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如,房建利,张燕娜(广东省大埔县慢性病防治院护理室,广东 大埔 514200)
精神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多数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从而出现社会交往技能退化,若仅采取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最终造成患者形成严重的精神类疾病[1]。所以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全面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来提升治疗质量。为此,选择120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显著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平均年龄(48.5±2.5)岁;平均病程(19.5±0.5)年。文化水平:小学及小学以下50例,初中25例,高中30例,大专及以上15例;职业:农民59例,工人30例,干部10例,无业21例。
1.2 方法:给予本组患者常规抗精神疾病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一般护理。保持病区及病房内的清洁,注意病房内温湿度变化,保持空气的清新,对周围环境进行美化绿化;根据气温变化为患者更换被褥及衣服,并给予晨晚间护理;做好病区安全防护措施,注意活动场所卫生情况,处理所有不安全因素,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②睡眠护理。注意病房的安静,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同时根据患者睡眠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有攻击性行为、激越、躁动、过度兴奋者要遵医嘱及时用药控制,并辅助睡眠,必要时采取约束性保护措施。伴有主观失眠者可在入睡后在手上做好标记,以便患者清醒后证明其有得到良好的睡眠,消失患者对睡眠的担忧与焦虑。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饮食方案。如脑卒中患者应采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进食,避免噎食或呛咳,同时也应保持患者营养的均衡。伴有饮食障碍者可耐心分析其障碍原因,给予针对性的进食方案,劝其进食。伴有被害妄想症者,可通过亲口试吃、参与做饭过程等方式消除患者疑虑,取得其信任,劝其进食[2]。受幻觉影响者,通过保护性及解释性语言劝其自行进食。④心理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情绪变化,以理解、尊重的言行,使患者感受到被关注与关怀。耐心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被弃感,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1.3 效果评估: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根据简明精神疾病评定量表(BPRS)对本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后6个月,患者BPRS各分值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干预前后BPRS评分对比(,分)
表1 本组患者干预前后BPRS评分对比(,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①P<0.01
时间 焦虑抑郁 思维障碍 缺乏活力 敌对猜疑 激活性 总分干预前 8.12±3.05 5.82±2.18 11.62±4.56 5.51±2.48 4.89±3.21 35.87±9.22干预后6个月 4.56±0.56① 4.60±0.84① 5.87±2.10① 3.31±0.56① 3.05±0.22① 21.28±2.65①
精神疾病患者因长期与社会生活隔绝、精神衰退、生活懒散,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低下,为患者康复与重新回归社会造成严重影响[3]。精神疾病患者因症状影响,易出现危险性行为,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安全措施[4]。同时,精神疾病患者因多种原因出现拒食及进食困难现象,护理人员应按时按量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入。良好的睡眠与服药依从性、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所以为巩固治疗效果,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睡眠质量。我院对精神疾病患者采取了基础护理、睡眠护理、饮食护理与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综合性护理措施,解决了患者在住院治疗中需面临的种种困难,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提升了生活质量,以此促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
[1] 沈凤花,诸凤芳.综合护理干预对控制精神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772.
[2] 李美娟,叶郁葱,邓筱璇,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17.
[3] 冯锦妹.综合护理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9.
[4] 王凤兰.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