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香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一、正确认识科学探究式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由于探究的问题常常涉及某一物理知识,这就容易造成教师把注意力仅放在知识目标上,而忽视 “过程与方法”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应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对应的科学探究能力都要有具体的要求,还应把科学探究的能力目标分解细化,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转化为具体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二、合理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科学与内容的学习上应达到什么目标,在能力培养上应突出哪些方面,应注意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渗透.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实验条件等预设探究活动的大概过程,并且清楚探究活动中的重点、难点与学生的兴奋点等.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形,教学设计应预设哪些地方可能出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等.
科学探究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既要整体考虑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逐步达到,又要分别考虑每次科学探究活动的侧重点.科学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科学探究中,由于课时所限,不可能在每次探究活动中各个要素都面面俱到,一次探究活动可以侧重某些探究要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所有探究要素对应的探究能力都得到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科学探究任务,而且能使所侧重探究过程更加深入、具体.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可渗透在教材和教学的各个方面.
另外,教师还可结合当地条件和学生情况等设计一些课程,或让学生自主提出课题进行探究.这些自主设计的课题,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课题进行探究,这样使探究环境更加开放,时间也比较机动,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三、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初中学生已有基础知识和能力,创设探究问题情境,积极引导,诱发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小实验、自然现象、小故事,或多媒体展示情境,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设计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活动.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其实,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出现某些问题是正常现象,如实验方案的设计不够科学严谨,设计实验没有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没有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教师应参与分析不同小组的设计方案,探讨哪些组方案好,并给予积极引导,从而使学生设计出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案.
在做实验之前,要求学生了解仪器操作要求,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巡视引导,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等收集证据,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要求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探究,不仅要注重探究结果,更要注意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要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分析实验数据.
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如分析哪些操作是正确的,哪些操作是错误的,并且让其说明原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什么启示,为什么开始的猜想与实验结果会不同?探究方案的设计还有什么缺陷?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等.在这样的反馈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行为进行反思,他们便知道如何修正错误,如何做得更好,这将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另外,在探究活动中要重视交流与合作.在实验结束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便调整自己的方案.在实验中,交流合作的方案多种多样,如实验中的分工,实验方案中的相互补充等.在探究活动中,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尊重他人,取长补短,培养团队精神.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尝试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做的,还要注意学生参与的热情,以便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