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是提升外语学习质量的理想路径

2014-11-14 16:04龚海平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双语外语语言

一、引言

我国中小学生外语学习质量不高的问题由来已久,而又长期不得其解。其中原因,甚为复杂,有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诞生之前,采用的是教学大纲)的设计预期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现实条件不相匹配的问题,有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和内容方面的问题,有缺乏真实、自然的英语语言习得(acquisition)环境的问题,有中小学英语教师自身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语言教学理念、方法严重落后方面的问题,也有英语学科考试命题不够科学和考试方式过于偏重英语读写能力考试测量而轻视甚至忽视英语听说能力的考试测量方面的问题,等等,实在是一言难尽 。

近十多年来,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继出台、实施,尽管我国的中小学英语课堂的面貌和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为考而教”这一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在实质上不过是学生考试分数提高的又一个说法而已,或者说是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又一个说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的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优酷网”上曾流行一名外国留学生模仿中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等不同地方的人士说英语的“模仿秀”视频[1]。在模仿中国学生说英语的时候,这名外国留学生以20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公司合作编写的中学英语教材中的一个人们非常熟知的人物Li Lei为原型,以Han Meimei的男朋友身份作了如下这般语无伦次的“表演”。(本文如实节录,对其中的语法错误和英文夹着中文的表述一字未改,保留原样。)Its a long story. A long time ago, my girlfriend Han Meimei,she is a good student. She go to Qinghua. And then she go to USA for研究生。One day,she was driving on the曲里拐弯的路。Suddenly,“Duang”,her car fall down so deep. She cry, “Help,help.” Suddenly, somebody come over. He say, “Hey,how are you?” She say,“Fine,thank you. And you?”他一看没事,他就开走了。So she died.

由于表演的需要,这个“模仿秀”的内容虽然难免有些夸张,但是确也击中了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痛处。这里,姑且不讨论其中英文表述在遣词造句方面的错误,光就Han Meimei在车子摔下去之后,面对路人的“Hey, how are you?”的问话,竟然给出“Fine, thank you. And you?”的应答语,就足以可见,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显然没有落到实处。平时课堂中所见到的司空见惯的师生、生生会话,不过是机械套语的反复再现而已,其在语言表达的自然性、真实性、适宜性、得体性和灵活性方面,实在是乏善可陈!

假如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仅仅出在英语的听说能力培养方面,那还不至于让人揪心不安。现实的问题是,学了12年(如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英语的高三学生写出来的英语作文(即高考试卷中的“书面表达”),撇开其内容不谈,仅仅就语言表达的形式而言,绝大部分作文是诸如“First,…. Second, …. After that,….Then,…. Finally,….”这样一种僵化的程式化的语篇结构形式,毫无生气、活力可言。

学生实际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低下所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这在英美国家的一些大学教师与笔者的交流中也得到进一步证实。他们指出,中国来的留学生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错,但是考托福(TOFLE)、雅思(IELTS)所取得的那些高分并不可靠,因为中国的培训机构普遍地就是教会学生一些解题技巧,并没有——事实上,也没有可能通过短时间的突击强化培训——切实帮助考生提高实际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他们进一步指出,一些从中国来的、想在英美留下来工作的非常优秀的留学生往往由于其实际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不够理想,最终毕业后只能卷起铺盖回国。

学生英语口语、书面表达水平是普遍地这般糟糕,自然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无关系。这其中的原因恰如日前笔者在“凤凰网”读到的一篇文章中所引述曾经旅美多年的著名画家陈丹青的那番言论——“我观察他们怎么教英文,发现一切的一切只为考试……你学来那点可怜的英语,全部还给考试。” [2]

面对我国英语教学那么多的实际问题,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来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即提升自身英语语言能力和更新英语语言教学理念、方法。

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与英语学科应试能力的关系

走出英语语言教学“一切只为考试”的怪圈,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的是对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与英语学科应试能力之间关系的理性认识。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笔者在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不时听到这样的担忧,即“我们也认同您的观点,但是,如果把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都用在培养学生实际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方面,那么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滑坡了,岂不是得不偿失?毕竟学生的实际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学生的英语考试分数才是最现实的,是无论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社会,都看得见的!”似乎学生实际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上去了,英语考试成绩就必然掉下来,这实在是一个悖论!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悖论?这得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获得的科学过程及其与英语学科的应试能力之间的关系说起。

