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

2014-11-12 00:52王金荣高丽霞田硕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

王金荣++高丽霞++田硕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带来了新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人为本、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注重文化传承、保护特色文化、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路径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村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0 引言

2014年7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长久以来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的打破和新型城镇化的深入,为河北的农村建设描绘了蓝图和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镇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的转移、产业的聚集和人口、土地性质的转变,还包含了现代生活方式和文明的扩散和传播。通过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在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最终实现广大农业人口、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从而走向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河北省积极进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鼓励扶持农民自办文化,不断增强农村文化实力。

截至2009年,共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工程”和“古籍保护工程”。

“十一五”期间,共建成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3万多个,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服务网络架构;为全省40个国家级贫困县图书馆和435个乡镇图书馆(室)赠送农村适用图书60多万册,编辑农村实用致富信息2050种,发放有关资料10万余份;送戏、送电影、送文艺节目、送艺术辅导下乡20多万场次,在基层农村建立了300余个群众文艺辅导基地;开展了创建“农村文化之星”和首批百名河北省“农村文化之星”评选工作,制定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文社字[2009]13号)。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新民居建设有序开展。坚持群众自愿、规划先行、类型多样、培育产业、政策规范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到“十二五”末力争完成10000个以上行政村的新民居建设任务。”同时要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科技馆、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基本建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目标。

2 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文化设施的发展仍然无法完全适应农村群众

基本文化需求。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主体培育方面重视不够

已建成的村庄图书阅览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中,上级政府或村委会是投入主体,由农民或其他组织投入的占比较少。

2.2 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建设十分薄弱

虽然大部分村庄建设了公共文化设施,但配备了文化设施管理人员的村庄较少,而在配备文化设施管理人员的村庄中,大多数管理人员为兼职管理;已建设了公共体育设施和活动站点的村庄,同样缺少专职的指导员。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队伍建设不力,文化人才匮乏;乡镇文化干部经常变动,或长期“挪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另一方面是民间文化人才相对集中城市,农村“能人”不多。

2.3 资金投入不足,部分设施陈旧且更新置换较慢

目前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资以“一事一议”为主,即财政补贴和村民自筹各占一半;对于省级工业区所在地的村镇,多数未获得财政补贴;对于无力出资的贫困村,河北省政府统一提供了政策支持,但建设效果未达预期。

2.4 农村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

一是区域之间不平衡,如邯郸县近年来在全县10个乡镇建起了高标准的乡镇文化站,配备了20名专职文化干部;建起了190个村民文化中心,60多个村建成了高标准“农家书屋”,拥有图书20余万册。已发展红歌演唱队、俏大嫂舞蹈队、戏曲演唱队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众性文化团体10个,农民自办图书室5个,民办剧团10个,民办书画院20个,民办文化大院10个,农村个体电影队32个,培育美术、书法、摄影、舞蹈、诗歌、乐器、民间工艺等特色文化中心户203户。二是村居之间不平衡。部分乡镇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有限,相对比较落后,农村文化活动开展较少,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2.5 现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

一方面,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已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运行状况不甚理想。有些设施并没有行文化之实,有的还将文化设施挪作他用或闲置。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也不够丰富,部分文化站(室),缺乏活动设备和活动项目。

3 城镇化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影响

3.1 人口集中规划,公共文化设施失去载体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部分地区实施“撤村并镇”政策,导致原有的农村区域行政划分被打破,几个行政村的人口被集中在一起居住,导致大量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镇,原有乡村环境消失,乡村文化所依附的载体也不复存在。如2013年鹿泉市铜冶镇在新市镇建设中将24个村全部撤村并镇。

3.2 部分农民非农化

城镇化的发展,使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镇成为“准城市居民”。在新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下,他们正在经历全方位的城市化进程,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趋同,对文化生活的理解、评判标准和需求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endprint

3.3 部分村镇空心化

随着城市的扩展和农村人口逐渐与土地剥离,很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人走房空现象;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和迁移导致整个农村的留守人员年龄结构、社会文化结构开始失衡,导致文化生活单一、单调和空虚,乡土文化和特色文化也随之日渐消失,出现了精神文化空虚化的现象,形成了社会文化空洞。受留守人员知识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等限制,反而使城乡间联系弱化,不利于现代文明的流入和农村现代文化观念的构建。

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此,河北省在继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过程中,在原有建设基础上,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对传统农村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措施,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带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4.1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基层文化建设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文化成果,共用社会文化设施,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功能,精心打造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完善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2 注重文化传承,保护特色文化

城乡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定位,在文化上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将乡村变为城市,需要在保留城乡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群众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在吸收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保持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构建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

4.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拓融资渠道

在投入上,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开拓社会融资渠,改变设施设备缺乏和简陋落后现状。一是强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意识,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增加财政预算,建立稳定、长效投入机制。二是,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兴办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创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投入方式,积极实施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多渠道投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化参与的投入模式。三是建立健全文化服务机构,配齐专职人员,优化年龄结构,提高人员水平;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基层文化骨干,组建农村文化指导员、文化义工队伍;发掘和扶持民间艺术表演团队和民间文化能人。

4.4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

根据各村镇现状,合理分配公共文化资源,逐步消除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村社之间不平衡现象。在新型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科学配比,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合理利用新建成城镇和农村社区的公园、广场和绿地等公共设施,组织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关注农村留守人员,针对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体的人员结构,改变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的现状,丰富文化活动主题和形式,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针对信息传递不畅、文化交流缓慢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提供信息化平台;探索提供留守老人管护设施和服务,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平台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齐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的维度与路径[J].城市发展研究,2014(3).

[2]管宁.城镇化:文化选择与实践思路:城镇化背景下文化传承的三重视野[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3]游建强.城镇化问题三思[J].统计与管理,2013(1).

[4]郭国仕.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13(6).

[5]孙凤毅.特色文化资源视阈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3).

[6]马秋茜.完善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路径选择[J].河北学刊,2013(1).

[7]唐踔.城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综述[J].教育文化论坛,2013(5).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建立与完善河北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2014031431。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