
李四吓得魂都飞了:“张三,你看清楚,我是李四呀,我找你找得好苦!”
张三冷笑了几声,突然又哭起来:“我知道是你,这十年来我一直躲着你。为了不想见到你,我连家都搬了,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打工,没想到你还是不放过我!”
李四万分愧疚地低下头,这时候记者说话了:“张师傅,您先别冲动,有话好说,他可是您从小到大的好朋友,这几个月腿都快跑断了,就是为了找您呀!”
“朋友?”张三嘲讽地撇了撇嘴,“亏你还有脸谈朋友,当初我下岗了,实在拿不出钱了,就厚着脸皮拿两张假钱给你随了礼。你一声‘滚’让我无地自容,更没脸见人,只能躲着你远远的。没想到你不依不饶,事情都过去十年了,还抓住我不放,天天上网人肉搜索我,还把录像的都找来了,要给我曝光,你说,你这算什么狗屁朋友!”
李四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冒金星。
(原载《小说月刊》2014年第1期 江西曹绍明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