首先,根据古德曼(K. S. Goodman)的“全语言教学理论”(Whole Language Approach),一个人的“目的语”(target language)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目的语被学生不断地尝试实际运用并不断地得到社会话语的“修正”(shaped),从而不断地对目的语加以自我“完善”(modified),进而达到“完美”(perfect)的过程[3]。(龚海平,2010)这种有过程的语言学习才是深刻的,因为学生从中所获取的语言知识是通过师生话语交往活动主动建构起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填鸭式教学”(pot-filling instruction)一味地灌输、又经过学生的反复操练而形成的对知识与知识运用的规则的记忆;这种有过程的语言学习才是持久有效的,因为在这种大量的、随机的灵活运用中所形成的更多的不是语言知识本身,而是语言表达习惯。毫无疑问,任何记忆都是有可能被遗忘的,唯有习惯成自然。因此,“在交际中学习交际”是语言学习(外语学习如此,母语学习亦如此)唯一正确和科学的可行路径。

就我国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和发展不是通过对英语单词的大量机械的重复朗读和抄写来完成的,也不是通过机械刻板的语法知识、惯用法知识讲解与操练和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所学语法知识、惯用法知识来完成的,而是学生在运用目的语尝试着进行人际话语交往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两者所需消耗的时间对比来看,虽然后者远不及前者快捷和经济,但是由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共同作用,其观察、体验、比较、感悟和归纳、总结等多元智能得到激活,不仅其学习过程要比前者深刻许多,而且学习者的自我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也会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而不断加深,积极的学习动机能够从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和发展。

其次,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与英语学科应试能力,从根本上讲,非但不矛盾,而且是高度一致的。英语学科应试能力强的学生未必其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就强,但是,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强的学生,其英语学科应试能力一定强。这是因为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强的学生,其英语语感特别好,其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凭记忆中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规则的应用来解题,而是根据自己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养成的语言表达习惯来解题。所不同的是,能够根据目的语的语感或语言表达习惯来解题的学生往往说不清楚为什么如此解题。二者的差异仅此而已。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非得要讲清楚为什么如此解题呢?我们究竟是在试图培养英语语法学家,还是在培养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进行口笔头交际的语言学习者呢?这恐怕是不言自明的!

于是,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切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了。

如果说我国的中小学英语课堂中由于学生缺乏用英语交际的内在的真实需求而导致了“伪交际”现象比比皆是,那么理想的真实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课堂又该是怎么样的呢?笔者以为,这只能从双语教育的实施中求得其解,因为只有双语教育的实施才能使目的语的学习与应用合二为一,使目的语的学习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语言学科的学习和非语言学科的学习的一种不可回避的工具和必需的手段。

三、双语教育与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1. 双语教育。

世界著名双语教育专家加拿大的麦凯和西班牙的西格恩(1989)在《双语教育概论》一书中对“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所作的定义为,广义的双语教育就是泛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体制[4]。换言之,所谓“双语教育”,即在一所学校内部分课程采用母语教学,部分课程采用外语(第二语言)教学,而不仅仅是指开设一门外语或第二语言课程,也不意味着在教学某一门或多门课程时采用母语和外语(第二语言)来共同教学。

早在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的上海、青岛、大连、广州、天津等地就划了许多租界。租界里的那些学校所进行的就是双语教育,即除了国文(即我们今天所称的“语文”)课程采用中文进行教学外,其余学科课程均采用外文进行教学。这就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双语教育。

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英语教师而言,双语教育虽然并不陌生,但是也未必熟知和完全真正了解。不少中小学校长、教师甚至以为只要一所学校里开设了英语课程,这所学校就是在开展双语教育。于是,贻笑大方的事情层出不穷。

在国际双语教育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双语教育的流派,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流派有:“完全沉浸型”(Structured Immersion Programs)、“部分沉浸型”(Partial Immersion Programs)、“转换型”(Transitional Bilingual Programs)、“保留型或发展型”(Maintenance or Developmental Bilingual Education)和“双向沉浸型”(Two-way Immersion Programs)[5]。(司玉英,2005)这些流派在本质上并无优劣之分,之所以呈现出多个流派,纯属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语言政策干预的结果。

2. 双语教育与学生外语学习质量的提升。

双语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质量提升的作用,是任何先进的外语教学法都不可比拟的。

第一,如前所述,双语教育的实施使目的语的学习与应用合二为一,使目的语的学习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语言学科的学习和非语言学科的学习的一种不可回避的工具和必需的手段。

以数学学科的教学为例,学生在面对“There were 17 birds in the tree. Now 9 of them fly away. How many birds are left now?”这道应用题时,一方面不得不首先正确理解和区分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和一般现在时态的表意功能,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思维活动,进而求得其解;另一方面,他们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又很自然地运用了英语语言。

第二,双语教育的实施使得外语语言的学习直接成为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

在传统的英语课上,学生在学习表达颜色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时,基本上停留或满足于对英语中表示色彩词汇的认知和用“What colour is this ...?”“Is the dress blue/green/red/...?”句型进行毫无实际意义的机械操练。然而,在实施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在美术课上将会有机会听到教师用英语下达这样的指令:“Please draw two apples. One is green, and the other is red. The green apple is big and on the left.”很显然,较之于英语课上孤立的句型操练,美术课上的话语表达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结构形式多样,既能激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需求,又不至于因机械操练而感到乏味。

