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的呐喊和诗意的平衡
——读马莉的九首十四行诗

2014-11-14 21:35马知遥
天津诗人 2014年3期
关键词:河流命运身体

马知遥

在诗歌《河流每天付之东流》里,河流总和诗人的思想紧密相连,河流作为文学意象成了一种符号象征,它可以是时间,所以,古人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它可以是赴死的英雄,如同此诗中的表达。每人每天都奔波在东去的途中,向往光明的途中,从不曾放弃。我们可能会遗忘时间,我们可能会无法寻觅它的踪迹,但它一直在那里,川流不息。然而,如果这些河流一直在黑暗中,如果一个如河流的生命只在看不到的希望中前行,那该怎样?诗人喊出了拯救人类的呼声,充满世纪末的呐喊。也许这是首宿命的诗歌,充满了悲壮的行色。在这个近乎歌舞升平的时代,所有的诗人们似乎突然丧失了对时代和命运天生的质疑和追问能力。丧失了基本的反省能力。丧失了人类的视野,丧失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

“它们呼喊:赶快出发

趁时间还早,趁身体的水分还未被时间吸干

但是,声音躺在耳朵里窃听

沉默张开锋利的嘴,滔滔不绝地发言

事物都被造物主计划好了

亡灵们走在世界的尽头,尘埃弥漫活着的人

直到有一天世人的名字变成了纸片”

——《你的呼吸》

这是一首回忆之诗,写那激情的青春往事,那些呼喊和奔跑,那些赶紧出发的豪迈。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和热情让他们永不疲倦,他们在耗尽生命追逐梦想,如同夏天里的河流,如同青春里年轻的生命。而一切似乎都已经命定,命运就在你我的旁侧,悄悄观察,看你的过去也看到了你的死亡。这样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语气充满象征的饱满的诗句,让我们对诗歌传达的内容充满想象。类似于呓语又如同耳边的悄悄话。她说到了天机。

“大地靠不住了,这样的年代我们都会生病/忧虑重重,雨水也救不了干枯的河流”在诗歌《我们会回来》中,诗人表达着绝望和失望。大地都无法依靠,这个世纪病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即使是给情人的语言也需要暗语表达;在一个绝望时刻,还好我们还有爱,默默地爱,那可以帮助我们清扫岁月给我们的伤痕和记忆。这是一首救赎之诗,作者用到了宗教学中常出现的“洗礼”,我宁可认为这是一个暗示性极强的词汇,它意味着忏悔和重生。

《云朵把清风解开》这首诗歌充满了身体性的体验,充满了对身体的关切。它实际是身体写作的文本。在身体作为情感和意识载体存在的时刻,身体的物质属性和情感属性同时存在,身体和情感是合一的。故此,我思故我存在,我思故我懂得身体的需要。云朵解开了清风,多么美妙的想象;清风善解风情,故此,作为植物的我,作为身体的我能感受到那些柔媚那些生命奥秘,那些意乱情迷。这首诗歌同样用到了宗教词汇“祈祷”,用到了宗教中常出现的“光”。我不知道诗人马莉是否皈依基督教信仰,但我肯定在她的阅读历史中一定受到过《圣经》的影响,在潜意识中,她的文字有救赎和对信仰的格外关照。那是不自觉的祈祷,是在和神的交流中发生的情感抒发。

就是在浪漫的时刻,在最应该陶醉的时刻,日神所代表的理性精神仍旧占据着诗人的思绪,她恐惧于不可知的命运,她敏感于现实的残忍和不安,即使是年年收获,但她还是预见到黑暗的来临和隐藏的疼痛。她如此敏锐如此多情,即使是酒神一再来临,她还是紧紧抓住了日神的衣角。她的焦虑是诗人所特有的,与生俱来,如同命运。这种思想和情绪从《那一刻》里表达出来。

像圣母面对圣婴,如此温暖的光芒;如同面对熟睡的孩子,年轻母亲的渴望是克制和内敛。是什么让诗人悄悄地爱,想到离开又万分不舍,是一种什么情感让她如此动用母性才能一次次柔情荡漾。在保留和放弃之间,诗人写着一种选择,对抽象的情感进行具象的描述。她甚至给汉语诗歌提出了一个方向:如何表达人类复杂的情绪,或者抽象的行为。比如克服、比如坚强、比如选择。一切与人类行为有关的抽象的行动,都需要情绪的加入,而这样的情绪又是怎样的?诗人似乎在探究自己的内心,探究人类整体性的选择的情感之井。用什么表达才更准确?!《像面对我的婴儿》是实验的诗歌,是创造性的探索。有用!

“大地只在夜间创造河流/花朵深谋远虑,为春天流血而失去笑容/我为你祈祷,我的语言才金光闪烁” 诗人在《大地的花瓣》中终于写到了爱情,写到了绝望的痛苦的誓言般的爱情。只有在寂静的时刻,女性的意识才发生了作用,她就是一条河流,只有夜晚能够流淌,她就是那些盛开的花朵,却因为春天的等待流逝了青春的热血。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个人,一个爱的他,因为只有为他的时候,我才光彩,包括语言。这些坚定的话语,决绝的话语如同宣告。在朋友的欢宴之后,在酒醉的人群里,为了他你只想得到一个回想,让曾经的爱一遍遍在泪水旁重新来过。

有点美人迟暮的感叹,有点无法挽回的忧伤。在诗歌里不谈忧伤又到哪里去谈,奢侈就奢侈点吧。那份忧伤是诗歌读者也能体会并需要的。诗歌的共鸣恰恰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共鸣。对爱情对失望对岁月。

她有着女性少有的理性和理想主义倾向,她不断地制造奇迹,却惶惑于奇迹。她有时候承认有时候又完全不敢相信。她是奇迹的制造者也是质疑者。她在理智与情感之间做着平衡。她纠结的内心无法直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如果神奇的密码,她只给破译者,唯一的破译者,而一旦这个斯芬克斯之谜被发现,她又无法说服自己走向另一个存在。她一再纠缠对世界的疑问、创造和设想,又一再发现谎言和可怜的造梦者。我们在《它是不是一个奇迹》中看到的是不自信、疑惑或者是对不确定事物的悬搁。她给不出答案,同时我们只能去猜。命运不过如此。

如同一场表演的最后一幕,大幕徐徐拉开,我们看到的是困惑、绝望、无望、沮丧、失信后的重新复活。这一首诗歌放到最后,是前8章的结束也是开始,她如同风暴后的日出,风平浪静后的喃喃低语。不过光线渐次明亮,色彩夺目,一洗前几章的晦暗。好像豁然开朗后的觉悟。

所以,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说,这9首十四行诗歌的整体性,它们一直表达着人与现实的关系,人在现实中如何想象未来的冲动,如何在情感的大海黑暗的大海中获得生命,如何自我救赎获得重生。9首诗歌独立但却整体性表达着深刻的内心,风格保持了一致性,显示出一组诗歌的威力。

最后这首《在祈祷的地方》就格外重要,它告诉我们,天亮了。太阳照常升起。即使我们无名地活着,我们也有我们应有的芬芳,在我们存在的地方。苹果的芬芳——天堂的伊甸园里抑或我们心灵之乡?

这是一组有难度和情感深度的诗歌,现代诗歌应该有这样的专业写作者,她们注定得不到及时和大面积的掌声,却默默制造了现代诗歌的未来,注定了要有许多诗人从这里吸取营养并从这里出发。

猜你喜欢
河流命运身体
命运的更迭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当河流遇见海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