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芬芳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它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又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思维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在数学的学习中,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高中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高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新课程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内容创新,注重实用.形象思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充满思维的过程,自实行课程改革以来,数学专家和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数学中的形象思维研究.
本文探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选择某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两个普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班65人,对照班63人,男女生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两个班实验前学生成绩相当(参考平时月考成绩),数学授课教师为同一人,但是班主任不同,班级管理水平相当.在教学方面实验班以“数形结合”的形象思维教学(比如,画图、举生活中的案例、绘制统计图表、制作幻灯片等),增加趣味性,在上课时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环境,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不唯教师看法是从,鼓励学生敢发问、多发问,增加好奇心;对照班以逻辑思维为主.从2013年4月1日~6月30日,三个月为实验期,实验期结束,以四月、五月和六月份月考成绩来评价形象思维教学的效果.
学习成绩优良标准:月考试卷满分为150分,成绩105分以上为优秀;90—104.9分为良好;74—89.9分为中等;低于75分为差.统计优良率时,优秀为105分以上;良好为90分以上,含优秀和良好;中等为75分以上,含优秀、良好和中等;差为75分以下者.
统计分析:资料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同一组内不同月份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须组内比较,应重新确定检验水准,分割行×列表,用χ2检验进行两两比较.
2.结果
两个班级学生四、五、六月份月考成绩见表1.
3.结论
所谓形象思维,就是思维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认知目的,
通过对感官所获得的形象信息进行想象、联想、整合,借以图像、音调和动作等形象符号创造出有代表性的新事物、新形象的一种信息加工方式.形象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之一,客观地存在于人的思维活动过程之中,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和复杂的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是思维过程的具体化,以直观的、可感知的形象或模型揭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充分利用图形、符号、线条、空间想象等多种元素,不仅学习的过程轻松有趣,而且可以刺激大脑,协助记忆,引导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形象思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刻地理解,并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概括性.心理学和生理学方面许许多多的实验证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是可以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数学的学习,逻辑性强,形象思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知识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结合在一起的,学习迁移就是知识在新的条件下的重新建构.在情境性学习中教师创造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愉悦地学习,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大大地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效.
许多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还是“考什么,教什么”,以讲授为主,自然就使用了题海战术,而学生普遍比较厌学,所以矛盾就产生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使用形象思维,主要还是看授课的主体——教师,他们的数学观、教学观、评价观都将影响教学的效果.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讨论,缺乏表象加工,增加了问题的抽象性.在数学定理、法则、概念、公式等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用直观的教具,先让学生感知,形成意象,再猜想定理内容,然后再用数学语言予以描述,最后引导学生证明这个猜想的成立,形成定理,那么学生将会终生不忘.
例如,在讲授几何定理的时候,教师如果能一步步画图给学生观察、分析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记忆,学生就能把定理记牢.
本研究通过比较,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牢固掌握数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两个班级的测评得分都不是太高,这就表明在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数学的学习除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还要结合迁移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等多种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教师的教学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思考的积极性,进行正确的启发诱导.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使知识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运用.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它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又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思维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在数学的学习中,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高中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高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新课程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内容创新,注重实用.形象思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充满思维的过程,自实行课程改革以来,数学专家和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数学中的形象思维研究.
本文探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选择某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两个普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班65人,对照班63人,男女生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两个班实验前学生成绩相当(参考平时月考成绩),数学授课教师为同一人,但是班主任不同,班级管理水平相当.在教学方面实验班以“数形结合”的形象思维教学(比如,画图、举生活中的案例、绘制统计图表、制作幻灯片等),增加趣味性,在上课时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环境,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不唯教师看法是从,鼓励学生敢发问、多发问,增加好奇心;对照班以逻辑思维为主.从2013年4月1日~6月30日,三个月为实验期,实验期结束,以四月、五月和六月份月考成绩来评价形象思维教学的效果.
学习成绩优良标准:月考试卷满分为150分,成绩105分以上为优秀;90—104.9分为良好;74—89.9分为中等;低于75分为差.统计优良率时,优秀为105分以上;良好为90分以上,含优秀和良好;中等为75分以上,含优秀、良好和中等;差为75分以下者.
统计分析:资料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同一组内不同月份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须组内比较,应重新确定检验水准,分割行×列表,用χ2检验进行两两比较.
2.结果
两个班级学生四、五、六月份月考成绩见表1.