事实上,有关这种色彩表达的英语语言表达同样在数学课上也能够得到真实、有意义的灵活训练。例如,数学教师完全可以给出这样的数学题:“Mike has 7 green pencils and 9 red pencils. How many pencils does he have in total?”在这样的数学训练中,英语中的has与have的用法区别很自然地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换言之,英语学习,对学生而言,已经不再仅仅是英语学科的事情,而是双语教育课程中都不可回避的学习和应用内容。

第三,双语教育的实施为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实现了“学以致用”的外语学习目的。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绝大多数是明知故问,缺乏英语思维训练的含金量,因而难以唤起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更难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双语教育课程中,学生将能够获得很多用英语语言“做事”的机会。

例如,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学生学习了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后,基本上都是做看图说话、师生问答、生生问答这样一些机械操练,当然也会有类似“黄河与长江,哪条河更长”这样一些索然无味的“汉译英”的笔头练习。但是,学生绝不会碰到“Nancy weighs 32 kg. Her brother is 3 kg lighter than she. Her brother weighs kg.”这样的真实地运用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填空题。

第四,双语教育的实施客观上解决了外语学科教学任务过重而教学课时不足的矛盾。

由于实施了双语教育,学生学习和应用外语的时空不再局限于外语课上,外语学习的遗忘率大大降低,学生的外语学习效率必然提高,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外语学科教学任务过重而教学课时不足的矛盾。

3. 我国当代中小学双语教育的现状分析。

双语教育在促进学生外语学习质量提升方面具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我国中小学双语教育的现状究竟怎么样呢?实事求是地讲,整体地看来,我国当代中小学双语教育让人看上去确实是眼花缭乱,甚至面目全非。并且,这样的局面客观上已经对双语教育本身产生了负面影响,制约了双语教育在我国中小学积极、健康的发展。

第一,绝大多数“双语学校”和“双语实验学校”名不副实,并没有开展双语教育实验与研究工作,仅仅就是开设一门外语课程而已。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对双语教育的实验与研究,对双语教育的逐步推广,产生了严重损害,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轰大嗡的“行政推动”使得双语教育实验与研究步履维艰。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一些地市级甚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发出红头文件的方式推动双语教育,在缺乏实验的前提下,一下子就确定一大批中小学为双语实验学校,强势推进双语教育。结果,由于实施双语教育的师资、教材、教研力量等方面缺乏应有的准备,又急于出成果,导致双语教育搞得“四不像”,最终纷纷偃旗息鼓,无功而返。

第三,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双语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有人认为在非英语课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活动夹着一些英文就是双语教育。在这种错误认识的驱使下,在一些中学语文课上教师竟然也发出了“Very good!”“Listen to me.”“Please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这样的声音,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背离了双语教育的初衷。

4.双语教育实施的科学路径。

从没有外语教育的学校教育到有外语教育的学校教育,这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历史性进步。从有外语教育的学校教育发展到学校教育的双语教育,这也将是我国中小学教育迈向教育国际化轨道的又一重大进步。但是,要实现这一进步,必须科学规划双语教育的实施路径。

这里,笔者不揣浅陋提出几点看法。

第一,双语教育的推进离不开实验和研究。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双语教育实验与研究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承担双语教育实验的学校应该在专家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实验工作,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双语教育在当地的稳步推进提供可资借鉴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第二,双语教育的推进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这里所说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包括在什么年级、哪些课程实施双语教育,双语教育的师资如何超前培养,学生在小学、初中毕业后何去何从,等等。

第三,我国的中小学双语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某几门课程用外语组织教学就万事大吉,而应该将其置于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加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破除学科课程之间的隔阂,打通学科课程之间在运用外语语言上的通道,体现学科课程之间在外语语言运用上的综合与协同,把外语课程的学习与外语在非外语课程中的实际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外语课上的语言学习与非外语课上的语言运用相得益彰,最终促进学生外语学习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双语教育的实质,一言以蔽之,就是解决外语语言学习与外语语言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如果说外语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对外语语言进行解码,那么双语教育课程的实施则无疑为学生运用外语语言进行编码提供了条件。这就是说,双语教育,从理论上讲,是一定能够促进学生外语学习质量的提升的。在此,笔者期待有更多同仁对此予以关注,更期待有更多同仁能够身体力行投入到双语教育实验与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3MTk3ODQ4.html.

[2]http://culture.ifeng.com/a/20140731/41382131_0.shtml?8ne--www.dianlgun.com--niamb.html.

[3]龚海平. 全语言教学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启示[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9).

[4]M. F. 麦凯,M. 西格恩. 双语教育概论[M]. 严正,等译.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5]司玉英. 美国的双语教育及其启示[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全语言教学理论的义务教育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D/2013/02/512。

猜你喜欢
双语外语语言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我有我语言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