3.结论
所谓形象思维,就是思维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认知目的,
通过对感官所获得的形象信息进行想象、联想、整合,借以图像、音调和动作等形象符号创造出有代表性的新事物、新形象的一种信息加工方式.形象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之一,客观地存在于人的思维活动过程之中,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和复杂的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是思维过程的具体化,以直观的、可感知的形象或模型揭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充分利用图形、符号、线条、空间想象等多种元素,不仅学习的过程轻松有趣,而且可以刺激大脑,协助记忆,引导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形象思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刻地理解,并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概括性.心理学和生理学方面许许多多的实验证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是可以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数学的学习,逻辑性强,形象思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知识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结合在一起的,学习迁移就是知识在新的条件下的重新建构.在情境性学习中教师创造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愉悦地学习,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大大地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效.
许多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还是“考什么,教什么”,以讲授为主,自然就使用了题海战术,而学生普遍比较厌学,所以矛盾就产生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使用形象思维,主要还是看授课的主体——教师,他们的数学观、教学观、评价观都将影响教学的效果.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讨论,缺乏表象加工,增加了问题的抽象性.在数学定理、法则、概念、公式等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用直观的教具,先让学生感知,形成意象,再猜想定理内容,然后再用数学语言予以描述,最后引导学生证明这个猜想的成立,形成定理,那么学生将会终生不忘.
例如,在讲授几何定理的时候,教师如果能一步步画图给学生观察、分析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记忆,学生就能把定理记牢.
本研究通过比较,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牢固掌握数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两个班级的测评得分都不是太高,这就表明在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数学的学习除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还要结合迁移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等多种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教师的教学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思考的积极性,进行正确的启发诱导.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使知识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运用.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它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又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思维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在数学的学习中,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高中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高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新课程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内容创新,注重实用.形象思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充满思维的过程,自实行课程改革以来,数学专家和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数学中的形象思维研究.
本文探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选择某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两个普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班65人,对照班63人,男女生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两个班实验前学生成绩相当(参考平时月考成绩),数学授课教师为同一人,但是班主任不同,班级管理水平相当.在教学方面实验班以“数形结合”的形象思维教学(比如,画图、举生活中的案例、绘制统计图表、制作幻灯片等),增加趣味性,在上课时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环境,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不唯教师看法是从,鼓励学生敢发问、多发问,增加好奇心;对照班以逻辑思维为主.从2013年4月1日~6月30日,三个月为实验期,实验期结束,以四月、五月和六月份月考成绩来评价形象思维教学的效果.
学习成绩优良标准:月考试卷满分为150分,成绩105分以上为优秀;90—104.9分为良好;74—89.9分为中等;低于75分为差.统计优良率时,优秀为105分以上;良好为90分以上,含优秀和良好;中等为75分以上,含优秀、良好和中等;差为75分以下者.
统计分析:资料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同一组内不同月份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须组内比较,应重新确定检验水准,分割行×列表,用χ2检验进行两两比较.
2.结果
两个班级学生四、五、六月份月考成绩见表1.
3.结论
所谓形象思维,就是思维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认知目的,
通过对感官所获得的形象信息进行想象、联想、整合,借以图像、音调和动作等形象符号创造出有代表性的新事物、新形象的一种信息加工方式.形象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之一,客观地存在于人的思维活动过程之中,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和复杂的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是思维过程的具体化,以直观的、可感知的形象或模型揭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充分利用图形、符号、线条、空间想象等多种元素,不仅学习的过程轻松有趣,而且可以刺激大脑,协助记忆,引导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形象思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刻地理解,并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概括性.心理学和生理学方面许许多多的实验证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是可以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数学的学习,逻辑性强,形象思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知识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结合在一起的,学习迁移就是知识在新的条件下的重新建构.在情境性学习中教师创造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愉悦地学习,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大大地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效.
许多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还是“考什么,教什么”,以讲授为主,自然就使用了题海战术,而学生普遍比较厌学,所以矛盾就产生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使用形象思维,主要还是看授课的主体——教师,他们的数学观、教学观、评价观都将影响教学的效果.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讨论,缺乏表象加工,增加了问题的抽象性.在数学定理、法则、概念、公式等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用直观的教具,先让学生感知,形成意象,再猜想定理内容,然后再用数学语言予以描述,最后引导学生证明这个猜想的成立,形成定理,那么学生将会终生不忘.
例如,在讲授几何定理的时候,教师如果能一步步画图给学生观察、分析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记忆,学生就能把定理记牢.
本研究通过比较,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牢固掌握数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两个班级的测评得分都不是太高,这就表明在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数学的学习除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还要结合迁移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等多种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教师的教学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思考的积极性,进行正确的启发诱导.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使知识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